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鹽泮
最近,經媒體連續(xù)曝出的招生舞弊案,在社會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聲浪。先是一個藝人高考時應屆生身份造假;隨后,山東冠縣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又浮出水面;接著,西南交大博導之女被指“改成績保研”;最新又有消息稱,山東聊城再現(xiàn)冒名頂替上學案。這些個案,有的已經基本處理完畢,有的調查還在進行中,它們雖然情節(jié)和性質不同,但都同時指向一個關鍵詞:公平。
無論中考、高考,還是研究生考試,都攸關千千萬萬孩子的受教育權利,其組織過程是否公平,錄取環(huán)節(jié)是否陽光、公正,直接關系到公民受教育權利的實現(xiàn)。而在一段時間以來曝光的幾起舞弊案中,卻都存在“留后門”“開綠燈”“鉆空子”等貓膩。教育公平不容挑戰(zhàn)。眾所周知,教育公平防線失守、底線被破壞,將會給國家、社會和個人造成嚴重的傷害和損失。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多么神通廣大的人,都不能搞特殊化,觸碰教育公平紅線,必須零容忍,讓破壞教育公平的人付出應有代價。對待每一個考試舞弊案,不論是陳年舊事,還是目下新案,都要嚴查徹究,讓那些違反法律、給社會和他人造成損害者,得到應有的懲罰、受到應有的教育,絕不允許任何人“改寫”招生考試規(guī)則,挑釁教育公平。
用法律制度筑牢教育公平的防線。對于教育領域內存在的腐敗問題和腐敗現(xiàn)象,須動用法律利器,堅決捍衛(wèi)公平教育的防線和底線。一方面,國家有關部門要出臺各種措施和制度,形成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管,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用制度堵塞漏洞,讓別有用心者無機可乘。另一方面,必須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罰力度,包括對那些知法犯法、破紀違法、以身試法的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要以“罪加一等”的力度和態(tài)度,堅決遏制教育領域的腐敗現(xiàn)象,還社會一片藍天,還教育一片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