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馳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他善于模仿前人進行寫作,《方言》是對《爾雅》的模仿和發(fā)展?!斗窖浴烦蓵谝韵聝牲c:
一是基于前人的資料。在周秦兩朝的采風制度下,每年都會有使者奉命去各收集歌謠和方言,最終匯總到朝廷,由貯藏圖書的部門保存起來。但由于秦朝的戰(zhàn)亂,這些珍貴的材料都散失了。而與揚雄處于同一時代的嚴君平、林翁孺都曾接觸過前代的方言資料。揚雄憑借自己與嚴氏的私交以及與林氏的親戚關系,在蜀時有幸看到這些資料。
二是基于揚雄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和勤于實際調(diào)查的刻苦精神。漢平帝曾召集百余名學者到未央宮講解文字,揚雄根據(jù)會議材料,采以作《訓纂篇》。此外,揚雄在40 歲左右離家到京做官,這使他有機會熟悉帶有今天普通話性質(zhì)的當時的通語,也有機會看到石室遺書。他又積極向來自四方的人進行實際調(diào)查,接觸到來自各個方言區(qū)的人。在長安時,揚雄常常向來自各地的孝廉和士卒詢問各地方言異語,并加以整理排比。這樣的實際調(diào)查工作,一直進行了27 年之久。揚雄把他的后半生全都奉獻給了方言調(diào)查研究工作。
《方言》刻本北宋有國子監(jiān)本,南宋有蜀本、閩本和贛本。現(xiàn)存最早的刻本是宋慶元六年(1200)尋陽郡齋刻本,卷首有郭璞序,次慶元庚申(1200)會稽李孟傳序云。袁克文官尋陽時,曾以某大字本為底本,將《方言》重刊于郡齋。
自宋以后,明刻本有三:萬歷間新安程榮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由程榮輯錄;明刻本《新刻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由胡文煥輯錄;《方言》2 冊。清刻本有三:清乾隆49 年(甲辰1784),余姚盧文弨抱經(jīng)堂杭州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由盧文弨校;光緒17 年(辛卯1891)長沙思賢講舍刻本3 冊;光緒間福山王懿榮天壤閣影宋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民國時期刻本有五:民國二年(1913),華陽王秉恩影宋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由王秉恩校,附方言校記;民國間江安傅氏影宋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2 冊;民國四年(1915)上海東方書局鉛印本《方言》1 冊;民國間上海涵芳樓影印宋刻本《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1 冊;民國間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方言》2 冊。以上刻本資料,均采《北京圖書館普通古籍總目》之載。
今本《方言》共十三卷,675 條,11900 多字。從義項上看,內(nèi)容安排如下:卷1、2、3、6、7、10、12、13 釋普通詞語;卷4 釋服制;卷5 釋器皿、家具、農(nóng)具等;卷8 釋獸;卷9 釋車、船、兵器;卷11 釋蟲。此外,卷12、13 的絕大多數(shù)條目僅列出被釋詞和釋義兩項內(nèi)容,只有極少數(shù)的條目記錄了方言區(qū)的具體分布。通常認為這兩卷是揚雄沒有完成的調(diào)查提綱。
每個條目均以若干同義詞比較的形式列出,最少對1 個詞進行闡釋,如:卷二:“臺敵,延也?!弊疃?2 個詞進行闡釋,如,卷一:“敦、豐、厖、澠、憮、般、嘏、奕、戎、京、奘、將,大也?!泵總€條目均包括被釋詞和釋義兩項內(nèi)容,被釋詞的列舉形式有:單音節(jié)詞、雙音節(jié)詞、單音節(jié)詞和雙音節(jié)詞混合。如:卷一:“臺、胎、陶、鞠,養(yǎng)也。”(單音節(jié)詞);卷一:“謾臺、脅鬩,懼也?!保p音節(jié)詞);卷二:“恒慨、蔘、綏、羞繹、紛母,言既廣又大也?!保▎坞p音節(jié)混合)。釋義部分的形式具體為:先列出一個或若干方言詞或古語詞,再說明“某地謂之某”,即用一個常用詞加以解釋,最后分別說明某詞為某地區(qū)的方言詞或古語詞。訓釋方式為以今語釋古語,以通言釋方言,充分反應出了揚雄的時空觀。
該書所含民俗語匯的最大特點是既有歷時的考量,又有共時的討論?!斗窖浴分袕V泛使用周代諸侯國的國名,卷一第13 條:“假、熾、懷、摧、詹、戾、艐,至也?!R楚之會郊或曰懷。摧、詹、戾,楚語也?!怨叛胖畡e語也,今則或同?!薄肮叛胖畡e語”說明揚雄認為這些詞是古代的方言詞語,“今則或同”則表明這些詞語在當時的一些地區(qū)已經(jīng)通用。例如,摧、詹、戾,《詩經(jīng)》曰“先祖于摧”“六日不詹”“魯侯戾止”之謂也。此亦方國之語,專不在楚。這說明摧、詹、戾不只流行于楚地。而揚雄之所以斷定這三個詞屬于楚語,是因為他依據(jù)了這三個詞在當時的實際分布情況。他一方面根據(jù)已有語言材料,辨別這些詞是“古雅之別語”;另一方面,他根據(jù)實際調(diào)查結(jié)果,指出它們“今則或同”。這展現(xiàn)了該書的古今兼?zhèn)涞臅r空觀。
注釋:
[1]據(jù)周祖謨《方言校箋》。
[2]據(jù)戴震《方言疏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