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家博
在旅途中,我很喜歡拍攝窗,說得準確點,其實是拍攝窗外的景色。被框起來的風景,有種距離感,被眼睛和窗框選擇過,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美。風景可能是平淡的,但加了個窗框,也似乎升級了。站在一個安全的角度,臨窗偷窺窗外風景,河水靜流,浮云奔騰,馬路上的喧囂,因為不用深陷其中,也就變得平易近人,像是城市里的情話,只說給你聽,也只有你能聽見。
訂酒店時,就算外面沒什么風景可看,我還是喜歡房間有一扇窗,只要能看出去,我就能選擇自己想看的風景。雜亂難看的電線桿旁或許倚靠著一棵蒼老的樹??涌油萃莸慕值?,有情人手挽著手也就能走下去。陰霾天,暗沉沉,風雨欲來,在窗前,看著袖珍的戲劇在眼前上演,不管悲劇喜劇,總能安全地欣賞。
在房間里,為風景而開的窗才是靈魂所在。中國造園有所謂的借景手法,把窗內和窗外,室內和室外,通過巧妙的布置聯(lián)系起來。在窗前,雙眼所及的世界,如遠處山、近處水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把無限帶入有限里。最近看了電影《夕霧花園》,其中談了不少園林的借景藝術,由阿部寬飾演的日本園藝師不斷向飽受痛苦記憶折磨的女主角灌輸造園理論,其實也是人生哲理,“外面的世界永遠都在,我們唯一能掌握的是選擇如何去看?!?/p>
這一年,如無意外,世界依舊會亂糟糟的,不缺一觸即發(fā)的戰(zhàn)爭、不負責任的指責、病毒林火霧霾地震等,但還是要留一扇窗,讓自己中意的風景在眼前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