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艷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癥患者在康復期過程中藥物治療加繪畫治療效果。方法:比較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在住院期間康復期過程中藥物治療加繪畫治療與單純藥物治療患者的康復情況。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實驗組患者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繪畫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情緒比對照組患者穩(wěn)定,注意力更集中,和其他病友相處更和睦,有團隊的歸屬感。結論:實踐證明增加繪畫治療能提高患者興趣愛好,良好地改善與他人人際關系,有效促進患者全面康復。
【關鍵詞】繪畫治療;精神分裂癥;康復
【中圖分類號】R7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83-01
繪畫治療是心理藝術治療的方法之一,人們在繪畫時,其防御性較低,往往將內(nèi)心隱藏的、壓抑的情緒通過繪畫過程得以呈現(xiàn)出來,將潛意識內(nèi)容視覺化。并且在繪畫的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從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良好效果。無論是成年和兒童都可在方寸之間呈現(xiàn)完整的表現(xiàn),又可以在“欣賞自己”的過程中滿足心理需求。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技不斷變化,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速,面臨著各種激烈的競爭與挑戰(zhàn),精神疾病明顯增多。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末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動作等多個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病程遷延有反復發(fā)作等特點。在經(jīng)過多次發(fā)病后精神逐漸衰退,嚴重降低生活質(zhì)量。而繪畫治療可以緩解患者情緒上的沖突,有助于自我認識和自我人格的完善,增加對生活的興趣及熱愛,有效促進其社會功能康復,為其回歸社會作準備。本次研究是分析繪畫治療對促進精神分裂癥康復的作用。
康復是恢復的意思,指軀體功能、心理功能、職業(yè)能力的全面恢復。是通過各種治療和訓練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潛力,恢復與改善各方面功能,使其重新參加社會活動并提高生活質(zhì)量。
1 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精神分裂癥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齡18~52歲。文化教育方面:大學5 例,高中6例,初中25 例,小學及以下39例,文盲5 例。住院次數(shù):首次12例,二次28 例,三次22例,四次及以上18例。
1.2方法
隨機將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40例, 男25例, 女15例; 年齡18~52歲, 平均年齡約40歲。對照組:40例, 男22例, 女18例; 年齡19~51歲, 平均年齡約38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且處于康復治療恢復期。
對照組的患者采用常規(guī)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實驗組的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其實施繪畫治療。繪畫治療如下: 實驗組每周接受的繪畫治療次數(shù)為5次, 時間控制在90分鐘左右。6周為一療程,連續(xù)治療10個療程。由專業(yè)的人員進行示范以及指導,逐步根據(jù)訓練大綱, 完成治療任務。繪畫治療的實施過程分為七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準備階段,第二個階段為自我介紹,第三個階段為團體說明,第四個階段為熱身活動,第五個階段為提出課題,第六個階段為繪畫制作,第七個階段為分享與共有。繪畫治療分為4個期,第一期:第1-第5天,為興趣引導期, 第二期:第6-第10天,為拓展學習期, 第三期:第11-第20天,為繪畫實踐期,第四期:第21天-第30天,為繪畫創(chuàng)意期。每次繪畫治療前,均進行熱身活動。完成治療后,治療師帶領患者進行作品的回顧,鼓勵患者講述個人作品, 分享其人生故事。此外,治療師將患者的作品進行展覽, 對優(yōu)秀的作品進行高度的表揚, 為下一次的治療提供更多的保障。最后,治療師根據(jù)主題結束干預過程,向患者呈現(xiàn)問題, 揭示實質(zhì), 以促進問題的解決。
1.3 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 主要對兩組患者實施BPRS評分, 由此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度; MRSS評分,由此來了解患者的病情嚴重度(Morningside康復狀態(tài)量表,是一種根據(jù)患者依賴性、精神狀態(tài)、 癥狀、社交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分的一種測試量表,有0-7 級評分,評分越低說明患者康復越好。);SSPI(Scale of social-skills for psychiatric inpatients)評分,由此來評估患者的社會功能情況。SPPI 共12個條目, 每個條目按Linkert 5級評分, 從0分到4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 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處理分析; 在計量資料方面, 結果均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和干預后的精神科評定和心理測驗結果及其差值進行比較分析(p<0.05)。
2 結果
經(jīng)過臨床統(tǒng)計, BPRS評分中, 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為(47.96 ±10.32)分, 在經(jīng)過常規(guī)藥物治療后的評分為(43.35±7.89)分,兩組數(shù)據(jù)的差值為(-3.21 ±9.92); 實驗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為(48.89±9.93)分, 而在經(jīng)過治療后的評分為(38.97± 9.02)分,兩組數(shù)據(jù)的差值為(-10.02 ±8.4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 p值>0.0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而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p值<0.0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明顯。在MRSS評分中, 對照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前的得分為(48.99 ±16.58),而治療后的得分是(46.46 ±17.11),差值為(-2.53±16.85);實驗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前的得分為(45.99 ±16.98),而治療后的得分是(32.46 ±16.81),差值為(-13.53±16.90)。兩組的MRSS評分在治療后都低于治療前,且降低明顯,并且在經(jīng)過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得分。兩組患者在治療前, p值>0.0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而兩組患者在經(jīng)過治療后, p值<0.05,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組優(yōu)于對照組明顯。在SSPI評分中,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差值為(-0.73 ±2.39)分,動性和交往情況的評分差值為(-0.29±3.26)分,社會性活動技能的評分差值為(0.08±2.88),總評分差值為(-0.94±8.01)分;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分差值為(-3.81 ±2.19)分,動性和交往情況的評分差值為(-8.43±3.56)分,社會性活動技能的評分差值為(-8.18±3.88),總評分差值為(—20.41±8.11)分,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前后實驗組SSPI量表總分和各分量表分差值均為負值且差值的絕對值均大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的絕對值,說明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社會功能明顯有所提升(P <0.05)。
3 結論
繪畫治療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及康復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此干預方法簡單、易操作, 重復性好, 較統(tǒng)一規(guī)范, 容易接受和掌握, 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 增強生活自信心,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促進其全面康復,逐步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 俞瑋,楊振東,童捷,丁霞蘭,邱靜,王璟.團體繪畫藝術治療對穩(wěn)定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社會功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 (18):1651-1654.
[2] 劉靜.藝術治療在藝術養(yǎng)生中的應用[C].重慶:2016:162-166.
[3] 王艷燕.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特點和干預研究[D]. 山西: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