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年9月開始,河北省高中歷史學科統(tǒng)一使用部編版教材。雖然已經(jīng)就新教材培訓了幾次,但是不真正地教,還真無法深入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
在第3課《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的教學中,談到秦的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jù)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幅員遼闊。一個孩子冷不丁地站起來,問:“老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就是秦朝疆域的四至啊。”
“那‘羌中、‘北向戶等是什么意思?”我心里咯噔一下:“壞了,備課時沒注意這是什么意思呀?原來的人民版教材也沒這句話。而且歷史文言文只需意會不用言傳啊!地圖一看就明白了啊!備課時沒想過字字翻譯??!每一個字什么意思不是語文老師的工作嗎?!”我的腦子急速運轉(zhuǎn),閃過好些念頭。尷尬時一個孩子說:“老師,地圖中秦朝疆域到達了廣西雷州半島,北向戶是不是古代的雷州半島???”
我靈光一閃,完全可以讓學生結(jié)合課本16頁的“秦朝形勢圖”試著猜一猜每句文言文的意思啊。于是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結(jié)合地圖,運用自己文言文的知識對課文表述進行翻譯后,每個小組給一個自認為較好的理解。
學生在充分討論中,我也迅速地查看了《教師教學用書》。嗯,竟然沒有釋義!我欲哭無淚。不過還是找到了一則對“秦朝形勢圖”的說明:“秦完成統(tǒng)一,建立起一個東至今朝鮮半島北部,西至今甘肅東部,南至今越南中部,北迄黃河、陰山至遼東半島,幅員遼闊的國家。疆域內(nèi)除人口眾多的華夏族外,還有許多其他民族。自此中國形成了一個以華夏族為主多民族共居的統(tǒng)一國家。秦始皇開拓疆土,使中國從此以東方大國的雄姿峽立于世界。本圖反映了秦朝疆域及其各郡郡治分布的情況?!蔽荫R上對照說明進行了一番文言翻譯工作,基本搞定,但是個別詞依然感覺很忐忑,比如“北向戶”。但是學生討論時間差不多了,該小組匯報了,我不能一直閉門造車啊,也聽聽學生們討論的成果吧,說不定有意外收獲呢。于是,我讓學生們開始了小組代表展示環(huán)節(jié)。
“我們小組根據(jù)地圖,字斟句酌,認為這句秦朝疆域的話應該這樣理解”,一個女孩子站起來自信地說:“‘東至海暨朝鮮,可以理解為東面疆域到大海,還包括朝鮮的一部分?!髦僚R洮、羌中,我們理解是西邊疆域起自臨洮、羌中,地圖中有臨洮這個地方,但是沒有標注羌中這個地方,我們猜羌中應該是靠近地圖中羌人生活的一個地方?!现帘毕驊?,我們根據(jù)地圖看到秦朝南部疆域已經(jīng)到達今天的福建、廣東、廣西等地,而根據(jù)地理知識,這一部分區(qū)域在北回歸線以南,所以房屋的門窗與我們北方的不同,會選擇向北開,所以稱為‘北向戶,即向北開門窗的房屋。”談到這里,這個女孩子自信地揚起微笑,同學們也贊同地頻頻點頭,響亮的掌聲不約而同地響起。我在汗顏中也恍然大悟,學生們真是臥虎藏龍啊。“還有最后一句‘北據(jù)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應該是北據(jù)黃河為要塞,沿著陰山山脈一路向東到遼東郡?!彪S著女孩的發(fā)言完畢,我肯定了學生們在綜合文言文知識、地理知識的基礎上,認真地讀圖識圖,對秦朝疆域有了更加清楚地認識?!捌渌男〗M有沒有補充?”我的話音剛落,有一個男孩子舉起手來。
男孩子說:“我們小組在討論中有這樣的想法?!贾袘摬皇且粋€地名,如果是的話,它就應該和臨洮一樣出現(xiàn)在地圖上,并標識。不應該‘臨洮標注了,而‘羌中不標注。所以,‘羌中應該不是一個地名?!逼渌瑢W聽到這里,也開始深入思考。我追問:“那你們怎么理解‘羌中呢?”這個學生回答:“地圖顯示秦西部疆域的西邊是羌族人生活的區(qū)域,我們上節(jié)課學到戰(zhàn)國時期民族關(guān)系有了大的變化,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所以我們認為這一時期一部分羌族人居住在秦朝疆域之內(nèi),‘西至羌中就是說秦朝西部疆域到達了羌族人生活的地方。還有南方的百越也被納入大秦版圖,表明秦帝國是一個以華夏族為主體,吸收了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甭牭竭@里,我會心一笑,讓學生們看本課標題《秦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并強調(diào)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走向大一統(tǒng),秦的統(tǒng)一功不可沒,在這一過程中,強化了學生對秦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偉大功績的認同。
這時,另一個男孩子把手舉得很高,我馬上支持他給大家分享他們小組的討論成果?!袄蠋煟瑢τ凇睋?jù)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我們小組認為北部的要塞不僅是黃河,還有陰山山脈,以及向東綿延至遼東郡的萬里長城。這符合我們剛才學習的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開拓疆土,在北方擊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進攻,而且收復了河套地區(qū),建立了九原郡,并在原來舊長城的基礎上修筑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這一史實。對照地圖的話,解釋更合理。而且歷史上還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等名句,充分說明陰山山脈是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要塞?!苯淌依镌僖淮雾懫鹆藷崃业恼坡?。
下課鈴響了,學生們意猶未盡地結(jié)束了這一節(jié)歷史課。而我也開始反思我的備課和上課。顯然,我的備課不很充分。首先,沒有做到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度解讀,教材前后編排的整體理解,僅流于表面現(xiàn)象。其次,沒有深入思考教材內(nèi)容的設置意圖,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有一定差距。再次,教學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技能的自動生成,沒有充分信任學生。最后,反思如何巧妙地選擇教材資源,在問題引領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解決問題,達成課標要求。
反思后,我調(diào)整了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突出課本對秦朝疆域的表達和《秦朝形勢圖》,再結(jié)合課文正文、學思之窗以及所學知識,設置了以下四個問題。問題1、閱讀課本14、15頁,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指出秦統(tǒng)一六國的原因。
問題2、閱讀課本15頁,和16頁《秦朝形勢圖》,指出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開拓疆土的史實,認識其疆域范圍,并理解秦統(tǒng)一多民族共居的意義。(注意圖例:前221年秦邊界)
問題3、根據(jù)《秦朝形勢圖》圖例“郡級住所”,并結(jié)合課本15頁談談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變革以及重大意義。
問題4、閱讀課本,指出秦朝開創(chuàng)專制主義中央集權(quán)制度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還采取了哪些措施。
通過學生自學展示、小組合作探究展示等方式,完成了本課的重難點的教學,學生反饋學習效果非常好,很有成就感和課堂參與感?!巴瑢W們不同的思考方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薄霸瓉砗芏鄸|西我自己就能學會?。 薄皻v史課本上每一句話看似簡單,實則都值得深思?!薄绾味x一節(jié)好課?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歷史問題的解決中,學生自己生成對歷史問題的思考和認識,不就是一節(jié)好課嗎?
作者簡介:
裴海茹,女,1981年出生,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一級教師,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