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被遺忘權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的確立

2020-11-03 08:11:20汪子辰韓德民
經(jīng)濟視野 2020年13期
關鍵詞:隱私權個人信息權利

文| 汪子辰 韓德民

引言

2014年歐盟做出的“谷歌訴岡薩雷斯案”的判決,標志著被遺忘權在司法實踐中以一種新的權利形態(tài)被認可;2015年我國被遺忘權第一案“任甲玉訴百度案”也在海淀法院審結,但一審、二審法院都駁回了原告的“被遺忘”請求。兩起案件的基本案情、訴訟請求、訴訟主體(一方為自然人,一方為搜索引擎公司)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最后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裁判結果,似乎意味著我國的司法實踐對“被遺忘權”這一舶來品的態(tài)度與國外截然不同。

我國目前已有多部法律法規(guī)對個人信息提供保護,但對于保護的重點卻未涉及到“被遺忘權”,在《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背景下,怎樣借鑒國外被遺忘權的變遷路徑、結合國情確立被遺忘權的法律性質和法律地位,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被遺忘權的歷史變遷路徑

被遺忘權起源于法國的犯罪領域。為了保證被釋放的罪犯在社會上地位平等,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公平對待,法國刑法規(guī)定,罪犯被釋放后有權反對其受到的懲罰被公眾知悉;也有一些國家將這一權利僅適用于未成年人保護領域,比如美國加州制定的“橡皮擦法”規(guī)定未成年人有權要求搜索引擎和社交平臺刪除其發(fā)布的相關不良信息。隨后,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歐盟立法者將這一權利運用到信息保護領域,而被遺忘權的性質隨著岡薩雷斯案的判決而逐漸發(fā)生變化,這一點具體體現(xiàn)在歐盟委員會2012年公布的《統(tǒng)一數(shù)據(jù)保護條例》中。

2012年11月歐盟委員會的司法專員出臺了《數(shù)據(jù)信息保護條例》(GDPR)進一步加強了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條例中明確提出了被遺忘權,規(guī)定在第17條的“被遺忘權與刪除權”,主要目的是讓個人能夠控制自己信息的擴散程度,管理好自己的個人信息,維護信息安全。

任何人侵犯了其信息安全,可以要求發(fā)布者予以刪除。在立法解釋中歐盟委員會進一步對“被遺忘權和刪除權”使用情形進行了規(guī)定:不僅在信息錯誤不準確不完整的情形下可以要求刪除,有其他合理理由均可以要求發(fā)布者或者運營者進行刪除,包括信息已經(jīng)超過時效等諸多情形。該法案還針對兒童的信息進行了進一步區(qū)分,還對刪除、遺忘等方式進行了主動刪除、要求第三者刪除的細化。

GDPR比歐盟委員會的96/46號指令有了進一步擴充。2012到2013年的兩年間,草案經(jīng)過了歐盟委員會的多次討論,在2013年11月形成了初稿,提交到歐盟議會中。在初稿中將“被遺忘權”修改為“刪除權”,修改的原因是以往的命名可能會給公眾帶來誤導。

初稿與草案進行對比后,有以下幾部分改動:對未成年的信息特殊性增加了刪除的途徑,涵蓋了要求第三人或者網(wǎng)絡支持者等第三方刪除信息的方式;對是否屬于應當被刪除的信息進行了法律上的認定程序,由法庭或者相應的機關進行鑒定,而非只要提起了請求,便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增加了信息控制者的責任,將“通知”改為“責任”,這代表著信息的控制者在受到刪除請求時不僅要通知發(fā)布者、網(wǎng)絡支持者等第三方進行刪除,自身還有進行刪除的責任。

由此可見,雖然在新修訂的初稿中,將被遺忘權進行了修改,修正為“刪除權”,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權利的縮小和消失,反而讓信息刪除的權利擴大了,內容更加豐富。GDPR隨著歐盟委員會的不斷討論和研究,在2016年4月份,發(fā)布了最成熟的《信息數(shù)據(jù)保護條例》,在這部最終稿中,序言的65段還是將“被遺忘權”進行了增加,因兒童信息的特殊性,特別增加了對兒童的信息保護的力度。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對“刪除權”的范圍進行了擴張,增加了信息控制者的刪除責任,增加了更加豐富的刪除方式。這樣,最終的GDPR正式于2018年5月25日實施。被遺忘權正式作為一個權利走上了歷史的舞臺。

