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美蘭 王小琴
【摘要】目的:探討B(tài)PPV合并頸椎功能障礙患者的手法復位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診治的BPPV患者,均行手法復位,記錄完整的隨訪資料,根據(jù)NDI評分系統(tǒng)將患者分為BPPV伴有頸椎功能障礙組(實驗組)和BPPV不伴有頸椎功能障礙組(對照組),分析兩組患者復位后即刻和3個月復查的有效率。結果:本研究共納入患者56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34人,平均年齡61.36歲,左右兩側均為28例,其中后半規(guī)管39人,上半規(guī)管5人,水平半規(guī)管7人,混合半規(guī)管4人,初次復位后痊愈29人,14例改善,13例患者無效,有效率為76.79%,三個月后復查痊愈48例,改善3例,無效5例,有效率為89.3%。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性別、年齡、側別、類別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間復位即刻后、3個月后復查有效率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 BPPV合并頸椎功能障礙患者術后有效率低于頸椎功能正常者,頸椎功能障礙影響手法復位療效。
【關鍵詞】BPPV;頸椎功能障礙;手法復位;療效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91-02
BPPV是臨床工作中的常見疾病,占臨床眩暈中的25%,其終身患病率為2.4%,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fā)病率逐年增加,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1]?!鞍胍?guī)管結石”理論認為橢圓囊碎片部分移行進入半規(guī)管,引起眩暈和眼震,并且在位置變化時有道內淋巴液流動[2]. Epley手法,是治療BPPV的一種常見方法,這種手法需要病人頸部的彎曲、伸展和旋轉,但頸椎活動活動度減少會導致BPPV手法復位首次成功了減低[3]。本研究主要探討B(tài)PPV伴有頸椎功能障礙患者手法復位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診治的BPPV患者56人,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復位,并記錄完整的隨訪資料,應用NDI評分系統(tǒng)[4]進行評估,包括疼痛強度、個人護理(洗漱、穿衣等)、舉重、閱讀、頭痛、注意力集中、工作、開車、睡覺和娛樂10個項目,根據(jù)患者術前有無頸椎功能障礙,將BPPV患者分成兩組,BPPV伴有頸椎功能障礙組(實驗組)25人和BPPV不伴有頸椎功能障礙組(對照組)31人,記錄并分析兩組患者復位術后及3個月復查時的有效率。
1.2手法復位
根據(jù)患者臨床類型確定治療方案,后半規(guī)管BPPV給予Epley法手法復位,水平半規(guī)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滾復位法治療。Epley法:①醫(yī)生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將頭向患側旋轉45°,維持 1 min;②緩慢將頭轉正,并向健側旋轉45°,維持1min;③繼續(xù)將頭和身體向健側旋轉90°至面向下,維持1min;④恢復坐位,頭向前傾斜30°。Barbecue翻滾復位法:①醫(yī)生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將頭向健側旋轉 90°;②身體向健側旋轉,使面部朝下;③繼續(xù)向健側翻轉身體,使身體在患側側臥;④恢復坐位。以上兩種方法均為四步一個循環(huán),完成一個循環(huán)后休息 5 min,再重復一次循環(huán),直至患者眩暈癥狀消失且位置試驗眼震陰性。
1.3 療效評價
患者首次復位治療后3天門診復診,詢問患者眩暈緩解程度,記錄并評估治療效果。根據(jù)BPPV的診斷依據(jù)和療效評估標準(2006年,貴陽)[5]進行評價。痊愈:眩暈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改善:眩暈或位置性眼震減輕,但未消失;無效:眩暈和位置性眼震無變化,加劇或轉為其他類型的BPPV。有效率=(痊愈+改善)/(痊愈+改善+無效)×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類變量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 表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所有患者均在標準復發(fā)方法下完成,復位過程順利,對于頸椎功能障礙患者會更多關注復位過程,以免發(fā)生意外,少數(shù)患者伴有惡心、嘔吐、大汗等癥狀,無心腦血管意外、四肢麻木無力等發(fā)生。兩組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兩組間性別、年齡、側別、類別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患者間復位即刻后、3個月后復查有效率比較P<0.05,有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3 討論
BPPV是前庭性眩暈的常見原因,其特征是由于頭部某些位置相對于重力變化而引起的短暫性、反復發(fā)作的眩暈,可伴有短暫性的眼球震顫[2]?;颊邿o任何聽力的障礙,常伴有強烈的植物神經(jīng)紊亂[6]。手法復位治療BPPV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操作過程需要對迅速坐起躺下,同時配合頸椎進行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及左右旋轉等動作,頸椎功能障礙患者的頸椎活動度減小,完成頸椎各種動作時受限,BPPV復位治療可能達不到治療的效果。Salvatore等[3]應用Epley手法復位治療47例后半規(guī)管BPPV患者,有29例(61.7%)患者首次復位后緩解,18例(38.3%)患者需要多次手法復位治療,其中需要多次復位的患者中頸椎屈曲和后伸活動范圍小于初次復位成功的患者,頸椎屈曲活動受限是初次復位失敗的獨立危險因素。在我們的研究中,頸椎功能障礙的患者的初次復位成功率低于頸椎功能正?;颊?,這與Salvatore教授的結果一致。頸椎功能障礙多見于頸椎病患者,脊髓型頸椎病是一種嚴重類型的頸椎病,頸椎的按摩治療容易導致四肢癱、尿便障礙等嚴重并發(fā)癥,我們在復位過程中應更多關注這類患者,詢問患者既往有無四肢麻木無力、排尿便困難、胸腹部束帶感、走路踩棉感等,一旦患者有這些情況,需要請骨科醫(yī)生會診進行評估,盲目復位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發(fā)生。
目前國內外對于BPPV患者頸椎功能障礙的研究較少,本文是第一篇關于BPPV合并頸椎功能障礙的文章,本文是回顧性研究,更多關于這方面前瞻性、隨機、對照的實驗研究需要完成。
參考文獻
[1] 肖娟,羅志強,石大志,王兵,黃遠見,艾文彬.外傷后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療效欠佳原因分析[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9,17(06):823-826.
[2] 甘壯欽,周世玲,付煒,楊輝,白雅,王圓圓.家庭式改良Epley法補充性治療后半規(guī)管BPPV的療效觀察[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9,17(06):863-867.
[3] Martellucci Salvatore,Attanasio Giuseppe,Ralli Massimo,Marcelli Vincenzo,de Vincentiis Marco,Greco Antonio,Gallo Andrea. Does 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affect the outcomes of canalith repositioning procedures for posterior canal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J]. American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2019,404:.
[4] H Vernon;S Mior.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 a study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1991,Vol.14(No.7):409-415.
[5]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良性陣發(fā)性位置性眩暈的診斷依據(jù)和療效評估(2006年,貴陽)[J].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3):163-164.
[6] Lou Y, Cai M, Xu L, Wang Y, Zhuang L, Liu X. Efficacy of BPPV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Feb 4].?Am J Otolaryngol. 2020;102412. doi:10.1016/j.amjoto.2020.1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