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熱熨療法是選用一些中草藥、食材,或是其他傳熱的物體,經加熱處理后布包,趁熱在患處或體表的一定部位上,作來回往返或旋轉移動,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此法常用于治療消化不良,急慢性腹痛、腹瀉,單純性因寒而引起的一些疼痛病癥,以及肌表炎癥的初期尚未化膿者等。
熱熨療法有藥熨法、蔥熨法、麩熨法、鹽熨法之別?,F介紹一些簡易的熱熨法,供大家在遇到適合的病痛時選用。
1.準備熨物。準備好所需器械、材料,并將藥物研成粗末或搗碎。
2.熨前加熱。使用蒸、炒等方法給熨物加熱,分兩份以棉布包裹。如熨燙衣服狀,冷則更換,輪流加溫再熨。
3.蔥熨療法。根據疾病部位的大小,取蔥白150~250 克,切碎或搗爛,放入鍋中炒熱,溫度以皮膚能夠耐受為度,然后取出布包,在治療部位上來回或循環(huán)熨烙。冷卻后再炒熱再熨,如此反復2~3 次或至癥狀消失。
4.麩熨療法。將麥麩或棉籽殼500 克炒熱,也可加入蒼術50 克、木香50 克、乳香25 克、沒藥25 克,再炒1~2 分鐘。炒時可加入少量的水,至鍋內產生熱氣,以充分發(fā)揮藥力。炒好后裝入布袋,熨烙患處。
5.鹽熨療法。用食鹽250 克,爆炒加熱后,將陳醋200 毫升,邊灑邊炒,均勻地加入鍋內,再炒半分鐘后,裝入布袋,扎緊袋口,熨烙患處。
1.腹痛、疝氣,以吳萸、食鹽炒熱布包,熨臍部、腹部。
2.痹癥、關節(jié)疼痛,以川草烏、南星、羌獨活、白芥子炒熱布包,熨患處。
3.尿潴留、慢性膀胱炎、產后腰腿痛,或因受寒而引起的小便不暢,可用蔥熨法熨患處。
4.跌打損傷2 天后,腫脹疼痛不除者,可用蔥熨法。
5.單純消化不良,因寒而引起的急慢性腹痛、腹瀉、胃痛、嘔吐,可選用麩熨法、蔥熨法或鹽熨法熨腹部。
6.嘔吐,以生姜、半夏等份,炒熱布包,從劍突向肚臍方向,熨至嘔吐全止。
7.痛經、夜間小腿抽筋和坐骨神經痛等癥,可用鹽熨法。
1.熨物加熱。時間不可過久以免降低藥效。
2.熱熨溫度。以40℃~50℃為宜。過低會影響療效,過高易灼傷皮膚。開始熨時溫度稍偏高,應采用起伏放置式熨烙,或在治療部位加厚墊布。
3.熱熨時間。每次20~30 分鐘,或至癥狀緩解。每日2~3 次。
4.注意避風。熨時及熨后需注意避風,特別在冬季,不宜立馬外出,以防著涼。
5.注意禁忌。出血性疾病,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以及皮膚破損者禁用。跌打損傷后瘀積不散,甚至血瘀化熱,出現膿腫、全身發(fā)熱者,不宜使用。
6.以防貽誤。若經熱熨疼痛不見緩解者,需去醫(yī)院檢查,以防貽誤病情。
【下期預告】外治療法——敷貼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