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勇
一位導師指導一名博士生順利完成一篇重要論文。博士生將手稿送到導師那里,名義上是希望他作最后潤色,實則是讓他在論文署名問題上做最后定奪。根據(jù)慣例,導師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完成人,博士生只能屈居第二。可是,博士生從導師那里拿回潤色的手稿,令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導師寫在了第一完成人的位置,而導師則把自己的名字列在最后。這篇論文最終獲得了吳健雄物理獎。
還有一次,導師指導一群年輕人進行一項重要研究,并不遺余力地為他們爭取到了傅立葉變換光譜儀和染料激光器等關(guān)鍵儀器,后來又和他們一起做激光光譜學方面的研究。當研究成果出來后,幾個年輕人一致要求署上導師的名字??墒?,導師謝絕了。
功勞面前往后退,這位導師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總認為自己的貢獻不如年輕人大。在回顧幾十年的學術(shù)生涯時,導師坦然地說:“我常常想起那些共同工作的技術(shù)人員,他們得到的榮譽少、待遇低,但沒有他們協(xié)助,就無法取得科研的成功。一想起他們,我就覺得特別感激,我忘不了他們?!?/p>
這位導師就是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獲得者張存浩院士。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德行告訴人們,反抗誘惑吧,那樣你才有更多的機會做出高尚的行為來?!睆埓婧圃菏坎回潓W生之功,從而構(gòu)建了一種干凈而親密的師生關(guān)系。(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