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ū)m白云
今天是情人節(jié),我無法向愛人解釋我是如何愛他,就像廣大父母無法向孩子解釋自己為何要半夜起身為他們掖被子。很快,夕陽將暮晚拉近,小小的燈光偎著蜷曲的肉體。生命如此脆弱,而我卻想要獲取深愛。
今天是情人節(jié),我無法向善良的人解釋悲傷,就像我無法解釋看到那些白衣天使時突然涌出的淚水,有許多還只是個孩子。春天是從無數(shù)死亡中復活的植物,每一株都美得仿佛從未見過。
今天是情人節(jié),我無法向死亡的人解釋活著,就像我無法向盲者解釋血是紅的。
二月的風吹開了冰河,大地還沒有變成花園。在夜里敲響的鐘,披著白雪,仿佛 “新鮮的紀念碑”。
夜半,來自詩人圈的消息,讓詩人們感到死亡如此之近。那個叫陳學松的安徽詩人,他不會知道,只是路過一座城,就踏上了不歸路。他剛寫好的 “墓志銘”掛在朋友圈,還帶著他的溫度。他的詩歌——“醒醒,人類”,還在呼喚,“給善良和弱勢一些溫暖,關注和庇護”。
我的淚水不屬于我,而屬于生命。它微弱,它明了這是屬于我們的時代?;钪娜?,絕不能只是 “茍活”。還沒有接到可怕的消息,并不代表幸運, “恐懼就在空氣里,就在血液里”。
沒有口罩而不得不出門的人,臉上圍著白毛巾。紅燈依然亮著。轉(zhuǎn)過馬路,就是米店。
沒錯,你在等那個買米下鍋的人。
沒錯,我們依然要謀生。 “不可能把那個走向死亡的人叫回來”。而墻上快要耗盡電池的秒表已脆弱得臨近停頓。
“正月十五前,疫情可能出現(xiàn)拐點”,現(xiàn)在是正月十六,卻依然重復著 “隔離”的音調(diào)。小區(qū)大門增派了保安,出入檢查 “出門證”更嚴。
每天海量的消息就像米勒筆下的 “成群結(jié)隊”: “一個謊言拉著一車謊言,一個漏洞連綴一串漏洞,一個無恥抱著一摞無恥”,災難、人禍、紛爭、病痛、坎坷、恐懼,誰能躲得開呢?
而活著的樂趣,健康之感,每天太陽的到來,都讓你努力獲得活生生的含意。你把蒸好的包子從鍋中取出,把一盆蘭草移到有陽光的地方。太陽依然那么母性。城市卻還是那么冷清,冷清得讓人心慌。
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組圖片——大火過后的澳洲萬物復蘇,大自然不需要人類拯救,灰燼吐出燎原的心,在土壤中生長。
橫行的 “新冠”,肆虐的 “人禍”,關于 “封城” “口罩”“隔離”的種種,以及蝙蝠、蝗蟲、宿主等等詞匯——都是痛苦的夢魘與醒世箴言。
血的味道帶來新生;大地上,枯草開始轉(zhuǎn)綠。
每天打掃房間,開窗通風,變著花樣炒白菜、燉蘿卜。告訴自己,還活著,還在熱愛生活。
每天看新聞,看微信,發(fā)朋友圈,接聽電話、收發(fā)消息。告訴自己,還活著,還在牽掛與被牽掛。
每天從疫情的不安、焦慮中自我調(diào)節(jié)。告訴自己,還活著,就有出頭之日,就有希望。
每天讀點書,寫點字。思考一些天災人禍,幸與不幸,告訴自己,還活著,還有喜歡做的事與未竟的路。
每天從家里的東頭走到西頭,就是不撞南墻,告誡自己,還活著,還有許多的陰影需要自我安置。
每天痛悼災難中的逝者,感恩那些解救和幫助疫區(qū)群眾的人們,當孤獨無依時,想想活著才是多么美好——
一個亮堂的人間,人們樸素地活著,認真工作,恪盡職守;大街上,人潮涌動。菜市場,各種菜品新鮮齊全;一個個光線充足的教室,傳出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老人孩子全家人圍坐一起,吃火鍋,鬧元宵,放鞭炮。
什么時候,這原本理所當然的一切竟成了奢望?
我站在窗前凝望,在小區(qū)安靜的小徑,蒼黃慢慢后退,走出青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