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詩
買官賣官的現(xiàn)象在歷史上從未禁絕。元朝泰定帝時,開始“入粟補官”,也就是把谷物交給官府,用來買官?!叭胨凇闭吣塬@得諸如“茶鹽流官”和“錢谷官”的低級職位。明清時期,朝廷賣官被稱為“捐納”,無論怎么樣,還算克制,買賣的都是七品以下的小官和吏員。更往前的宋朝,盡管賣官鬻爵,大都賣的也只是待遇,沒有實權。
但有個不怕事大的朝代——唐朝——皇親國戚把賣官做成了生意,因為賣官客流量大,權貴府邸門庭若市,成了自由買賣市場。由此鬧出的各種“神操作”,為天下笑,亦為今人所不齒。
賣官生意做大了,家人齊上陣
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有個弟弟叫張昌儀,仗著權勢,這三個人大搞錢權交易,賣官賣得風生水起。
一天,張昌儀在上班路上,被一個姓薛的候補官員攔下,說是要跟他談買賣。兩人談得頗為愉快,生意當時就成交了。這名候補官員奉上黃金50兩,并提交了簡歷和請調(diào)申請書。
張昌儀立即安排時任吏部侍郎張錫落實此事??蓮堝a是個馬大哈,不小心將這名姓薛的官員的材料搞丟了,只好硬著頭皮去問張昌儀。張昌儀一聽就來火,直接懟他說,我天天生意繁忙,收了那么多買官錢,哪里還記得住這個人的名字?所謂“收人錢財替人消災”,我們還是想個法子把事兒擺平吧。兩人一合計,把這次競聘的六十多名姓薛的官員全部提拔上去了。
還有一個叫崔湜的官二代,“吃軟飯”吃出了新境界,靠著最有權勢的女人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不斷接近權力中央,最后當上了宰相。此人雖有文采,且儀表堂堂,但人品值得商榷。
崔湜當吏部侍郎時,他爹崔挹當國子監(jiān)司業(yè),相當于組織部和教育部的“二把手”的位置都被這父子倆占據(jù)。崔湜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賣官鬻爵。有一次,當?shù)拇揶谑樟艘幻蜻x官員的賄賂,不知道老爺子是頭腦糊涂了還是收錢太多沒有理清,忘記把這事兒告訴管事的兒子。崔湜在審核候選官員名單時,將這名賄賂了崔挹的人給除了名。
事后,此人找崔湜討說法,說你親人收了錢,你咋不辦事?。看逌泦?,哪位親人?一問之下,方知是自己的父親沒把事情辦利落。崔湜賣官太狠,一年就把三年的官缺賣光了。作惡終有報應,崔湜最后在皇親國戚的大亂斗中站錯了隊,坐罪流放嶺南,途中賜死,時年43歲。
如此亂來,可見當時官場腐敗已經(jīng)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一些官員看不下去,終于在神龍元年(公元705年)發(fā)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傳位給兒子李顯。
實際上,大開賣官先河的還不是張氏三兄弟和崔湜。高宗一朝,宰相李義府就開始做賣官生意了。憑著高宗和武后的寵信,李義府任相不久便“專以賣官為事”,“貪冒無厭,與母、妻及諸子女婿賣官鬻獄,其門如市?!比胰艘黄鸪鰟痈阗u官業(yè)務的陣仗,恐怕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盛況”。
皇親國戚公開賣“斜封官”
神龍政變雖然改變了唐朝的一把手,卻沒有改變得了賣官的風氣。后來,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李裹兒也開始出來折騰。
從小在千萬恩寵中長大的安樂公主,脾氣臭,自封皇太女,恃寵驕橫,權傾天下。不僅如此,唐朝的任官制度也被她踩在腳底下,她自制詔敕,公開賣官鬻爵。
唐朝官吏的任命制度程序是較為嚴格的,任命大官,需要皇帝發(fā)親自簽名的詔敕。安樂公主自擬詔敕文字,然后纏著爹爹中宗,讓他簽署。中宗看了看乖女兒,居然只是無奈地搖搖頭,并不閱,立即就簽了。由于這些通過非正常渠道弄出來的任命狀是斜封著從側門交付于中書省執(zhí)行,且其上所書“敕”字用墨筆,與中書省黃紙朱筆正封的敕命不一樣,因此這些買來的官員被稱為“墨敕斜封官”。這種說正規(guī)不正規(guī)、說虛假又不全虛假的畸形任官制度,成了唐朝的一大特色。
據(jù)《資治通鑒》記載,看到安樂公主賣官日進斗金,長寧公主及韋皇后的妹妹鄴國夫人、上官婉兒、上官婉兒的母親沛國夫人鄭氏、尚宮柴氏……一大批皇親國戚開始依法效仿,加入到賣官生意中來。
中宗的寵妃也跟著干起賣官的勾當,做起了賣“斜封官”生意。每年選授官職多達四次,時稱“四銓”,有的官位實在不夠了,便設雙職或多個職位。
不管是街邊的販夫走卒還是科舉失意人,似乎都找到了獲取功名利祿的捷徑,只要向那些權貴輸送足夠的金錢,都能夠繞開正規(guī)的選官和組織部門的考察環(huán)節(jié),直接得到由皇帝親筆敕書任命的官職。
由于是皇帝直接簽的敕書,下面的官員也不敢再過問,將任命文件發(fā)給相關部門辦理就可以了。這些文件來自不同的部門,辦事的人手不夠,以至唐代史學家杜佑在《通典》中說:“逮乎景龍,官紀大紊,復有斜封無坐處之誦興焉?!币簿褪钦f,宰相、御史、員外官總量大增,辦公室都坐不下人,被后人稱為“三無坐處”。
大理寺丞李朝隱還有些骨氣,看著這幫人玩亂了一個國家,他想做一個清醒者。在他任職期間,曾扣壓和剔除過1400多斜封官的任命書,由此可見一斑。
睿宗即位后,韋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家族等當年高調(diào)的權貴全部被誅殺,斜封官的風氣才逐漸被遏制。到唐玄宗李隆基掌握大權,那些斜封官有的還在崗位上吃喝等死,這時,大臣姚崇表示要正本清源,“先朝斜封官全該廢止”。一時,各部門開始清理“假冒偽劣”,不到一個月就有幾千人被摘了官帽。
一個“斜”字,耐人尋味。如果唐朝的當家人不是把“家天下”進行得如此徹底,而是進行一些制度建設,恐怕唐朝也不至于到哀帝這里就壽終正寢吧。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