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健康產業(yè)集團阜新礦城南醫(yī)院檢驗科 (遼寧 阜新 123000)
內容提要:目的:觀察血液分析儀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48例及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8例,分別設為正常組48例、急性組24例與慢性組24例,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血液分析儀檢驗并分析結果。結果: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含量高于正常人群,而血紅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人群,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與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血紅蛋白含量比較并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P>0.05),且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銅、鋅、鉻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高于正常組。結論:血液分析儀能夠較為準確地檢測出急慢性白血病的各項血液指標,為臨床診斷急慢性白血病提供有效的參考及依據,推廣價值較高。
白血病即是我們常說的血癌,是一種惡性克隆性疾病,即使在醫(yī)學已經相對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其依然是一種令人談之色變的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貧血、出血及骨骼疼痛等癥狀。白血病一般被分為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但無論是什么類型的白血病,都是越早發(fā)現(xiàn)越早治療,生存的希望也就越大,針對白血病的診斷,最常用的外周檢查方法就是血檢,通過血液內各項細胞的數(shù)值變化能夠做出較為準確的診斷[1,2]。本文就血液分析儀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分析,現(xiàn)階段研究結果較為理想,作如下整理報道。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體檢的健康人群48例及同時在本院接受治療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48例,分別設為正常組(n=48)、急性組(n=24)與慢性組(n=24),所有研究對象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正常組中有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齡分布在20~67歲之間,平均(35.78±5.98)歲,急性組中有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齡分布在22~53歲之間,平均(35.12±5.75)歲,慢性組中有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齡分布在21~36歲之間,平均(35.47±5.83)歲。已將三組患者的病歷資料錄入SPSS21.0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得到結果為P>0.05,即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可以進行組間對比。
所有研究對象均采用血液分析儀進行血液細胞檢驗,于清晨抽取2mL空腹血后注入真空凝管中,均進行常規(guī)抗凝操作,并且在2min內完成檢驗操作,血液樣本放置時間越久,受到污染或發(fā)生性狀改變的幾率越大。血液分析儀選擇邁瑞公司的2600型血液分析儀,采用MI通道、DIEF通道及WBC/BASO通道及專用試劑進行檢驗,另外注意對外周血中存在的異常細胞水平進行觀察。
對三組研究對象的白細胞(WBC)、C-反應蛋白(CRP)及血紅蛋白(HGB)水平進行觀察及對比。
以SPSS21.0系統(tǒng)對兩組患者的數(shù)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檢驗,其中n,%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而±s表示計量資料,行t值檢驗,若有檢驗值P<0.05,即統(tǒng)計學差異存在。
對比三組患者的檢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含量要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而血紅蛋白的含量則明顯低于正常人群,組間差異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急性白血病患者與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血紅蛋白含量比較并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P>0.05),且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銅、鋅、鉻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明顯高于正常組,詳見表1、表2。
白血病是臨床上常見的血液系統(tǒng)疾病,以成熟細胞分化異常、凋亡或細胞增生異常等為主,是一種危險性極高的疾病,臨床的病死率極高,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不明原因出血及貧血等,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xiàn)淋巴結腫大、胸骨處按壓疼痛等[3]。在臨床診斷中,往往將白血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慢性白血病中白細胞分化程度較高的是成熟細胞及幼稚細胞,這導致其病情進展緩慢,病程延續(xù)時間較長,也為治療爭取了更多時間與機會。而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在早期就停滯并且進行分化,這就使得該病發(fā)病突然,病情進展迅速,病程也相對較短,為了幫助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急性白血病更是越早發(fā)現(xiàn)越好,此時患者還能夠進行有效的治療[4]。然而,臨床上單從癥狀入手診斷的難度是比較大的,許多急性白血病患者往往會出現(xiàn)諸如ENS浸潤、局部出血等較為隱匿的癥狀,沒有什么典型性的癥狀,這就使急性白血病的初期診斷困難重重,許多患者一經確診就已經是病程晚期。血液分析作為一種常用的醫(yī)學診斷方法,對于急慢性白血病的診斷具有重大意義,血液分析儀能夠通過細胞體積、內部顆粒等的區(qū)別對血液中各項細胞的計數(shù)進行科學反映,且操作較為簡便,能夠較快得出結果,具有較高的時效性[5]。研究結果顯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白細胞及C-反應蛋白含量要明顯高于正常人群,而血紅蛋白的含量則明顯低于正常人群,組間差異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急性白血病患者與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血紅蛋白含量比較并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P>0.05),且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中的銅、鋅、鉻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明顯高于正常組。
表1.三組研究對象的外周血檢驗結果(±s)
表1.三組研究對象的外周血檢驗結果(±s)
組別 例數(shù) WBC(×109/L) CRP(mg/L) HGB(g/L)正常組 48 10.34±3.21 38.09±10.24 120.72±13.47急性組 24 87.06±12.35 125.34±23.93 34.84±8.99慢性組 24 89.25±12.78 152.23±28.44 35.09±9.21 t1 40.635 21.704 28.201 P1 0.000 0.000 0.000 t2 40.552 24.901 27.995 P2 0.000 0.000 0.000
表2.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液微量元素水平(±s,ug/L)
表2.三組研究對象的血液微量元素水平(±s,ug/L)
組別 例數(shù) 鋅 銅 鉻正常組 48 10.26±0.78 10.06±0.56 0.09±0.03急性組 24 12.34±0.95 11.67±0.78 1.04±0.21慢性組 24 12.89±1.01 13.02±0.96 1.37±0.28 t1 9.909 10.052 30.930 P1 0.000 0.000 0.000 t2 12.199 16.525 31.533 P2 0.000 0.000 0.000
綜上所述,血液分析儀能夠較為準確地檢測出急慢性白血病的各項血液指標,為臨床診斷急慢性白血病提供有效的參考及依據,推廣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