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原
海風吹彎天空
濤聲穿梭樓群
潮汐的味道
彌漫黃昏
拋錨的木船里
閃爍的燈
如同遙遠的星
明滅在碼頭
樹木
隨風舞動
像打掃天空的掃帚
不,那是
大地的手指
為鳥巢彈奏搖籃曲
山岬上的一片墓地
背對大海,還原記憶
海浪、蟲鳴、鳥叫
是它們的安魂曲
此岸與彼岸
被大海隔開
它連接著今生與來世
是死亡抵達人間的距離
遼闊的大草原前方有一片雜木林,再前方是連綿起伏的山。
老輩人說那里是狼的故鄉(xiāng)。
流自山中的一條小河從未干涸過,是家畜、野獸和游牧人的生命之源,滋潤
著草原和無數(shù)的生靈,晝夜不停地發(fā)出潺潺的水流聲。
草原上沒有路。
通往狼的故鄉(xiāng)也沒有路。
馬是游牧民的路。
草是羊的路。
羊是狼的路。
馬頭琴是孤獨和悲傷之路。
到目前為止,我家的蒙古包搭建在草原的正中央。
若從狼群棲居的山上眺望,蒙古包也許看上去像小小的白貝殼在閃亮。
對狼而言,再遠的距離都不是問題。
因為狼會像風一樣奔跑。
一匹棗紅馬倒在山麓下的雜木林,身體的一半已經(jīng)被嚙噬干凈。
這是發(fā)生在昨晚的事。
顯而易見是狼的杰作。
狼長著一雙穿透黑夜的眼。
夜間出動的狼與人類相反,白天在山洞里酣睡,夜間悄悄出來捕獲獵物。
記不清我家的牧場被狼偷襲過多少次了。
饑餓的狼不會選擇黑夜和月光。
但在明月高掛的夜晚,遠方總會傳來一高一低的狼嚎聲。
仰著頭,對著明月:嗷嗚——嗷嗚——嗷嗚——
不知是在呼喚同伴,還是向夜空傳遞著什么。
響徹草原的狼嚎聲是去往月亮的路。
一聲接一聲地升向夜空。
狼被奉為游牧民的神。
狼的祖先住在月亮上,至今還在月亮上活著。
老輩人堅信不疑,是狼把死去的游牧民的靈魂送往了天堂。
灑下草原、山巒、蒙古包的月光靜悄悄的。
來到牧場的狼的腳步聲靜悄悄的。
雷雨澆滅鳥叫和蟬鳴
置身屋外的雨搭
啪嗒嗒、啪嗒嗒
如急促、密集的鼓點進入高潮
通往對面樓房唯一的小路上
一把黑傘朝著相反的方向移動
擦一下變得模糊的玻璃窗
黑傘不見了
雨還在下,電還在閃
1
連綿的山
隔開夢和大海
丘陵上的家像哨所
守護著潮起潮落
2
門前的小路
傳來海神的跫音
屋后的大樹
沐浴著風投下綠蔭
3
海灘
收藏數(shù)不盡的腳印
夕陽
拉長無數(shù)的身影
4
寬敞的庭院
花草長成植物園
飛飛停停的蝴蝶與蜜蜂
是主人也是園丁
5
手工做的花邊窗簾
把黑夜擋在外面
室內(nèi)的古希臘神像
炯炯有神
6
老人諳熟鳥語
一個口哨
鳥從窗口飛進屋
棲息在他的肩膀
7
墻上的畫框里
每天面對的玫瑰從不枯萎
如同陽臺上斷臂的陶俑
童年殘缺不全
8
一本古書里
圣人們竊竊私語
估衣鋪出售的褲子
散發(fā)死者的氣息
9
后山上的蒲公英
綻放在船夫的體內(nèi)
遠航的船
切開大海的脊背
10
白發(fā)是語言的雪片
睡眠是夢的標點
菩薩不分雄雌
愛與性都沒有界限
11
苦難在春天里
四處游蕩的幽靈無名無姓
記憶是未來
濃縮在墓志銘
12
生命是一條長短不一的地平線
終點有沙漠也有草原
活著是死亡的一部分
在輪回中涅槃
是苦是樂
都不過一瞬
隨著寫作經(jīng)驗的積累,只有極少數(shù)詩人會突然對自己的寫作產(chǎn)生疑問:我怎么反復(fù)寫著同一格調(diào)的作品呢?當然也會有相當一部分詩人自我感覺良好,為曾經(jīng)寫出的詩作和獲得的名聲飄飄然,甚至在生命畫上句號時依然對自己的寫作缺乏自覺性。撇開模仿的層面不說,每個詩人都應(yīng)該是不相同的,語感、想象力、對詞語的運用和支配的差異,都會把個體從群體中區(qū)別出來,思想、心靈、精神性以及對他者的態(tài)度和凝視世界的姿態(tài)也都會或多或少折射在文本中。初學(xué)寫作時,我并不知道明確的敵人或?qū)κ质钦l,寫了很久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真正的敵人和對手就是我自己,于是,開始自己跟自己較勁,自己跟自己賽跑,試圖另辟蹊徑,做到不斷地華麗轉(zhuǎn)身以至于脫胎換骨——從一種寫法轉(zhuǎn)變到另一種寫法,從一種風格跳入另一種風格——在嘗試和努力時,飽嘗了超越的不易。詩歌并不只是高蹈語言的組合,也非缺乏難度的口語寫作,更不是空洞的振振有詞和一味的自我情感宣泄,真正的好詩是超越模板和概念的。詩歌的疆域和語言的邊界都是建立在詩人的視野和感受之上的。對于詩人,語言永遠是一堵默默長高的墻,它看不見摸不著,卻考驗著詩人跨越的本領(lǐ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