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鳳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詩詞傳承著中華民族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感恩是一種文明,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責任。古語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孩子懂得孝順父母,他一定懂得尊敬長輩,一定能體諒他人的辛苦,一定會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人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付出和回報,社會才會更和諧美好。那么,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呢?
一、當前小學生感恩意識的現(xiàn)狀
在當今中國社會,隨著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物質日益豐富,孩子在家庭中的“小太陽”地位越來越高,加上家長對感恩意識不重視,導致孩子們感恩意識已經(jīng)淡化到匱乏的程度。首先,他們缺乏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多數(shù)小學生以自我為中心,把父母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理所應當?shù)?。?jù)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小學生知道父母生日并會對他們表示祝福的學生才占42%,這說明現(xiàn)在小學生知恩、感恩的意識并不強。其次,他們缺乏對教師的感恩之情。小學階段是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關懷、教育無微不至,然而,很多小學生在聽見某個學科的老師生病的消息后,第一反應不是關心老師怎么了、嚴不嚴重,而是為不用上課了而開心。這是在小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梢姡F(xiàn)在小學生對老師的感恩之情是多么淡薄。除此之外,他們還缺乏對國家的感恩之情。現(xiàn)在生活充裕的小學生們雖然承載“祖國花朵”的期盼,但是想自己的太多,想國家、想社會的太少,不能把自己的學習和祖國的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這些都和我國小學生感恩意識淡化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提高小學生感恩意識迫在眉睫。
二、造成小學生感恩意識缺乏的主要原因
1. 家庭教育不重視
很多父母缺乏對教育的正確理解,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許多父母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分數(shù)至上”的觀念上,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太重要。在這種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了讓孩子能用功讀書,取得好成績,家長可以不惜任何代價,而思想品德教育卻被很多家長忽視了。所以,在這樣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孩子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愛心,反而認為只要自己學習用功,其他方面的任何行為都是理所當然的。
2. 社會不良風氣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影響
現(xiàn)在許多學生受到社會上追求奢靡、虛榮及進行攀比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同學之間盲目攀比,比吃、比穿,認為自己過上舒適的生活是父母的職責,是天經(jīng)地義的。因而,他們不管家庭情況如何,穿要名牌,吃要時尚,文具要趕潮流,手中要拿名牌手機。如果家長無法滿足其要求,他們就會對父母產生怨恨,以“不去上學”“不做作業(yè)”要挾父母,有的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做出一些違法的事,給家人、老師造成痛苦和精神的打擊。
3. 學校教育雖倡導感恩,但不夠重視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而在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上卻不夠重視,讓智力教育與人格教育出現(xiàn)了倒掛現(xiàn)象,使學生難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成功學家安東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是先存有一顆感激之心,時時對自己的現(xiàn)狀心存感激,同時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激?!?/p>
三、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1. 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讓感恩教育從課堂走向生活
(1)利用晨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每周的星期一,我充分利用晨會時間,讓學生以“感恩”為主題,進行2至3分鐘的講話,讓學生接受感恩教育。
(2)組織召開“感恩”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積極探索“主題班會”這一感恩教育活動形式,定期召開“學會感恩”的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在班級舉辦感恩演講。認真組織“感謝爸媽養(yǎng)育恩”“學會感恩”等感恩演講比賽,在演講中升華學生思想,激發(fā)學生感恩父母養(yǎng)育之情、感恩老師教育之情。
(3)組織學生出版黑板報、手抄報,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充分利用“三八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節(jié)日,組織學生出版“慶祝節(jié)日,感恩父母”為內容的黑板報、手抄報,引導學生感受父母的辛勤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諄諄教導之情、同學的無私幫助之恩,以此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根植在每一位學生心中。
(4)組織學生制作“感恩卡”,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感恩卡,寫上感謝和祝福的話語,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老師及社會的關心、教育和培養(yǎng),表達自己對父母愛和師愛的深深感激之情。感恩卡制作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設計和寫作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恩之情。
2. 搭建“兩大平臺”,讓感恩教育走進家庭
(1)“感恩家庭作業(yè)”。為了讓學生的感恩行為常態(tài)化,我不定期地在班級中布置“我為父母洗洗腳”“我的家務勞動日志”等家庭“感恩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行為,落實感恩行動。孩子們在“感恩家庭作業(yè)”中體驗到了父母的不易,培養(yǎng)了愛心,懂得了感恩,同時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實踐性,比被動式教育要強許多。有家長反映說:“看著孩子變乖了,自己整理好東西、幫大人盛飯、洗碗,比他考試得一百分還高興啊。”是的,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家長高興,我更欣慰,很有成就感,成人比成才更為重要啊。