自《歐盟數(shù)據(jù)保護指令》到GDPR,歐盟立法中的被遺忘權經(jīng)歷了從訪問權到刪除權再到被遺忘權,權利性質也逐步由隱私權過渡到個人信息權,這標志著在歐洲被遺忘權已成為信息主體的一項重要民事權利。

我國引入被遺忘權的必要性

信息主體被遺忘的要求與網(wǎng)絡無法遺忘的矛盾愈加突出

社交媒體,朋友圈,發(fā)照片等社交活動已經(jīng)成為大多數(shù)人的生活選擇,在國內使用率達百分之九十的“微信”、“微博”以及其他網(wǎng)站中,隨處可見各類用戶發(fā)布的個人觀點、生活照片以及工作信息。而正是因為網(wǎng)絡在收集和存儲信息方面沒有明顯的空間邊界,且信息能被永久地儲存,使得這些曾經(jīng)被用戶用作記錄生活、注冊賬號的信息被完備詳細地保存在了網(wǎng)絡空間中。這直接導致了一些信息主體以為會被忘卻的“過去”,經(jīng)過搜索便會重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盡管這些信息是過時的、失去信息價值的。在一項調查中顯示,有63%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受到了“很久以前犯的錯誤”的影響,例如年少時在社交平臺發(fā)布的偏激言論被工作領導看到;多年前欠繳信用卡的信息盡管已經(jīng)還清但仍然能在相關的網(wǎng)頁搜索出來。

可見,由于網(wǎng)絡中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可回顧性”,所以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別有用心之人翻出舊賬。信息主體對清除這類信息有著廣泛而迫切的需求,這種需求是完全合理且契合當今網(wǎng)絡文化發(fā)展的,理由有二:首先,多年前的信息對信息主體當下的生活、工作情況沒有實際參考意義,這類信息已經(jīng)不準確、不相關,失去了其本身“反映信息主體情況”的價值;其次,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以及視頻app被廣泛利用的情況下,人們的生活、交流和觀點開始被數(shù)字化存儲和記錄,對未成人發(fā)布的較不成熟的想法、觀點、言論等進行必要刪除,可以最大程度減輕網(wǎng)絡暴力對其個人生活的侵害,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其名譽、信息、隱私等權利的不合理侵害。

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中已有對被遺忘權的暗合

雖然我國現(xiàn)行立法中并無對被遺忘權的明確規(guī)定,但在各單行法和建議稿中,存在一些與被遺忘權相對接的規(guī)定。2012年國務院為加強個人信息的保護發(fā)布了《個人信息保護條例》,其中第8條中規(guī)定,公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人信息被發(fā)布到網(wǎng)上,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有權要求信息控制者或信息發(fā)布者、網(wǎng)絡運營者將相關信息進行刪除,停止對合法權益的損害。

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網(wǎng)絡安全法》于2017年6月正式發(fā)布,其中第43條中規(guī)定,公民發(fā)現(xiàn)自己個人信息被違規(guī)發(fā)布到網(wǎng)上,或者未經(jīng)許可違反約定使用或收集個人信息的,或者發(fā)布的有關個人信息不準確、不完善的,有權要求網(wǎng)絡運營商進行刪除和更正。

網(wǎng)絡運營商有義務對個人提出的要求進行處理和答復。同樣在《侵權責任法》中,規(guī)定了侵害人通過網(wǎng)絡對受害人進行侵權等活動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網(wǎng)絡運營商采取刪除、斷鏈、屏蔽等必要措施停止侵權的持續(xù)發(fā)生,這從法律層面賦予公民刪除個人相關信息的權利,這也是一種“刪除權”。

雖然此處的刪除權并不是與GDPR中的“刪除權”有同樣的意義,可刪除的范圍只有侵權相關的信息,但是我們可以經(jīng)過不斷對法律的完善,增加刪除權的內涵,讓“刪除權”逐步演變成為被遺忘權。

