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忘記Bill Cunningham,我們都愿意為他著盛裝。
從互聯網迅速發(fā)展的某一天開始,從時尚雜志或是書中了解到最新的時裝周和流行趨勢早已不是單一模式,我們能更迅速地在網絡和社交媒體中獲取相關信息。除了時尚從業(yè)者最關心的時裝大秀、秀場細節(jié)、后臺,最近幾年時裝周街拍也是每次時裝周備受矚目的焦點,尤其社交媒體發(fā)展迅速和大量時尚博主的參與,更是讓街拍成了流行趨勢推波助瀾的助手,秀場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但當季時髦單品經由看秀的時裝編輯、造型師、時尚博主精心搭配變得更適合日常穿著,如果說時裝大秀適合專業(yè)人士,那么時裝周街拍就是搭配寶典,這個“搭配寶典”不僅限于時尚博主,同時也延伸到了明星領域。雖然街拍最早是源于時尚雜志的需求,這些時尚雜志除了介紹各大T臺的流行趨勢,還要傳遞民間的時尚元素,所以就有了攝影師抓拍穿得時髦又或者很個性的鏡頭照片,這種文化從起初刊登在時尚雜志報紙上到現在的網絡和社交媒體傳播,都離不開街拍攝影師的功勞。他們可能不及拍大片的攝影師出名,但時裝周和時尚盛事的重要場合中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用自己的鏡頭視角記錄有趣的細節(jié)。這里就不得不提被稱為“街拍鼻祖”的Bill Cunningham,這個常年穿著藍色老布衣服騎著自行車像倉庫管理員一樣的老頭從來不在意所謂的名人或社會標簽,他只在意有趣的衣裳,在他的鏡頭下,不管是上流名人、普通工人甚至是下城居民,只要著裝出位有個性,他都樂意捕捉她的美。在1978年的紐約街頭,Bill被一件肩部剪裁極其特別的海貍皮大衣深深吸引,他一拍再拍那件大衣,根本沒有注意到那個衣服里的人是GretaGarbo(葛麗泰·嘉寶)。Bill如此沉迷拍攝穿著個性的時裝完全源自于他對時尚的熱愛,他一開始做帽子設計師的時候,連Marilyn Monroe(瑪麗蓮·夢露)、Joan Crawford(瓊·克勞馥)都不時要到他的帽子作坊兜一圈。后來六十年代帽子漸漸不再是必要的流行品了,他開始轉而為報紙撰寫時尚專欄,但是他并不喜歡待在辦公室里思考創(chuàng)意選題,他認為時尚來自生活,于是他每天拿著相機出去拍照,但每次帶回來的都是很有意思的東西。Bill在《紐約時報》上有兩個圖片專欄,一個叫“On The Street”,通過紐約街拍捕捉時尚風潮,另一個叫“Evening Hours”,拍攝為紐約文化生活所舉行的各種慈善晚宴party的情形。所以他和很多名流是朋友,但他也不太在意這些事,只為他熱愛的工作默默堅持著,幾乎所有時尚界人士都認識并尊重他,就連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也說:“We all get dressed for Bill”。但這位攝影頑童一直很低調,拒絕出版他的作品,拒絕辦展覽,拒絕發(fā)表公眾演說,就連我們能看到的關于他的紀錄片《Bill Cunningham New York》還是兩個曾和他在《紐約時報》共事的同事花了8年時間說服他配合的。即使這位殿堂級的攝影師現在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時刻保持著謙遜,耐心地用膠片,將紐約的時尚和社會生活巧妙縫合在一起的行動值得尊敬,這種一生做好一件事的堅持難能可貴,紐約時尚圈有Bill的記錄也更有趣了不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