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
摘 要:我們在演奏吐音時,舌頭的動作控制與笛頭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快速演奏不同類型的吐音,舌頭在口腔內會有不同的位置和動作,本文對吐音技巧的練習方法和演奏方式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薩克斯管;吐音;演奏技巧;練習方法
一、薩克斯管的起源
薩克斯管這門樂器最早起源于比利時這個美麗的國家,由阿道夫.薩克斯在1842年創(chuàng)造了第一把中音降E調的薩克斯,這門樂器深受人們歡迎,受到了當時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柏遼茲的高度贊賞,他稱贊薩克斯管這門樂器十分美妙,造型具有一定特點。后來,以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姓氏來命名,這便是薩克斯管這門樂器產生的由來。
二、單吐音的技巧掌握
在演奏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吐音很笨重,有的人很輕巧,其實僅僅是在單吐音中,我們就可以詳細的分為大致四類,不同類別的單吐音也可以表現(xiàn)樂曲的不同風格,第一類是帶有連線感的單吐音,我們將密集的音符劃分為不同的音群,可以將四個劃分為一組,或六個一組不等,僅在音群的起始音演奏吐音,目的是為了讓旋律線連貫感更為明顯,音樂風格更為柔和。其實很多技巧之所以每個人做到的程度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我們總說一些事情人們需要先琢磨其中原理,演奏技巧也是一樣。在演奏吐音時,我們要想象用舌尖的位置觸碰在笛頭與簧片之間的縫隙中,當然實際演奏可能無法做到這么精確,但我們可以用思想去控制自己舌尖的位置,盡力做到接近技巧的要求,明確了演奏吐音時舌頭的位置,我們更需要研究如何將吐音吹奏的更為輕快,舌頭后半部分,呈現(xiàn)自由向后放松的狀態(tài),在快速吐音時,主要靠舌頭的前半部分力量。同時也需要加強練習,由慢到快,一點點加快速度,循序漸進的練習。
第二類單吐音,是有連線的音符斷音標記的吐音,這類吐音與真正的斷音有一定的區(qū)別,我們可以理解為有連線感的斷音,在不失連線感的同時又要保證音符與音符之間明確分開,聽起來有一點點的跳躍感。第三類吐音,是沒有連線的斷音吐音,在演奏過程中要遵循音斷氣不斷的原則去演奏,舌尖觸碰笛頭與簧片之間的縫隙時要更快速的抽離,讓音符更具有跳躍感,這類吐音對于初學者,更難為去理解,可以在練習過程中先練習長音,然后用舌尖堵住笛頭與簧片間的縫隙,逐漸加快舌尖抽離的頻率和速度,演奏過程中氣息持續(xù)在腹部,真正實現(xiàn)音斷氣不斷的原則去練習。第四類吐音我們稱為氣吐音,所謂氣吐音和正常單吐音的區(qū)別,主要靠的是演奏者腹部隔膜肌的力量與正常吐音依靠舌尖阻斷氣流不同。氣吐音聽起來相比第三類吐音,更具有輕盈感和跳躍性,
三、雙吐音的技巧掌握
簧片樂器在演奏雙吐音時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是阻斷了氣流,利用口腔內的氣壓,在口腔內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空間來完成,所以相比較其他樂器來說,簧片樂器演奏雙吐音更為困難。在演奏雙吐音前,我們要區(qū)分雙吐音與單吐音之間的區(qū)別,雙吐音我們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固然是要吐音動作進行兩次。第一次吐音是我們的舌尖與笛頭縫隙短暫的接觸,與單吐音原理一樣,第二次是在含住笛頭利用口腔內氣壓,發(fā)出“庫”的聲音,所以雙吐音可以簡單理解為“吐庫吐庫”來進行演奏。在練習雙吐音最為困難的是,速度加快時,可能就無法保證雙吐音的清晰,大部分在基礎不夠扎實時加快的話會變成單吐音,所以在最開始練習時,我們要先嘗試說“吐庫吐庫”同時在說的時候加重“庫”的發(fā)音,在含住笛頭練習時,說“吐”和“庫”時加大兩個字之間的間隔,然后再逐漸減小間隔以此來達到可以加快速度去演奏。
在最開始的階段,我們用“吐庫”的發(fā)音來練習雙吐音,目的是為了吐音更加清晰簡捷和穩(wěn)定性,也是為了更加能突出雙吐音的技巧。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后,可以將“吐庫”換為“嘟庫”來演奏,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雙吐音演奏的更為輕巧,也可以提高演奏速度。演奏時要將舌頭在口腔內放置的更加平穩(wěn)一些,在開始的起始音也能做到更加的輕柔。
平時可以通過一些音階的練習來鍛煉雙吐音的技巧,音階可以結合單吐音和雙吐音的各演奏幾遍,目的是為了區(qū)分單吐音與雙吐音的區(qū)別。在一開始的練習中可能會很笨重,但經(jīng)過不斷的練習和對舌頭的控制,可以逐步掌握雙吐音演奏技巧的精髓。
四、三吐音的技巧掌握
三吐音又被稱為三重斷音,一般是指一個單吐音加上一個雙吐音,經(jīng)常被用于歡快節(jié)奏的樂曲之中。不同的節(jié)奏型,演奏方法也不同,例如在前面八分音符后十六分的音符中,我們要演奏為“吐吐庫”而在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中,我們要演奏為“吐庫吐”。在連音符的節(jié)奏型中我們要演奏為“吐吐庫”或者是“庫吐庫”。不同節(jié)奏型采用不同的演奏方法是為了讓三吐音能更好并快速的演奏。
五、彈舌的演奏方法
彈舌作為薩克斯管吐音演奏技巧的其中一種,也是較為難掌握的一門技巧。彈舌所指的是舌頭部分與簧片之間,沒有氣流將二者吸附在一起通過瞬間的舌頭向下拉的力量來產生的聲音。在演奏這個技巧時許多人會有幾個誤區(qū)。首先,是會以為舌頭與簧片的接觸面積越大,才會產生彈舌。其次,很多初學者會誤以為彈舌的力量是通過腹部的力量來做到的,其實這也是理解的一個誤區(qū)。演奏彈舌時舌頭的前半部分吸附在簧片上就可以了,阻斷腹部與口腔間的氣流,口腔內的發(fā)音是“踏”利用的是一瞬間與舌頭分離的力量。在快速演奏彈舌時,我們要注意盡量減少舌頭與簧片的接觸面積,也不需要將每一個音符的彈舌做的特別清晰和刻意,這樣在快速演奏時可以更加輕巧,也更能夠提高演奏速度。
結? 語
在練習吐音技巧時我們會存在許多的誤區(qū)和對練習方法的迷茫,演奏技巧是需要不斷的正確練習和堅持才能到達較高的演奏水準。平時我們也可以多參考一些大師們的演奏視頻和大師課程,來更加深刻的去研究演奏技巧,更加規(guī)范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演奏水準。
參考文獻
[1] 張巖.薩克斯淺說[J].戲劇文學,2004.
[2] 吉科夫.管樂器吹奏呼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