2019年3月,四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App過度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整改公告,隨后,大量技術規(guī)范、個人信息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出臺,其中不乏對被遺忘權與刪除權的規(guī)定,如《個人信息安全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三種以信息主體違反法律規(guī)定收集信息為前提的刪除權,系統(tǒng)地羅列出信息主體可主張刪除請求的情形。

被遺忘權的性質和地位

被遺忘權屬于具體人格權的權利內容

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在“任甲玉訴百度”一案中,將原告提出的“被遺忘權”界定為一種非類型人格權,包含兩層含義:

首先,被遺忘權是一種人格權,從遺忘權客體所涉及的個人信息來看,雖然它確實具有一定的財產價值,但其主要特征不是財產屬性,而是人格屬性,因為個人信息的含義是指一套與特定個人相關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它能反映和識別個體特征,包括個體的身份、家庭背景、職業(yè)等信息。這一定義里我們可以看出,被遺忘權涉及到人格權,因此,如果被遺忘權被確立為一種特定的民事權利,那么其應當是一種人格權;

其次,從被遺忘權的內涵來界定,指的是信息主體對自愿或間接自愿發(fā)布在網(wǎng)絡上的,與自身相關的、不準確的、過時的、繼續(xù)儲存會對其生活造成負面影響的信息,進而要求信息處理者將此類信息刪除的權利。被遺忘權內容的核心概念是個人信息,即在符合特定條件和標準的情況下,刪除已發(fā)布的能夠識別人格特征的個人信息的權利。從本質上講,它應該是信息自主的表現(xiàn),包括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控制等,但其還是被完全涵蓋在個人信息權內的。

因為個人信息權是特殊的人格權,具體指信息主體處理、利用和排除侵犯個人信息行為的權利,它保護個人對自身信息的使用和控制,其他任何人和機構不得非法控制和使用。信息控制和使用會貫穿在信息收集、處理、適用和刪除的全過程,所以被遺忘權作為刪除信息的權利,也應當囊括在個人信息權的內容當中。實際上,被遺忘權本質并不是普通的保護人身權益,而是特定人身權利的權利內容。

被遺忘權屬于個人信息權

被遺忘權是一項起源于歐洲的權利,隨后被日本、美國等國家繼受,且不同國家對其性質的定義也不同。如美國的“橡皮擦法案”中,將其劃分到隱私權的范疇,而歐盟法律中被遺忘權的性質也從隱私權過渡到個人信息權。因此,我國學者對被遺忘權的性質歸屬呈兩種觀點:一部分學者主張被遺忘權屬于隱私權,另一部分則認為其屬于個人信息權。筆者持第二種觀點,即被遺忘權屬于個人信息權。

雖然個人的信息權和個人的隱私權在內涵、特征等方面都較為相似,但兩者在權利性質、權利客體等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區(qū)別,想要研究被遺忘權的性質歸屬,必須具體比較這兩種權利的屬性、客體等特征。

在權利的屬性方面,個人的信息權和個人的隱私權都屬于人格權,但二者在法律屬性方面存在區(qū)別。具體體現(xiàn)在:個人隱私權屬于事后救濟性權利,只有在隱私權主體受到侵害后,才能夠要求相對人進行賠償或者是排除妨礙,而不能夠在權利未受侵犯前,就主張和行使該權利。

即使在對隱私權進行廣泛解釋的美國,隱私權的公開和使用都在逐漸成型,但實際上在商業(yè)化使用的還是個人信息居多,其他涉及隱私的都是鳳毛麟角。個人信息權的含義是對自己個人的信息控制的權利,可以允許他人使用自己的個人信息,也可以不允許他人使用,所以與隱私權的被動救濟不同,個人信息權是主動行使的。權利人不僅能夠進行積極行使,也能夠對侵權行為進行申訴和抗辯。從被遺忘權的概念來看,信息主體在未被侵權的情況下主動要求信息處理者刪除與其相關的過時的、失去時效性的信息,屬于一種積極的權利,更加貼合個人信息權的性質。

