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香屯學校
課程改革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也給課程教學帶來了機遇。越來越多的教師,就如何提高教學方法,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在積極的思考。在眾多的研究中,將提問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應用與語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學而言,降低了語文學習的枯燥性,實現(xiàn)了學生的長期堅持。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有效的提問運用與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十分有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的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探討了課堂提問的一些具體方法。
當學生具有足夠的學習興趣與能力時,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相應的學習中去,而對于語文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與能力,因此離不開持續(xù)有效的不間斷學習。因此,作為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一方面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同時還應該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給予足夠的指導與幫助,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草船借箭》的素材,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學生在以分配的角色為基礎進行課文的預習,在具體講授時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如果諸葛亮沒有借到箭會有什么樣的結果?”“現(xiàn)在諸葛亮借到了箭又需要怎么理解?”通過這樣的逆向提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同時有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現(xiàn)了學生主體作用的良好發(fā)揮。其次,通過這樣的方式,從不同理解角度對學生進行了逆向思維的訓練,實現(xiàn)了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良好的提問可以促進學生的交流,拉近學生與師生之間的距離,兩者之間就能夠相互借鑒,相互提高,并在相互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進而為自己后續(xù)的學習提供參考和依據(jù)。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語文教學,可以將語文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布置,并通過小組內部的討論得到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而能力強的學學生帶動了能力弱的學生,實現(xiàn)了所有學生的共同發(fā)展與進步。
例如,向學生講授《窮人》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大家是否了解,課文以‘窮人’作為文章標題的原因?!睂W生回答:“因為桑娜是一個窮人,所以文章的題目為‘窮人’?!焙茱@然,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會有疑問。接著,教師可以提問:“這篇文章重點寫了桑娜,為什么不用‘桑娜’為題,而用了‘窮人’呢?請大家仔細想一想,找到答案?。面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提問探究,在探究中學生通過翻閱各種資料與提問交流,就可以快速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實際學情。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這時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就略顯不足,因此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課堂提問應該簡單、明了、準確、直奔主題,應該讓學生能夠聽得懂且聽得明白,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盡快的掌握問題的核心要素和思想,進而進行有效的解答。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時,教師的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快速的掌握文中擬人的修辭方法,這時教師就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小河與青草是否和我們人一樣可以進行交談呢?如果要表達他們之間的交談又該怎么辦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就能積極的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保證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與理解。
在進行課堂提問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提問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所設置的問題還應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而在問題的設置上應該注重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應該緊密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層次能力的不同,通過引導式的提問逐步使學生進入到提問教學的情境中,加強學生的學習體會,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良好的溝通使所提問題更加深入有效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最終實現(xiàn)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課堂提問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良好的提問教學,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其次,通過提問使學生、教師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也實現(xiàn)了教師對自身教學手段和內容的完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