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歡豐子愷先生的散文和漫畫。他的畫亦有他散文的氣質(zhì),那似是一種渾樸中的優(yōu)美,散淡中的機智,純正的童心里飽含大的人生悲憫,看似平凡的小角落里處處可見溫暖清新的愛意。《護生畫集》顧名思義便是愛護生命,其中豐子愷又著重描繪了人類對動物的愛護或者輕視。他的命題是大的,落筆卻別致有趣。比方這幅《生的扶持》,一只缺了足的蟹被它的兩個同伴奮力抬著前行。弘一法師在旁有詩云:“一蟹失足,二蟹持扶。物知慈悲,人何不如?!必S子愷寥寥幾筆,就把這三只團結(jié)向前的蟹畫得充滿人情味兒,有那么一點悲涼,但你看那些舞蹈著一樣的蟹爪,卻不是為擺脫困境在齊心做著最大的努力么。在一幅名為《盥漱避蟲蟻》的漫畫中,母親囑咐正站在院子里刷牙的孩子,不要用漱口水襲擊地上的小蟲。還有一幅螞蟻搬家的畫,孩子看見蜿蜒曲折的螞蟻隊伍,便在這隊伍的上方排起一溜板凳,說這是長廊,能為螞蟻遮擋風雨。還有一幅畫叫《游山》,畫中一女子騎著一只獅子悠閑地在山路上走。畫意是說,人如果對猛獸善,獸也會如此柔情,與人和平共處。這真是豐子愷先生的美夢。
也許有人說,因為豐子愷是佛教徒,所以他對“護生”格外有興趣。這是有道理的。但以此涵蓋他生命哲學的全部,好像還是簡單了些。也曾有人在讀過《護生畫集》后,說這是自相矛盾的畫作,作者叫我們不要殺生和傷害動物,又叫我們不要損害植物和小草。人類怎么生存呢?難道我們只有去吃沙土和石頭么——就是沙土和石頭里也可能有動物、植物啊。對此,豐子愷這樣回答:“護生者,護心也。詳言之,護生是護自己的心,并不是護動植物。再詳言之,殘殺動物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yǎng)成人的殘忍心,進而把這殘忍心用于同類。故護生實在是為人生,而不是為動植物?!边@就是前邊我所說他的大命題了。他的可貴在于用最“淺顯”的形式將它表達了出來,如同他的佛教觀那樣樸素易通,又那樣活潑生動。
(果 實摘自人民文學出版社《鐵凝散文》一書,豐子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