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鐘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棉。
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淚注如泉。
況鐘,字伯律,號龍崗,又號如愚,漢族,江西靖安縣龍岡洲人,是明代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宣德五年,出任蘇州知府,是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人稱“況青天”。明正統(tǒng)五年,況鐘赴京述職,蘇州大小官員和百姓紛紛贈禮表“謝意”,況全部拒收,不帶一錙一銖的非分之財,并作此詩。
于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于謙,字廷益,號節(jié)庵,杭州府錢塘縣人,是明朝名臣。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有人買些當(dāng)?shù)赝撂禺a(chǎn)給他,他拒絕了,并寫此詩表明心跡。他在詩中說,絹帕、麻菇、線香等本應(yīng)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卻被官員們搜刮走了,給百姓帶來了災(zāi)難。我兩手空空進(jìn)京去見皇上,免得被百姓閑話短長。這首詩嘲諷了進(jìn)貢的歪風(fēng),表現(xiàn)了于謙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錚錚鐵骨。
吳訥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間。
吳訥,字敏德,號思庵,江蘇常熟雙溪人,為官清廉。一次,他巡察完貴州,返回京都時,地方官員希望他回朝廷后向圣上多言好事,派人沿著吳訥返京路線輾轉(zhuǎn)數(shù)百里,恭請他收下百兩黃金。吳訥看了用紅色封包包著的黃金,毫不動心,連封包也不開啟,取筆墨在封包皮面上題寫此詩,連同百兩金子一并退還原主。詩人在詩中說,如有贓物攜回,過險灘時就會翻船,以此表明自己心志堅定的態(tài)度,使送禮金的人慚愧知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