(2)“學生家長微信群”平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勝過學校老師的萬語千言。在研究期間,我建立了班級學生家長微信群,利用這一信息化平臺,定期向家長發(fā)布友情提醒:敬愛的家長,讓孩子有顆感恩的心,離不開你的言傳身教!在與學生家長進行交流時,我還經(jīng)常提醒家長不要忘記讓學生多做些家務活,監(jiān)督并配合完成老師布置的感恩家庭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踐行感恩行動。
3. 充分利用“感恩教育資源”,凈化學生心靈
我充分利用“汕頭今日視線”新聞網(wǎng)上的“汕頭好人——好人在身邊”欄目“敬老愛親”板塊中的事例,如“最美兒媳——黃秀英”“獨臂英雄——陳榕渠”等,把這些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吧穷^好人”講述給學生聽,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感恩名言及小故事并匯編成冊,學唱《感恩的心》并在每周晨會結束后齊唱,營造感恩氛圍,以此感染學生。利用這些身邊的感恩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凈化了學生的心靈。
4. 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感恩意識
課堂教學是感恩意識培養(yǎng)的主渠道,教育者可以通過品德與社會、語文等學科,挖掘教材中的感恩素材,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把感恩意識培養(yǎng)融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意識的喚醒。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jié),可利用多媒體教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課堂。如小學教材《語文》中朱自清的《背影》演繹了父慈子愛式的天然感情,通過學習,讓“父親拿著橘子,邁著蹣跚的步伐爬上月臺”的情景在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激起漣漪,心靈的觸動揭開了他們內心對父親的疼愛,喚醒對父親的感激?!懊夏溉w”的故事經(jīng)過了千年的滌蕩傳承下來,只因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當今社會,父母陪讀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孟母三遷”是給學生感恩意識的最好激發(fā)和喚醒。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從小事做起,從實際出發(fā),把對父母的愛作為動力,以勤奮學習、立志成才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5. 利用校園文化培養(yǎng)感恩意識
以往學校的德育教育常常是以一些學生摸不著、看不到的大人物、大事跡為榜樣開展教育活動,給學生養(yǎng)成的是虛無的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對身邊的生活與小事情缺乏感受,體驗不到感恩的情緒與快慰,而校園文化恰恰能填補這一空白。校園文化是把學生、教師、家長調動起來,讓大家參與到特色活動中,使大家都能體驗到其中的價值,形成彼此共識的一種文化。例如在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教師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感恩教育的主題活動,將文化藝術融入感恩活動中,讓學生身臨其境,從中感悟人生,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增加對父母、老師、祖國、社會、自然深深的熱愛之情。
6. 利用家庭氛圍培養(yǎng)感恩意識
培養(yǎng)感恩意識需要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恩意識,家長要言傳身教,要從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開始。首先,大人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父母應成為孩子孝敬長輩的表率,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埋下愛的種子。其次,要不斷地給孩子創(chuàng)造孝敬父母的機會,讓孩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過生日,為長輩獻上一首歌,說一名祝福的話,強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再次,父母要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苦與樂,父母要平等地與孩子對話,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孩子,讓孩子體會父母的辛苦。
7. 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感恩意識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yǎng)與人為善、與人為樂、助人為樂的品質。如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帶領小學生祭掃烈士墓,或舉行網(wǎng)上祭奠英烈儀式,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感恩教育,在社會實踐中進行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他人的教育,使學生在正視個人價值的同時,學會關心照顧別人,學會感恩、懂得感恩,使人更豁達,心胸更開闊,不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而記仇。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感恩信息,用感恩之心,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養(yǎng)與人為善、與人為樂、助人為樂的品質;通過活動,讓小學生切實體會到集體生活,只有互相關心,才是幸福的,在給別人帶來幸福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快樂。
8. 開展感恩實踐活動
首先,開展親情觀察、體驗、回報活動,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觀察父母對自己的愛,體驗父母的良苦用心,組織學生進行“今天我當家”“我和父母換角色”等活動,從說一句令父母感動的話、做一件令父母感動的事做起,并在班會上匯報,老師對孩子們的做法予以及時肯定;其次,開展“我為社會出份力”活動,組織學生定期打掃街道衛(wèi)生、清除小廣告,組織學生為災區(qū)小朋友捐款、捐書、寫信,學生從中體會到自己對社會、對他人的幫助,不但鍛煉自己的能力,也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愛。抓感恩教育一要有針對性,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逐步展開;二要注意持久性,堅持長期抓,并與學校禮儀教育等結合起來,使感恩教育成為學校的常規(guī)教育。感恩教育的方法要結合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力爭行之有效并有活力。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加強小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國民整體素質的提升。感恩教育既是一種情感教育,也是一種道德教育。小學生首先需要學會感恩,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同時得到別人更多的關注。老師及父母都需要加強對這些內容的了解,時刻教導小學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