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在群雄并起魚龍混雜的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算是個有些本事的皇帝,早年也曾勵精圖治,業(yè)績不凡,可晚年昏庸,終致天下大亂,自己也死于非命。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就對他評價很低,特別是對他拒不納諫的做法十分反感。
大臣賀琛給蕭衍上疏,批評朝廷上下奢侈成風(fēng),一些權(quán)貴集團“姬妾百室,仆從數(shù)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而百姓卻流離失所,以至“人人厭苦,家家思亂?!毕M⒛軒ь^剎奢華之風(fēng),興儉樸之氣。
然而,蕭衍看了上疏卻大為惱火,認(rèn)為這是在惡攻自己。氣沖沖地把賀琛叫來訓(xùn)斥:你說王公貴族生活奢華,純屬胡言亂語,我就是王公貴族的頭,當(dāng)初我腰圍有四尺,現(xiàn)在僅兩尺多一點,如果一味貪吃貪喝,怎么會這么瘦呢?
蕭衍的腰圍細(xì),并不說明他儉樸,因他晚年信佛,不食葷腥。但即便這條理由成立,縱使他生活簡單,縱容皇親國戚、達(dá)官貴人巧取豪奪,紙醉金迷,其責(zé)任是無論如何也推脫不掉的。
蕭衍“理直氣壯”反駁進(jìn)言,賀琛只好低頭認(rèn)罪。蕭衍雖嘴上占盡便宜,可他忘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讓人家批評,不正視錯誤,問題沒有解決,就像一顆定時炸彈早晚會爆炸。果然,沒過多久,盛極一時的南梁就土崩瓦解,蕭衍也活活餓死。
蕭衍之死,其直接原因是不肯納諫。北魏侯景來投,大臣們紛紛反對,言“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蕭衍就是不聽,還委以重任。這小子果然“不負(fù)厚望”,沒多久就帶兵叛亂,包圍皇宮。最終淪為餓殍的蕭衍,那腰圍想必是更細(xì)了。
而另外一位君主——唐太宗,其腰圍不知幾何,從畫像上來看是相當(dāng)壯碩,也沒有帶頭不吃肉。但人家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創(chuàng)造出了貞觀之治。從這一點上來說,不忌葷腥的唐太宗比不近酒色的梁武帝境界水平要高得多。
一個合格領(lǐng)導(dǎo)人,不能光靠個人能力打天下,更重要的是要靠群策群力,集思廣益,而虛心納諫,接受批評,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今中外那些善于聽取意見有雅量的人,大都能成就一番事業(yè)。而文過飾非,拒絕批評建議的頭頭,則難有大作為。這也是司馬光反復(fù)強調(diào)的一個觀點,蕭衍以腰圍為由拒諫的軼事,就成了涑水先生用來佐證其儻論的一個典型事例。
【原載《北京日報》】
插圖 / 聽取民意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