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課程短則5 到10 分鐘,長的30 到40 分鐘不等,形式有專題、直播、錄播,家長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
北京市一年級學生家長李妍給孩子報名了語文課、數學課、英語課和美術課。在線上聽課,她的感受是“太累了”,因為要想線上課程效果好,“家長必須全程陪伴,而且要全程投入”。
關于效果方面,她通過對比,認為“語文和數學課這種知識傳授類的,線上課程效果還行,只要把知識點講透徹,孩子就能學會。但是英語課和美術課,這類需要手把手指導的,或者需要語境、師生彼此交流的,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同時,一些類似“舉手發(fā)言、搶答、板書”等功能不穩(wěn)定,影響了授課效果。
一家數學培訓機構原計劃2 月初在線上開學,他們前期聯系好的線上平臺卻因為下載量猛然增多被限制下載,于是只好臨時更換平臺。然而,新的問題卻來了,上課時不是麥克風不出聲就是忽然掉線,如此反復四次,才穩(wěn)定了一些。
在我國,在線教育至少經歷過四輪發(fā)展。
“第一次是遠程教育的興起。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行各業(yè)急需人才。以廣播電視大學為主體的遠程教育迅速崛起,形成了一個覆蓋全國、結構嚴密的現代遠程教育系統?!敝袊逃茖W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副主任曹培杰指出,“第二次是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興起。2001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2000 多門課程資源在網絡上公開,由此拉開了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序幕。我國教育部于2003 年啟動了高等學校網絡精品課程建設,鼓勵教師將自己的課程資源傳上網并免費開放?!?/p>
“第三次是慕課的興起。與傳統網絡公開課相比,慕課不僅強調課程資源的共享,更強調學生學習進程和師生互動過程在網上的完整實現。第四次是教育APP 的興起。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蓬勃開展,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教育APP 行業(yè)?!?/p>
對于在線教育來說,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是2013 年?!澳且荒?,在線教育吸引了大量投資,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在線教育開始越來越熱門。”作業(yè)幫副總裁助理姚鳳嬌說。
2015 年起,在線教育進入了快速發(fā)展階段。數據顯示,從2015 年起,在線教育以平均每天新生2.6 家的速度增長,成為風口。
“隨之,監(jiān)管政策出臺促使行業(yè)步入規(guī)范調整期。經過前期的快速發(fā)展,行業(yè)市場格局初定,用戶向頭部企業(yè)聚攏。領頭羊企業(yè)可以占據市場近七成的份額。2019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行業(yè)監(jiān)管政策日趨完善,在線教育行業(yè)進入規(guī)范調整期,有效改善了市場上魚龍混雜的局面,有效破解以往預付費高、退費難、教師資質參差不齊等問題?!盫IPKID 少兒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訓表示。
此后,就是產品品質服務升級期。2019 年,在線教育市場滲透率超過12%。“有機構預測預計2019—2022 年,在線教育的付費用戶將以每年30%速度增長?!崩顕栒f。
核桃編程創(chuàng)始人兼CEO 曾鵬軒總結:“過去受到了政策紅利、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及5G 技術的成熟等諸多因素的推動,在線教育先后經歷了從數字化到移動化,再到現在的智能化等幾個發(fā)展階段,從最初簡單地將線下內容搬到線上,到后來的大數據整合,再到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整個行業(yè)不斷發(fā)展升級?!?/p>
要讓在線教育真正惠及千萬家庭,還需要補上哪些課?
首先是“個性化”這一課。曹培杰認為,在這個階段,在線教育最重要的工作不是美化界面、增加功能,而是擴充網絡資源、優(yōu)化系統配置、簡化操作流程,切實提高網絡學習平臺的并發(fā)處理能力,用簡單的方法保障最多的學生能夠正常上課,滿足用戶數量的井噴式增長。同時,充分發(fā)揮在線教育的獨特優(yōu)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全面采集并利用學生的學習過程數據和教師的教學過程數據,識別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tài),開展針對性的學習分析、問題診斷和資源推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方案。
其次是“合法化”。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民辦教育研究所所長董圣足認為,全面轉入線上教育最先應該關注的是資質問題?!伴_展線上教育應該要取得ICP 許可證,也就是互聯網增值服務的許可證。開展針對中小學生的補習,還要在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實質性的備案。未來線上教育想要走得更遠,這個程序必須完善?!?/p>
最后是“差異化”。李國訓認為:“在線教育的教學和授課模式并非一成不變,而是迭代發(fā)展的,新技術、新科技大規(guī)模應用于在線教育,使得在線教育能夠快速發(fā)展,做到與線下教育一樣甚至超越線下的教學場景和效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家長感受得到孩子學習效果的提升?!?/p>
需求的增多,考驗著在線教育的承接能力?!霸诰€教育甚至教培本身,還沒有達到完善的階段,我們依然要關注我們的孩子,不斷完善教學教研,加大科技投入,也要從線下教育吸取和借鑒優(yōu)質教學方法和教學體驗?!痹i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