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媛
當下,戲曲文化開始自主尋求發(fā)展,大量的進入小說、影視、歌曲等大眾文化中。畢飛宇和葉廣芩兩個作家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青衣》和《采桑子》都汲取了精美的戲曲元素,蘊含著大量的傳統(tǒng)戲曲文化。但兩個具有不同寫作特征和寫作經驗的作家,他們所塑造的一個奮力抗爭、一個隱忍自哀的女性,都無法避免悲慘結局。殊途同歸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對筱燕秋和金舜錦兩個小說人物形象的發(fā)現(xiàn)與比較有很大價值意義。本文從相同點和不同點來比較兩者人物形象,從人物的縮影去分析探測人物背后的社會傳統(tǒng)文化。
筱燕秋和金舜錦兩個人都是戲劇與小說互文下的產物,都以女性的形象出現(xiàn)在小說中,她們都有相同的愛好——愛唱戲。筱燕秋唱的是京劇《奔月》中的嫦娥,是青衣。而金舜錦的戲趣比筱燕秋的廣,但她唱的也都是大女主的戲,比如有京劇《宇宙鋒》的趙高之女、《鎖麟囊》里的薛湘靈、《黛玉葬花》里的黛玉,她們的生活和故事都因戲劇展開。
筱燕秋因青春年華不在,不能再唱嫦娥遭遇被辭退的風險,瘋狂式減肥和自殘式打胎都是為了能繼續(xù)扮演嫦娥、唱青衣。她效仿嫦娥的體態(tài)與美貌,她認為自己沒有老去,嫦娥是不能老的。她羨慕春來的年輕,她如嫦娥吞藥般舍了孩子,她最后穿著一身嫦娥的戲服在大雪里唱著青衣。筱燕秋為戲癲狂了,她分不清楚戲和人生哪個究竟是真的。
金舜錦本就愛唱戲,她的貴族大家庭都喜歡唱戲,她從小就是從戲壇子里泡出來的。她雖然沒有筱燕秋那么瘋狂與自虐,但不意味著她不癡迷,她的瘋魔是細水長流的。她在婚嫁前一個月還在唱戲,忘了自己嫁人的事,她在婚后依舊唱戲,她喜歡的人死了,她的丈夫跑了,公家逃亡了,她依舊在唱戲。她兒子衣衫襤褸地說她只會唱戲,其它都不會。她兒子沒了,她仍然唱戲。她死前唱一曲《鎖麟囊》,人生如戲。
克羅齊曾經這樣論述過:“真的特殊功能是理性,善的特殊功能是意志,美的特殊功能是想象。”戲曲無疑是集情感美、聽覺美、視覺美于一體的美的化身,兩個癡伶人,筱燕秋和金舜錦也都患了妄想癥,筱燕秋總是有著假想敵,她胡思亂想,幻想和春來交換身體,像她一樣將青春困在身體的囚籠里。春來在臺上演戲,煙廠老板來捧場,筱燕秋幻想著春來也和她一樣,成了煙廠老板的“枕邊人”,所以春來才有登臺演唱的機會。她在流產時覺得自己升騰起來了,飛起來了,就像嫦娥一樣,沒了孩子,她想她終于可以飾演嫦娥了,她成仙了。在最后登臺發(fā)現(xiàn)是春來上場時,她還在幻想,盼望王母娘娘能從天而降,能給她一粒不死之藥。可見筱燕秋的病癥已嚴重危及正常生活,她已經瘋了。
金舜錦也患有臆想癥。兒子死的時候她唱《黛玉葬花》,她把她兒子當做花,自己當做黛玉,她是那么的喜歡戲劇、愛扮演、愛臆想、愛沉浸在戲里。她每扮演一個角色都感覺自己是那個角色里悲慘的人物。她是黛玉,她葬了她的“花”。她把“花”葬在梅樹下,說戲曲里的人兒死后都是葬在梅樹下的,那樣才凄美,像《紅梅閣》里的李慧娘、《江采萍》里邊的梅妃、《牡丹亭》里的杜麗娘,她已經瘋魔了,她的臆想癥早已病入膏肓,無藥可醫(yī)。
筱燕秋對嫦娥這個角色要求是嚴格的,她知道自己青春逝去、美貌不再,自己的容顏和體型都配不上嫦娥這個角色,所以她對自己嚴苛,她花高價去美容院保養(yǎng),吃減肥藥饑餓瘦身,吃藥蹦跳流產,這些都是對戲曲的癡迷追求。可她扮上嫦娥后,她就化身成了溫柔多情的嫦娥,仙而不媚俗,仿佛真的是嫦娥一樣,在聚光燈下,水袖青衣,款款道來,倒也正有那股子仙氣,讓人目不轉睛。她不肯放下嫦娥的原因是因為對嫦娥這個角色的嚴格,沒有人能超越她,她覺得李雪芬的嫦娥太本土化,失了仙氣。覺得春來的功夫不純熟,少了技巧??傊怂约?,她覺得別人都配不上嫦娥。筱燕秋是自負的,她對嫦娥是嚴厲且熱愛的,嫦娥是她的信仰,誰也不能玷污,她是自私的。
