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璐
人和人之間既可以在精神層面相處得很好,又可以在飯桌上一起吃得很愉快嗎?
在沒遇到L君之前,我以為是的。L君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我心里,他滿腹經綸、思想純粹、道德高尚。我還記得一個傍晚,我們在湘江邊一起聊文學,直到一輪月亮高高掛上樹梢,L君還在慷慨陳詞。
后來隨著這樣的聊天次數(shù)增多,我們也遇到了跟吃有關的事情。
那是一個跨年夜,我們相約交流讀書心得,我知道對于他來說去一般餐廳有點俗,所以選在了一家甜品店,既可以聊聊天,還可以吃點東西。那天,似乎所有人都出來跨年了,我選的那家甜品店人滿為患。不過幸運的是,沒過多久我就找到了兩個靠窗的位置。我們坐下后,我說:“我們點一些吃的?”
他忙揮手說:“不用,不用!我回去吃碗粉。”
我當時特別尷尬,我們可是占著位置的啊,這么多人渴望的位置,我們不點吃的好意思嗎?更何況,那時正好是飯點,我早已經饑腸轆轆??伤€是堅持不點。
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饑餓狀態(tài)下,在跟吃有關的地方,我是完全沒有興趣和他聊文學、哲學的。當他津津有味地說起帕斯卡爾的《思想錄》時,我一點兒也不想有思想,只渴望一份剛出爐的香甜的面包。于是,我不管不顧就去甜品區(qū)點了兩份面包,然后推給他一份。
事實上,L君也餓了,他吃得很急。我就想,如果等回到家再吃東西,在這擁擠的跨年夜起碼要一個多小時后才能吃到,得多折磨人的肚子啊。不得不說,這是一次不怎么愉快的約會。
再后來,我們有了跟吃有關的第二次約會。
那次我們約在一家書店,到了飯點,我們比較默契地上了二樓的咖啡廳。然而就在點餐的時候,讓人尷尬的事情又發(fā)生了。L君盯著點餐臺,我明明看到他的目光落在了比薩餅、意大利面、咖啡上,可他最后卻說:“還是算了,我想出去買個面包什么的,這附近有嗎?”
“面包?你現(xiàn)在又說想吃面包?上次在甜品店有那么多面包,你不是說想回去吃碗粉嗎?”
那個時候,我連吃東西的心情都沒有了。
最后,L君還是點了一份意大利面。雖然我很餓,但是已經沒有什么食欲。我再次覺得,我和L君只適合聊文學,而且是對著空氣聊文學。
后來我就想:為什么我們不能像跟其他朋友那樣一起好好吃飯、聊天呢?
我想或許我對我們關系的親密程度估計得過高,高得就像空中樓閣??罩袠情w過于虛幻,但人終究不能脫離現(xiàn)實中的煙火氣息,比如吃飯。
回到開頭的問題:人和人之間既可以在精神層面相處得很好,又可以在飯桌上一起吃得很愉快嗎?
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分享一次面包就知道了。雖然答案并不見得那么樂觀。
(李歡喜摘自《年輕人》2020年第8期,與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