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
①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人生就是由舍和得構(gòu)成的。該舍什么,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著自己的標準和答案。如果什么都不想舍,那么最終可能兩手空空。舍,像鋤草,為的是莊稼的豐收。星云大師說得更透徹:“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p>
②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與人交往中,一般來說,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相反,你對人越吝嗇,別人對你也就越小氣。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很多時候都是這樣——你給人一朵花,你收獲的可能就是一個春天;你給人一杯水,你收獲的可能就是一片海洋;你給人一片楓葉,你收獲的可能就是整個楓林……人都喜歡被人尊重,不喜歡被輕視。有時候,面對你的摳門兒,別人可能就跟你較起勁來,與你死磕。因此,你想得到的可能就會因為你的摳門兒而與你失之交臂。
③毋庸置疑,人們都有一定的貪欲和私心,一些東西舍不得,一些地方舍不得,一些人際關(guān)系舍不得,一些權(quán)力舍不得,一些財富舍不得,一些利益舍不得,等等。這是人的一個劣根性。要想把這個劣根性根除掉,就必須讓自己的品德變得足夠高尚。也就是說,只有品德足夠高尚的人,才懂得去舍,喜歡去舍。
④《夢溪筆談》里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李士衡在昭文館為官時,和一個武官出使高麗。高麗贈送給他們很多禮品,士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讓那個武官去管。當時船底不嚴密,有些滲水,那個武官就把高麗送給士衡的絲織品墊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禮品放在上面,以防被水打濕。到了海上,遇到大風,船將要傾覆。駕船的人大為恐慌,請求把船上所載的物品全部卸掉,否則船會因為太重而沉沒。武官趕緊把船中的財物扔進海里。約扔了一半,風停了,船又穩(wěn)定下來。隨即點檢所扔物品,發(fā)現(xiàn)都是那武官所得的禮品,士衡所得禮品因在船底,一無所失。
⑤如果李士衡不肯舍棄自己的私心,把自己的東西放在上面,那么最后受損失的就是他了。你不在乎,反而得到更多;你很在乎,反而得到更少。冥冥之中,老天沒有忘記那些慷慨者,所以把好的回報給他們。佛經(jīng)里有言:“舍一得萬報?!本褪沁@個意思。
⑥古今中外,凡是有所建樹的人,都是這樣的——總要舍棄一些東西。你要想在精神、靈魂上綻放異彩,就必須舍棄那些世俗的東西,并且超然其外。喬達摩·悉達多本來是一個王子,可他舍棄了塵世的欲念,一心修行,終于修成正果,成為佛教創(chuàng)始人。如果他貪戀紅塵權(quán)貴,那么也就不可能修成正果。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舍什么。一個人到底會舍什么,這取決于他的追求、品德和做人的境界。
⑦南非女作家奧利弗·施里弗在《畫家的秘訣》中提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畫家,只用一種顏色畫畫,那畫中有著令人不可思議的紅輝。其他畫家問他:“你從哪里得到這種顏色?”他笑而不答,繼續(xù)埋頭畫畫。畫面愈發(fā)鮮紅,他的面色卻愈發(fā)蒼白。終于有一天,他死于畫前。給他安葬時,人們解其衣襟,見他左胸處露出一塊舊疤痕。然而,人們依舊在問一個問題:“他從哪里得到這種顏色?”不久,畫家被人們忘卻,他的畫卻永遠鮮活。為了繪畫的追求,這個畫家連生命都可舍,這值得我們深思。
⑧都說一諾千金,其實,一舍也同樣值千金,甚至無價。生命的價值,不僅僅是因為得,也是因為舍。
(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
【閱讀訓練】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影響并決定“舍”的因素是什么?
3.第④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