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人回來了
多年來他已經(jīng)被人遺忘
隔著多年之后的玻璃窗
外面狂風(fēng)大作
這個城市一直不缺少大風(fēng)大雪
他帶著多年前的自己回來了
那一刻我替他哭了出來
仿佛就是我和我的親人
久別重逢
或者是我和我自己的相遇
剛好那間房子還開著燈
剛好夜里失眠的朋友們還在圍坐
剛好多年之后的深夜
我也是一個倚門人
屋外大雪封門
剛好你也
回來了
只有在這個時候
時間才給了更多的空隙
手指的淤積腫脹需要那些爐膛中的火炭
人們躬著身,慢慢踱步到山頂
海拔很高,寂照庵堂
已經(jīng)沒有陌生人來這里逗留和拍照
這里都是彼此的熟客
肉肉植物心照不宣,它們更加擁擠
庭院再一次空了出來
慢慢的冬日
沒人在意那些圣潔之物是在身前
還是在死后
一切都是肉身
需要抖落更多的灰塵和積雪
沒有人來
在那棵巨大的樹底坐下聽鐘
一切都接近于慢動作
不是雪
不是時間
不是這個不緊不慢的冬天
有些植物
替代了佛手、佛心、佛臉、佛足
字典里有了因果
有了歲寒清供之意
佛手柑、五指橘、飛穰、蜜蘿柑、香櫞
五指香櫞、五指柑、九爪木、文殊蘭
人們習(xí)慣剝開果實和種子
時間的主人,就要站在高處
俯瞰著它們
那些身心分離之物,倒掛之物,低垂之物
有著白色的厚厚壁膜
再外面
是越來越厚的橘黃色外衣
更早些時候
兩個越來越老的人住在這里
偶爾吵架
長年交好
心皮分離時刻,他們最終變成了
果瓣或手指形狀
有朝一日
這橘紅色的替代物被摘下來
死亡的汁液
居然如此充溢
那是一個末世
有人以骨灰的形式
到達了一個想象中的山頂
那里被認(rèn)為是群山的心臟或火焰
大山也需要洗一洗
雪水正自上而下
如今身心俱疲的人們在山路上
戴罪而歌
禪誦二十載不移其志
了了江水只有白骨洗夢
從此不再有第二個登臨者了
革面易
洗心難
手持鏡子的人照不見自己
白色的灰燼
是從發(fā)根開始的
不欠來世也不欠今生
也許只有那把灰燼做到了
這是一種宿命
肉身和雪是同一種顏色
抬高一下視線
為了一種信仰燃燈斷指
你在書中再一次看到了他的孤影
從集市上買來的木柴
足夠了
冬天的朋友帶來了更多的寒意
也帶來了不多不少的社會消息
爐膛里的灰燼
會越來越多
庭院里堆積同樣多的落葉和枯木
有人參透了生死
從此在寒冷中消失了
有的人夢越來越少
一夢一醒
就是大覺
在洱海
冬天的湖水和夏天的湖水沒有二致
永遠是那些年輕人
穿著婚紗
紅色的黃色的吉普車一直在陽光的照徹中
這些是明亮之物
隔河對岸
那些白色的建筑和古老的金頂
沿山向上
是經(jīng)年的白云和山頂?shù)臍堁?/p>
人們已經(jīng)忽略了
那些荊棘,那些帶刺的植物
那些早已經(jīng)死去的動物
那些不大不小的石塊
從山坡偶爾翻身下來
河流是它們的容身之地
那些從未被觸及之物
沒有形狀,沒有聲響
似乎也沒有歸宿
我總是和你談起
那些彼岸花
鮮艷噴吐如死亡之血
花葉永不相見
情不為因果
緣注定死生
那是一個山中城市
潮濕溽熱
這正是花開之時
沒人敢眷顧它們
死亡、毒液和壞名聲
制造了永隔的深淵
可總是在夏末秋初的時候
我突然念及彼岸花
從來沒有見過
更沒有看到土表之下的褐色球莖
掛念永遠不可能企及之物
實則這也是深淵的一部分
現(xiàn)在
我們遇到了越來越多的
陌生人
在手機這個無所不能的通道里
擠滿了沒有面孔的人群
沒見過面
也不需要見面
只需要他們在你的手機中路過
或小住
有時他們借助語言留言說話
有些聲音永遠是陌生人的聲音
而有些聲音
則不同
有的像早年的玩伴
有的恍惚是你的領(lǐng)導(dǎo)或同事
有的則是早已入土的某個人
他們借助一個熟悉的聲音
說話
你不得不相信
這更像是某個穿越的通道
一些人隔著聲音粒子
再次來到你的身邊
像是湖水中扔進一顆數(shù)字化的石子
不輕不重的提醒
你有了一次更為恍惚的時刻
他們更像是
沉寂中
偶然摁響的門鈴
門開了
卻沒有人
[創(chuàng)作談]
1.
一些具有生命意志的詩能夠在瞬間將我們的內(nèi)心緊緊攫住,我們?yōu)橹鸷巢⒂艿搅送瑯拥男老?、陣痛、割裂或虛無、枯敗之感。無疑,這就是一個詩人和生活在感應(yīng)、回響中建立起來的語言事實和精神化現(xiàn)實。
2.
在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詩人在手中將詞語不斷地編織,但是最終我們發(fā)現(xiàn)的卻是“火焰的梯子”以及類似于精神宇宙式的云圖。詞語的邊界也正是精神的邊界,這印證的是風(fēng)箏和線的關(guān)系,一邊是理智、邏輯和常識,一邊是感性、激情和想象。這也是從外殼、表象到時間刻度和精神還原的轉(zhuǎn)換。
3.
顯然老杜已經(jīng)成為漢語的化身以及中國詩人精神的原鄉(xiāng),成為貫通每一個人的“絕對呼吸”。杜甫真正開創(chuàng)了詩歌中的現(xiàn)實傳統(tǒng)并且是現(xiàn)實書寫的集大成者,其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既來自個人又最終轉(zhuǎn)化為時代經(jīng)驗和歷史經(jīng)驗,這是跨越了時空的偉大詩歌共時體。作為“巨筆屠龍手”的杜甫并不只是才高而運不濟,也顯示了高超而近乎完備的詩歌才能。
4.
詩歌只是一種特殊的“替代性現(xiàn)實”。即使只是談?wù)摗艾F(xiàn)實”,我們也最終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談?wù)摰摹艾F(xiàn)實”并不相同。當(dāng)下詩壇充斥的正是隨處可見的“即事詩”“物感詩”。在日常經(jīng)驗泛濫的整體情勢下“現(xiàn)實”是最不可靠的。唯一有效的途徑就是詩人在語言世界重建差異性和個人化的“現(xiàn)實感”和“精神事實”。
5.
詩具有另一種邏輯方式,這種邏輯恰恰是通過反日?;氖侄味罱K抵達本質(zhì)化的所在,是語言和想象達成的另一種精神事實。這是經(jīng)過生成和創(chuàng)設(shè)在記憶和現(xiàn)實中扎下根的特殊語言物種,正像蒙塔萊所堅信的即使是最細微之物或其隱秘不察的痕跡都代表了精神事實和語言的“道德價值”,而非強加給我們的知識、倫理、教義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