金舜錦是挑剔的,她唱戲時容不得別人出半點岔子,戲臺上老七因暫時不懂她所扮演的角色,金舜錦就賭氣罷唱了。為了等那個與她配合默契的胡琴聲,后半生她天天吊嗓子唱歌。因為只有董戈拉出的胡琴,董戈給了她信心,她才能在舞臺上綾羅細步,舉手投足盡顯風雅氣質,只有那婉轉悠揚,跌宕頓挫的胡琴,她才能在戲曲中找到自己。胡琴是她唱戲的伴奏,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完整,戲是,人生也是。董戈的突然消失,讓她丟了自己一半的魂魄。她和筱燕秋一樣,筱燕秋認為只有她自己能演嫦娥,金舜錦認為,只有胡琴和董戈在,自己唱戲才是最完美極致的,正如同伯牙子期。此后,她再也沒有好好的真正的唱過一臺戲。她自私的沉溺在自己的戲了,不問世事。
筱燕秋和金舜錦的命運和結局是悲慘的。她們最終都沒能逃過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筱燕秋被春來頂替了角兒,剛流過產就神情恍惚的在冰天雪地里唱《奔月》。臺上是春來華服錦衣,萬眾矚目,光彩耀人,臺下是筱燕秋,丟魂落魄,血落雪中,一個個黑色的窟窿,觸目驚心。金舜錦早年失夫,中年喪母,繼而葬子,家族衰敗,孑然一身,漂泊無依,唱《鎖麟囊》了卻殘生,戲中說她的死是苦?;厣怼⒃缥蛱m因。她們的結局是凄美的、悲慘的、回天乏術的。在這悲慘之后,還隱藏著傳統(tǒng)戲曲的悲劇。一個被權勢控制,一個被貴族玩弄。無論抗爭,還是隱忍,結局都是悲劇,殊途同歸。
冉東平教授在《二十世紀歐美戲劇》一書中指出:“性格只有作為境遇的折射才是真實的,境遇應該成為戲劇主要的表現(xiàn)對象,所以他迫使自己的主人公在種種境遇中進行選擇,人的性格則是他的境遇中選擇的總和?!庇捎隗阊嗲锖徒鹚村\境遇的不同,她們的性格是是不同的,導致悲劇的原因更截然不同。
弗洛姆提到過“不同的性格決定著不同的生存方式與價值取向?!彼J為人的性格造就人行為思想的差異性。筱燕秋是火,金舜錦是冰。一個不擇手段,正面險惡;一個孤芳自賞,隱忍清高。筱燕秋是熱烈的,她在和面瓜行夫妻之事時的熱情、在面對煙廠老板時的熱情、在得知春來和自己分角演時表現(xiàn)出的倔強和不滿、在減肥時的不要命、流產時的瘋癲,她都是情緒波動極大的,她受不得一點刺激。只要受到一定壓力,她都會拼命的往外推,極端去反抗,這就是筱燕秋烈火般的性格。但她在扮演嫦娥時溫柔婉轉,含蓄多情。筱燕秋是分裂的,她生活的樣子和唱戲的樣子截然不同,就像一枚兩面不同的硬幣。而金舜錦不同,她多愁善感,內斂隱忍,只能和自己悄悄置氣,她與林黛玉的性格極其相似,她的生活和戲曲已水乳交融,合二為一了。金舜錦是清高的,宋太太贈給她的戒指,她轉身就送人。筱燕秋是世俗的,能為了飾演嫦娥出賣自己。
畢飛宇在小說中沒有交代筱燕秋的家庭狀況,但從描述上來看也算是小康家庭,筱燕秋沒有后臺,她的所有都是靠自己努力得來,所以她要強,嫦娥就是她的榮譽和標桿,誰也搶不走。金舜錦出身貴族家庭,所有的事都由家里人安排和解決,她是家里的大格格,集萬千寵愛,她不需要靠一個角色去博得大眾眼球,這也造就她隨遇而安的人生態(tài)度。
筱燕秋所在的社會壞境是權勢分明的資本主義社會,并且這種權錢等級森嚴分明。而金舜錦所在的社會環(huán)境是貴族勢力瓦解的晚清時代。她們處在兩種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一個資本愈強,一個舊勢潰散。一個是備受壓迫的普通群眾,一個是由盛往衰的貴族格格。
她們悲劇的導火線是不一樣的。筱燕秋的悲劇由于資本和政治對普通群眾和戲曲的壓榨控制,是因青春年華的逝去,因人喜新厭舊的惡性,和自身的自尊心造成的。金舜錦的悲劇原因是因為貴族王朝時代的滅亡,家庭姊妹的情淡薄,西方糟粕文化的傳入,以及她自身不作為的造成的。
兩個擁有悲慘結局的癡伶人,雖然在性格、家庭社會環(huán)境上截然不同,但是她們對戲曲的癡迷,妄想變成戲中人的藝術理想,對藝術的嚴苛性,以及最終的悲慘境遇都是相同的。在她們身上,我們能看見畢飛宇和葉廣芩對傳統(tǒng)戲曲的喜愛與深情,用戲曲文化成功的塑造了兩個癡伶人形象,提高了文學的審美共情性,使作家有了不同的文學美學特質。從兩個人物形象比較來看,對傳統(tǒng)戲曲的汲取和創(chuàng)新在當下是一種大勢之趨,它賦予了人物更多的思想情感,更離奇的命運遭遇,更隱蔽地反映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更讓我們對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做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