就權利客體而言,個人信息與隱私的界限具體體現(xiàn)在:個人隱私是指個人的私人信息或者活動,例如個人的婚姻狀況、身體狀況,亦或是家庭狀況等等。只要是不涉及公共利益的,個人所不愿意公開披露的信息,就屬于個人隱私,這些隱私信息或者活動的內容并不會明顯指向某個自然人的身份。而個人信息則是廣義的,更加側重于個人的身份特征,只要是某些信息與個人相關,那么不管這些信息是排列組合后的還是直接針對的,都能夠視為身份識別。被遺忘權的客體大多是信息主體在社交平臺、網(wǎng)站和移動客戶端上披露的能夠識別個人身份的信息。

例如:在某移動客戶端注冊時需要提供的手機號碼、興趣愛好;信息主體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表的言論、生活照片等等。這些信息具有兩大特征:主動披露性和可識別性。

信息接收者和利用者可以從這兩大特征上入手間接地了解到更多關于信息主體未披露的信息以及識別他們的身份,此時,第三者間接識別的這些信息則可能是信息主體的隱私,而已被主動披露的無法歸類到隱私的范疇。因此從被遺忘權客體的這兩大特征來看,其性質更接近于個人信息權。

在權利內容而言,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也有不同的地方。個人隱私權主要是為了個人私生活的獨立、個人隱私的保護和個人生活的安寧等,尤其注重個人的“隱匿”:一是私生活或者獨居,二是私生活的信息不被泄露。所以在司法實踐當中,對隱私權的侵犯主要是騷擾和非法泄露。而個人信息權主要是對自身信息的決策和控制使用,更偏向于對第三方個收集、使用人信息的知情權,以及是否允許他人使用的權利。

若是得到了權利人的默許或明確表示同意,那么就可以對個人信息進行披露和使用,若是沒有得到同意就使用,那么權利人也可以要求第三方對其個人信息進行刪除?;诒贿z忘權,信息主體基于“過去時信息”對自己造成的不良影響而要求信息控制者刪除,這是一種對信息的自主控制,主要體現(xiàn)了對相關個人信息是否刪除有決定的權利。

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那么部分學者將被遺忘權稱作為“信息自決權”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說,雖然個人信息權和個人隱私權存在重合部分,但隱私權保護的重點在于保護個人秘密不受非法泄露的權利,而個人信息權的保護重點在于對個人信息的處分權利。因此,將被遺忘權劃分到個人信息權的范疇之內,更加契合被遺忘權的權利內容與功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被遺忘權是網(wǎng)絡社會中個人信息權的特殊體現(xiàn)。一方面,被遺忘權的內涵是涵蓋在個人信息權當中的;在另一方面上,被遺忘權的客體也被個人信息權所涵括。所以,筆者認為被遺忘權是個人信息權的權能之一。

我國被遺忘權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的確立路徑

筆者認為,在我國未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確認被遺忘權會賦予個人信息權以時代性的特征。在當今信息化的進程當中,個人信息刪除或是被遺忘的要求越發(fā)明顯。例如,一些社交平臺如“微信”允許用戶設置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或“僅半年可見”,即允許用戶過去發(fā)布的信息在其自主決定的情況下封存進而被他人遺忘。因此,我國需要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確立被遺忘權,并明確其保護措施以及作出侵權行為的人應承當何種民事責任。筆者認為,要明確個人信息權還要注重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是被遺忘權的規(guī)范模式。就比較法而言,有具體列舉和抽象概念兩種模式,筆者認為,要明確被遺忘權的適用范圍,就應該采用具體列舉的模式,詳盡地列舉不同的情形。例如,在張新寶教授提出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中規(guī)定:“下列情形中,信息主體認為網(wǎng)絡空間中的個人信息,是不準確、不再相關或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且與公共利益無關的,信息主體有權要求信息業(yè)者采取屏蔽、刪除或者是斷開鏈接等措施:

第一,在信息主體對網(wǎng)絡平臺服務者發(fā)出通知,且網(wǎng)絡平臺服務的信息也者接到后,確認平臺內相關個人信息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應當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信息內容等必要措施,并協(xié)助信息主體通知其已知或應知的其他鏈接、復制該個人信息的信息業(yè)者采取必要措施。

