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以為然。
生活,就像一杯茶,有人喜濃一點,有人喜淡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人生如夢,驀然回首萬事空。
01
心寬似海,百福皆來
有句諺語說:“心寬境自闊,憂少快樂多?!?/p>
與人相處,離不開心寬;快樂人生,從心寬開始。心寬,是一個人的氣度。常以寬己之心寬人,以恕已之心恕人,才能得人心。
漢武帝劉徹,是個胸懷大度、思賢如渴的皇帝。
有次,劉徹微服出訪到了一個叫柏谷的地方。夜晚,他們住進了一家客棧。店主見他們年紀輕輕,行動詭秘,就以為是盜賊。劉徹口渴,想討點水喝。店主沒好氣地說:“我這里沒有水,只有尿!”這讓劉徹十分難堪。
店主還想找人來打他們,卻被妻子攔住了。妻子說:“我看他們不像盜賊,那領頭的倒像個貴公子。你千萬不能輕舉妄動,錯傷了好人?!庇谑?,女主人又是殺雞又是宰羊,擺好酒席盛情款待了客人一番。
后來,劉徹得知了事情的經(jīng)過。他立即召見店主人夫妻倆,先是賜給女主人一千兩金子,接著又把目光投向男主人。大殿里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人們都以為男主人一定會受到懲罰。誰知,漢武帝不但沒有降罪,反而稱贊他疾惡如仇,是個壯士,并當場拜他為羽林郎。這件事傳出去之后,漢武帝的威望更高了。
許多賢才都紛紛來投靠他,幫助他建設江山。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02
心凈,比身凈重要
魯迅曾說:“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對此,有人說,在這個染缸里,沒人是干凈的。但其實不然,內心干凈的人,即便是再污濁的染缸,也污染不了他們的內心。心凈的人,更能放下誘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外出歷游。一天,兩人路過一個村莊,看到一位村婦摔倒在地上。村婦好像崴到了腳,無法行走。老和尚上前詢問村婦,是否需要幫助。村婦說,自己腳崴了,家就在前面兩公里處,希望他們能背自己回家。善良的老和尚應允了,便背村婦回家去了。然后老和尚和小和尚繼續(xù)趕路。在路上,小和尚不停地嘀咕:“師父怎么能背一個女子?!?/p>
一路走,一路想,最后小和尚終于忍不住了,說:“師父,你犯戒了,你背了女人!”老和尚驚訝地說:“哦,我早就將此事拋之腦后了,你怎么還念念不忘呢?要這樣說,你才犯了戒。”小和尚說:“為何?”老和尚摸著他的頭說:“幫完那女子,我就將她忘了,而她卻一直在你心里,我的心比你的還干凈呢!”小和尚這才恍然大悟。
身臟了,易去污;心臟了,難清洗。心凈,比身凈更重要。
人只有心簡單,才能對周圍所有的嘈雜坦然處之。因為,心凈才能心靜,心靜才能舒心。
03
心安,便是歸處
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問題:人該活成什么樣子,才能讓自己滿意?
有人說,擁有了地位和財富,自己就滿意了;
也有人說,當自己名聲大振,所有人都認識自己的時候,內心就滿足了。
而有個高贊的回答:活得心安理得,才是我們最滿意的樣子。
有句話說:“淡化一切煩惱,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安一切安?!毙陌驳娜?,為人處世都坦坦蕩蕩。
孔子有三千多學生,出名的有72人。其中孔子最喜歡的一名弟子,是顏回。顏回一生都沒有做官,也未曾留下傳世名篇,卻為何會獨得孔子的青睞呢?因為顏回內心十分豐盈,平常生活十分自在。有次,孔子還當著眾多學生的面,表達自己對顏回生活的羨慕。顏回在平時用竹器盛飯吃,用木瓢舀水喝,住在簡陋的小巷。這是別人忍受不了的困苦生活,但顏回依舊每天開開心心的。而孔子自己呢,他想做的事很多,想講的道很多,想推廣自己的想法,但是認可他的君主卻不多。他一輩子都在顛沛流離,也曾遇到一些要自己性命的人。
回顧自己的人生,做的事是有意義,但心卻是永遠在漂泊,沒有歸處。
(摘自伴你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