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31)
內(nèi)容提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共4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的40例非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作為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治療。比較效果。結果:觀察組生存質量、血生化指標、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主要表現(xiàn)為全身性代謝紊亂[1]。糖尿病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將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威脅。糖尿病腎病是由糖代謝異常引起的一組全身性疾病,如腎小球硬化、尿蛋白增多、水腫、貧血、胰島素破壞等。無法控制的糖尿病腎病最終發(fā)展為尿毒癥,易引起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代謝紊亂和皮膚癥狀的改變,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安全和生活質量。目前,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治療主要包括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和藥物治療,其中血液透析更廣泛地應用于糖尿病腎病尿毒癥和非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后,糖尿病作為一種全身性疾病會繼續(xù)發(fā)展[2],這會影響患者的整體康復效果。
本研究分析了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共40例作為觀察組,并選擇同期的40例非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作為對照組。
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1歲,平均(64.57±2.89)歲。干體質量是43~71kg,平均(65.21±10.45)kg。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5~74歲,平均(64.88±2.21)歲。干體質量是49~71kg,平均(65.21±10.46)kg。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
兩組均給予血液透析治療。采用碳酸氫鈉溶液作為透析液,透析早期常規(guī)留置動、靜脈導管,給予血液透析機,做好連接工作。在透析治療過程中,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及時糾正電解質,補充鈉、鉀、氯。密切觀察患者血糖變化,將透析血流量控制在180~250mL/min。每周透析2~3次,每次維持在4h左右。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如果患者出現(xiàn)各種不適癥狀,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確?;颊呱踩?。
透析儀器使用注意事項:無肝素透析時間斷鹽水沖洗。注意觀察血管和透析器的顏色變化。開始透析20~30min后,用150~200mL生理鹽水快速沖洗透析器和管道,并在沖洗時輕輕旋轉透析器,以更徹底地促進沖洗。當透析器上端顏色變淺時,用止血鉗輕拍附著在透析器動脈端的血液,并盡可能沖洗透析器,觀察透析器是否有凝血現(xiàn)象。之后,根據(jù)第一次清洗透析器的情況,每隔15~30min按上述方法沖洗一次,直至透析結束。在治療過程中,禁止輸注血液制品或其他高滲液體,以免加重透析器的凝血。比較兩組KDQOLSFTM1.3生存質量評分、治療前后患者血生化指標、總有效率。
顯效:血生化指標恢復正常;有效:血生化指標改善;無效:病情無改善甚至因并發(fā)癥而加重。排除無效率計算總有效率[2]。
在SPSS22.0軟件中,計數(shù)樣本實施χ2統(tǒng)計,計量樣本取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意義。
觀察組KDQOL-SFTM1.3生存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生化指標比較,P>0.05,治療后兩組血生化指標均改善,對照組改善幅度更大,P<0.05,見表2。
觀察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近年來,隨著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上升,糖尿病合并腎病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來說,由于代謝紊亂較為復雜,在發(fā)展為終末期腎病的情況下,會給臨床治療帶來很大的麻煩,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糖尿病腎病最嚴重的是終末期腎功能衰竭,在此期間,尿毒癥癥狀明顯,為了有效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通常需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療[3]。
透析屬于一種溶質與另一種溶質通過半透膜相互作用的過程。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主要基于患者與透析器之間管道連接的搭建,將體內(nèi)的血液放入透析器內(nèi),體內(nèi)殘留的代謝物通過半透膜分散到透析液中。這些殘留的代謝物包括肌酐、尿素氮和中分子物質,然后基于透析液中的身體部分。比如將碳酸氫鈉和葡萄糖整合到血液中,有效消除功能性代謝殘留物,使患者體內(nèi)的水解液得到有效糾正,達到酸堿平衡。研究顯示,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在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基礎上,一旦引發(fā)尿毒癥反應,就需要及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以改善血肌酐、血尿素氮和收縮壓水平,從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在血液透析過程中,一些并發(fā)癥也不容忽視,如感染、心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心絞痛)、低血糖等。這些不良反應的原因通常與治療不及時和治療方法錯誤密切相關。因此,為減少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應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并在合理時間及時治療,確保治療方法的正確性[4]。
表1.兩組KDQOL-SFTM1.3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兩組KDQOL-SFTM1.3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KDQOL-SFTM1.3生存質量評分對照組(40) 76.56±6.91觀察組(40) 65.21±3.21 t 8.224 P 0.000
表2.治療前后血生化指標比較(±s,mg/L)
表2.治療前后血生化指標比較(±s,mg/L)
組別 時期 血肌酐(umol/L)尿素氮(mmol/L)β2-微球蛋白對照組(40)治療前 116.34±24.72 5.91±0.91 15.21±3.28治療后 89.34±11.74 4.21±0.34 12.45±1.40觀察組(40)治療前 116.14±24.21 5.98±0.92 15.55±3.21治療后 109.34±23.29 5.02±0.94 16.21±3.41
表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糖尿病腎病對人體危害很大。尿毒癥合并糖尿病腎病一般采用血液透析治療,但尿毒癥合并糖尿病腎病的并發(fā)癥不容忽視。臨床治療應繼續(xù)改善預后,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臨床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治療的尿毒癥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存活率明顯低于尿毒癥非糖尿病腎病患者,這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患者死亡,其中主要心血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5]。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是高膽固醇、高血糖、缺血性心臟病和透析劑量不足,證實尿毒癥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液透析的臨床療效與血糖控制有顯著相關性。尿毒癥合并糖尿病腎病患者身體受疾病影響處于高凝狀態(tài),更易發(fā)生腎性高血壓,發(fā)生腦梗死、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透析間期體重增加過多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應重視這一問題,透析間期應及時進行超濾脫水,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6,7]。
綜上所述,糖尿病腎病尿毒癥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確切,可一定程度改善生存質量和血生化指標,但預后不如非糖尿病腎病尿毒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