第二,提供網(wǎng)絡搜索引擎服務的信息業(yè)者接到信息主體通知后,確認搜索引擎結果中相關個人信息鏈接內容與公共利益無關的,應當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

第三,未成年人或其監(jiān)護人要求信息業(yè)者刪除、屏蔽網(wǎng)絡空間中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信息業(yè)者應當及時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采取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明確被遺忘權的適用范圍,更有利地保護信息主體的權益。并且在司法實踐當中,普通民眾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行使被遺忘權的具體情境,司法機關在面對具體案件時,也能夠準確的適用合適的法律條文,促進公平正義。

其次是確認被遺忘權的內容。被遺忘權的本質特征就是對個人信息的決策和控制,具體內容則是信息管理者控制的義務和信息主體擁有的權利。在比較法中,一些國家對遺忘權的內容作了規(guī)定。

例如,《歐洲數(shù)據(jù)保護指令》規(guī)定:成員國必須在必要時準確處理個人數(shù)據(jù),并保持其更新;因收集和處理的個人數(shù)據(jù)有其特定目的,所以要采取合理措施,以保證刪除或更正不正確、不完整的數(shù)據(jù)。

對于信息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可以概括為要求個人信息控制者及時、準確地刪除已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的信息的權利。相應地,個人信息控制者作為義務主體,在收到信息主體的書面通知后,有義務刪除該信息。

當然,也是為了避免信息主體過度使用被遺忘權,信息管理者可以對信息主體要求刪除的信息進行必要性審查,例如完善相關的評估機制和人工審查機制。

最后是被遺忘權的侵權責任構成。被遺忘權的行使主要是為了保護信息主體的人格權不受侵犯,所以在侵權法當中要明確對侵犯被遺忘權的法律責任,才能夠形成長效震懾,更好地保障權利的行使。在被遺忘權的侵權案中,應當由信息主體來承擔相關的舉證責任,列舉出存在的信息與案涉的信息存在因果關系,并且信息管理者存在過錯,或者接收到通知后未刪除。

損害是救濟的前提,網(wǎng)絡信息量巨大,而信息刪除涉及到潛在的司法成本和搜索引擎的運營成本,所以必須要謹慎使用。在被遺忘權的侵權案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訴訟信息未被刪除,導致實質損害。

這既符合侵權責任法的基本法律邏輯,也得到了我國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的確認,同時符合國外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頒布了《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wǎng)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該規(guī)定顯示,合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或者是自行公布的個人信息等,若是在網(wǎng)絡上公開造成了不良影響,但只要沒有違反公序良俗、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值得被保護的個人重大利益,那么信息主體申請信息管理者刪除的要求就得不到支持。所以說,只有在信息主體值得被保護的重大利益受到侵害時,才能夠適用被遺忘權來保障自己的個人信息權。

猜你喜歡
隱私權個人信息權利
如何保護勞動者的個人信息?
工會博覽(2022年16期)2022-07-16 05:53:54
個人信息保護進入“法時代”
納稅人隱私權的確立、限制與保護
我們的權利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綠色中國(2019年14期)2019-11-26 07:11:44
媽媽,請把隱私權還給我
學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12
谷歌尊重雕像“隱私權”的啟示
華人時刊(2018年17期)2018-11-19 00:41:21
論不存在做錯事的權利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19:50
權利套裝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2:43:39
個人信息保護等6項通信行業(yè)標準征求意見
东乌| 阳江市| 深泽县| 长丰县| 西城区| 渭南市| 尉氏县| 土默特右旗| 虹口区| 屯门区| 泌阳县| 富锦市| 酒泉市| 进贤县| 贵港市| 财经| 赣榆县| 惠东县| 衡阳市| 施秉县| 三穗县| 桑日县| 道孚县| 沾化县| 长泰县| 石林| 双牌县| 东乌珠穆沁旗| 滦平县| 玉树县| 当雄县| 巨野县| 麦盖提县| 潼南县| 达尔| 扬中市| 武鸣县| 潮安县| 祁连县| 图木舒克市|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