朱俠 宋杰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進行看圖寫話,三年級開始作文片段寫作,四年級就要求成文。四五百字的習作讓孩子們頭疼。因此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早已成為每個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重心。
二十年的語文教學生涯,讓我深刻感悟到作文離不開閱讀,離不開生活。新版語文教材每個板塊安排的習作都緊扣本單元的幾篇課文,閱讀和寫作是分不開的,只有教師帶領(lǐng)學生認真閱讀這幾篇課文,分析作者寫作手法,表達方法,體會語言特點,感受情感抒發(fā)掌握寫作技巧,才能更好地為完成習作打好基礎(chǔ)。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四板塊安排的幾篇文章有《古詩三首》《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略讀課文《清貧》,幾篇文章都是通過具體實例來展現(xiàn)人物性格,而這幾篇文章也都是為本單元習作更好地服務(wù)的,《軍神》中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細節(jié)描寫,反映了人物的堅強品質(zhì)。教學中讓學生反復(fù)閱讀,感受語言魅力,體會作者寫作方法,通過學習這幾篇文章,孩子們初步感受如何把人寫活,寫出人物身上具有的品質(zhì)。
掌握了寫作方法,就要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因此寫作離不開生活,一邊學習課文,一邊讓孩子在生活中尋找素材,仔細觀察讓自己感受較深的人物,對自己有深刻影響的人物,留心觀察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把發(fā)生的具體事情詳細過程了解清楚,注意觀察發(fā)生事情時人物的表情變化,動作、神態(tài)、說話語氣,可以做一些記錄。在習作之前,鼓勵孩子們再去讀一些課外描寫人物的文章,拓寬一下視野,眾所周知,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還可以增長知識,豐富語言,鞏固學生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進而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同時讓孩子們收集課內(nèi)外學到的好詞好句整理到自己的記錄本上,以便習作時借鑒。
有了充分的準備,習作時也就不會一頭霧水了,孩子們就會如魚得水,把自己學到的方法、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融匯到一起,再運用自己積累的描寫人物的語言,那么他們的寫作熱情得以提高,也就能樹立寫作信心了。作文教學要求在以閱讀教學為鋪墊的同時,離不開生活情境,更要放手給孩子們準備的機會,這要求教師懂得宏觀調(diào)控。就比如上學期在指導(dǎo)一次寫景的習作時,我就一直等待時機,作為東北的冬天,最美的景色就是雪景了,孩子們也愛雪,因此當?shù)谝粓鲅┙蹬R時,我?guī)ьI(lǐng)孩子們在外面玩了一節(jié)課,與其說是玩,不如說是真實感受,當然不是漫無目的地玩,而是有要求的,讓孩子們先觀察下雪前天氣狀況,再用心體會雪花飄舞時的情景,雪后場景,大自然的變化,最后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雪中玩耍。再次回到班級展開交流,把自己看到的,體會到的和大家交流,當然也會給孩子一些時間,去閱讀一些描寫雪景的文章。摘抄好詞好句,以便習作時有感悟卻找不到合適詞匯來描寫,畢竟孩子們還小,閱讀過的書籍有限,掌握的詞匯有限,很多時候會限制他們發(fā)揮,因此平時摘抄好詞好句有助于孩子們寫作語言的運用。這樣做到閱讀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共同輔佐習作,孩子們下筆如有神,自然輕松愉悅地完成本次習作了。長此以往,孩子們不會把寫作文當作愁事、難事,慢慢掌握方法,也會愛上寫作的。長期的閱讀積累也會讓孩子們積累豐富的語言,寫作時就會源源不斷地涌出,相信他們的文章也會越來越精彩。
寫作離不開素材,素材要到生活中尋找;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要靠教師引領(lǐng),因此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走進生活,用心感受,就能寫出更優(yōu)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