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一
“烽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對于這首《英雄贊歌》,上點年紀的人既覺熟悉又感親切。當年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強敵、克敵制勝的精神,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情懷,莫不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史學家將發(fā)生在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定義為新中國成立后一個重要歷史轉折點。百廢待興的新中國與世界強敵對壘,憑借“鋼少氣多”,打出了國威、軍威,“讓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中華民族善良勤勞,愛好和平,但也不畏強暴,“朋友來了有好酒,強盜來了有獵槍”。無數(shù)歷史事實證明,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和中國人民變得堅不可摧。當新中國面臨和平威脅時,全社會的愛國情懷井噴式爆發(fā)。青年走出課堂走上戰(zhàn)場,男女老幼捐款捐物,支援前線,甚至幼兒園孩子將省出來的玩具錢投進捐款箱……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踴躍參軍、保家衛(wèi)國的感召下,中華民族優(yōu)秀兒女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zhàn),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當年重慶人中也有英雄事例,讓無數(shù)人動容,比如邱少云。事實上,在著名的上甘嶺戰(zhàn)斗中,就活躍著幾千重慶子弟的身影。
解放重慶的二野部隊來自大別山,官兵文化層次普遍偏低,為此,進城后大量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重慶青年懷著對新社會的向往,爭相報名參軍,巴渝大地掀起參軍熱潮,有的中學因為學生都報名參軍而無法開課。僅三兵團12軍,當年就招收了9000多名山城子弟,這些人后來大部分被帶到了抗美援朝前線,并隨12軍在上甘嶺戰(zhàn)斗后期接防坑道陣地。12軍在招收重慶子弟時,特別注重有特長的文化青年,派到基層連隊當文化教員,或充實軍、師文工團,12軍的“千人文工團”曾聞名全軍。
一次,在朝鮮行軍中,12軍文工團遭遇美國飛機襲擊,一位重慶籍文工團員不幸中彈,右手掌被炸傷,骨斷皮存,流血不止。傷員必須手術,但戰(zhàn)地醫(yī)院距離太遠,無奈之下,衛(wèi)生員找來一把軍用鋼鋸,簡單消毒后就地施行手術。因為沒有麻醉藥,又不是手術專用器具,手術中那位傷員痛苦萬分,場面讓戰(zhàn)友們不忍目睹。受傷的重慶籍文工團員是拉手風琴的,此后他將手風琴倒過來拉,用左手按鍵,堅守崗位,直到停戰(zhàn)回國。
文工團中有位女團員,其父是重慶市一位領導。大敵當前,她也勇敢戰(zhàn)斗在前線。后來重慶慰問團赴前線慰問“最可愛的人”,帶隊的正是這位領導,父女在硝煙彌漫的戰(zhàn)地相見,又匆匆話別,女團員戰(zhàn)斗到停戰(zhàn)才歸國。
抗美援朝戰(zhàn)爭已經遠去,但抗美援朝戰(zhàn)爭譜就的一曲曲壯麗英雄贊歌依然縈繞在耳,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依然磨煉人的意志,加快人的成長,重塑新時代中國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將激勵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朝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