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瑤
同學們好,“國學講堂”開講啦。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叫曹劌(guì)的人。他是誰?他有什么值得銘記的事跡呢?一起來讀一讀原文吧。
品讀典故
十年春,齊師伐我①。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②謀之,又何間③焉?”劌曰:“肉食者鄙④,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⑤,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蓿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冖?,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注釋:
①1.我:指魯國?!蹲髠鳌犯鶕?jù)魯國國史《春秋》編成,故稱魯國為“我”。
②肉食者:吃肉的人,指當權者。
③間:jiàn,參與。
④鄙:鄙陋,目光短淺。
⑤衣食所安,弗敢專也:衣食這類養(yǎng)生東西,不敢獨自享用。安:有“養(yǎng)”的意思。弗:fú,不。專:獨自專有,個人專有。
⑥犧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玉:玉器。帛:bó,絲織品。
⑦小信未孚:(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孚:fú,使人信服。
本文選自《左傳·莊公十年》,記錄了魯國人曹劌在齊魯長勺之戰(zhàn)中對魯莊公的諫言。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zhàn),這時曹劌求見。鄉(xiāng)鄰都勸曹劌說:“這種軍國大事是當權者操心的,你去摻和什么呢?”曹劌卻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庇谑撬雽m拜見莊公,問道:“您打算依靠什么來打這一仗?”莊公回答:“衣食這類安身養(yǎng)命之物,我不敢獨享,一定會拿出來分給眾臣?!辈軇セ氐溃骸斑@樣的小惠不能普及到民眾,民眾不會順從您的。”莊公又說:“祭祀神靈用的祭品,從不敢虛報,一定如實相告。”曹劌回答:“這樣的小信用不足以讓神靈信服,神不會保佑您的?!鼻f公最后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便不能一一查明,但我一定根據(jù)實情作出判決?!辈軇ミ@才說:“這才是盡到您的本分了,靠這個就可以打一仗。如果要出戰(zhàn),請讓我跟著您一起去吧?!?/p>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等級森嚴、尊卑分明,軍國大事是由少數(shù)貴族所把持的,所以曹劌的鄉(xiāng)鄰會說“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但是曹劌并不盲目地畏懼權貴,聽信在位者的決策,因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他針對魯莊公所說的施政功績一一予以反駁,最后才肯定了莊公在公正嚴明地裁決案情方面的做法,并指出像這樣有利于安撫民心的舉措,才是克敵制勝的根本所在。
拓展延伸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自古以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仁人志士的至高理想。即使身份卑微,也要心懷天下,不盲從于權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有朝一日身居高位,也常懷憂民之心,為百姓的安居樂業(yè)鞠躬盡瘁,這就是曹劌所倡導的人生觀,也是千百年來士大夫們不斷追求的目標。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抗金傳奇——辛棄疾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他的詩詞大多以軍旅生活為題材,風格沉雄豪邁,抒發(fā)自己抗擊金軍、收復河山的愛國壯志,極大地拓展了宋詞的思想境界和藝術高度。不過,很少有人知道,他同時還是一位傳奇的將領,曾親自率領軍隊為南宋的抗金大業(yè)立下過赫赫戰(zhàn)功。
辛棄疾出生于被金國占領的北方,他一家的經(jīng)歷正是陸游詩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的真實寫照。他自幼就立志趕走侵略者,收復中原、報國雪恥。在他二十一歲那一年,金國對南宋再度發(fā)動戰(zhàn)爭,后方飽受壓迫的漢人紛紛揭竿而起,年輕的辛棄疾也拉了一支隊伍,加入了起義軍。后來義軍中出了叛徒,辛棄疾僅率五十騎,直搗金軍的萬人大營,親手綁了叛徒,交給南宋朝廷處置。
辛棄疾如此神勇的表現(xiàn),引起了南宋朝廷的注意,朝廷任命他為江陰簽判,那時辛棄疾才剛二十五歲。在之后的歲月里,辛棄疾為抗擊金國、收復失地奮斗了終生。他一方面施展自己的謀略,屢次上書,提出《美芹十論》《九議》等抗金戰(zhàn)略規(guī)劃;另一方面,他也積極整頓軍備,安撫民生。在江西為官時,他為自己新建的莊園取名“稼軒”,“稼”指農(nóng)活,“軒”為粗陋的屋舍,這也反映了他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重視,因為這是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事??上У氖?,南宋統(tǒng)治階級安于現(xiàn)狀,畏禍避戰(zhàn),辛棄疾縱有一腔熱血和一身本領,卻屢遭排擠貶謫,最終報國無門、無力回天。六十八歲的辛棄疾抱憾而終,臨終仍高呼:“殺賊!殺賊!”
辛棄疾文武雙全,既是流芳百世的文學宗師,也是輕騎破萬軍,取敵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名將,其人生不可謂不傳奇。從北地遺民到義軍領袖,再到出仕南宋,宦海幾經(jīng)沉浮,無論身份如何變化,他始終懷著一顆收復舊地、報國雪恥的赤子之心。后世康熙皇帝也曾感嘆:“如果給他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的君主,他的功業(yè)何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