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李白明明是個以詩文聞名于世,“斗酒詩百篇”的大詩人,怎么又和武功高手扯上關(guān)系了?
話說李白自五歲開始就讀書識字,自言“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但他可不是一個只會埋頭苦讀的文弱書生,他擅騎射,更熱愛武術(shù),年輕時就渴望能以武功名震江湖。若放到現(xiàn)在,就是電影《古惑仔》系列看多了,自己也想當(dāng)威風(fēng)凜凜的“老大”的“中二”學(xué)生。想當(dāng)“老大”,可不是光讀書就能成的,當(dāng)然得練就一身驚人武藝,方可服眾。李白見韓朝宗時,在他的自薦書中寫道:“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與韓荊州書》)李白為了能當(dāng)上“老大”,自十五歲開始習(xí)武,到了三十歲才做文章,有所成。可見文章和武功在他心中孰輕孰重。
《新唐書·李白傳》道:“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yīng)。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边@里講李白十歲即通讀詩書,他終生未參加科舉考試,皆因他罪人之后、商人之子的身份。他當(dāng)然不會提這件事,甚至從未在公開場合說過自己父親姓甚名誰。他只對外宣稱,自己才華蓋世,根本不屑于參加考試,實則是他無考試資格。益州長史見到李白都覺得驚訝,這樣一個天才青年,若再多學(xué)些知識,多做點學(xué)問,以后可了不得。然而李白心不在此,他喜縱橫術(shù),學(xué)習(xí)擊劍,一心要當(dāng)個游俠,不重財物,樂善好施。這可不就是想當(dāng)個自由又闊綽的“老大”嘛!
當(dāng)“老大”,李白不止說說而已,他二十多歲就“仗劍去國,辭親遠(yuǎn)游”,游遍半個大唐。要知在古代一人出游,若無武藝傍身,所帶銀兩財物,怕是早就被人搶了去。而李白游歷數(shù)年,卻無半點損傷,亦可知其武功絕不平庸。四處游覽,自然可增長見識,但也花去不少錢財。李白為人仗義非常,單在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上安州裴長史書》)。行走江湖,講的就是一個“義”字,李白深諳此道。是以但凡兄弟有難,他二話不說,就慷慨解囊,不到一年時間,就花掉了三十萬,不過也沒事兒,反正家里有錢。大概也只有李白才能講出“千金散盡還復(fù)來”之句,尋常人哪有千金揮霍呀!
二
李白講義氣,除對友人花錢豪闊之外,還有一件事不得不提。李白與好友吳指南結(jié)伴同游,行至湖南時,吳指南突患重病逝世。李白悲痛萬分,伏其尸首前慟哭。恰逢猛虎來襲,倘若李白偷偷逃走,猛虎便會將吳指南的尸體撕碎食用。李白不忍好友死無全尸,于是硬著頭皮與猛虎對峙,竟以手中之劍將猛虎逼退了。世人稱贊武松打虎之勇,可武松到底還需十八碗酒壯膽,況其又是虛構(gòu)之人。李白彼時清醒異常,卻依舊不畏生死,為保全兄弟尸體,與猛虎搏斗,實乃勇氣非凡。之后,李白也憑借這一事件,迅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人皆贊其膽識氣魄,都欲與其交好。
那么李白這劍術(shù)又是跟誰學(xué)的呢?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中,他寫道:“顧余不及仕,學(xué)劍來山東?!睘榱嗽鰪妱πg(shù),李白背井離鄉(xiāng),跟隨裴旻學(xué)劍。這個裴旻來頭可不小,他乃大唐第一劍客,人稱“劍圣”,是個大將軍,曾多次與番邦作戰(zhàn)。《獨異志》記載:“擲劍入云,高數(shù)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zhí)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如此厲害的師父,教出的徒弟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且李白若無習(xí)武的資質(zhì),裴旻又怎會收其為徒,毀了自己的名聲呢?既收了李白這個徒弟,必定好生教導(dǎo),使其將自己的劍術(shù)發(fā)揚光大。從此處亦可知,李白的劍術(shù)定有所成,是以李白劍客的身份確鑿無疑,但他武功究竟如何,還要看他做過何事,方能定斷。
三
李白這樣一個有錢、有才又有勇的“風(fēng)流浪子”,是極其吸引人的。尤其是年輕貌美、少不更事的少女,但凡見其詩作或為人的,沒有不愛慕他的。即便是宰相之后,也逃不出李白的手掌心,李白的第一任與第三任妻子均是前宰相的孫女,可見其魅力之大。
你說武功高強之人,哪能不收徒弟呢?李白也有徒弟,名喚武諤。在《贈武十七諤》的序中,李白道:“門人武諤,深于義者也。質(zhì)本沉悍,慕要離之風(fēng),潛釣川海,不數(shù)數(shù)于世間事。聞中原作難,西來訪余。余愛子伯禽在魯,許將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筆而贈?!遍T人即徒弟,此亦可知,李白的劍術(shù)已絕妙高超至有人慕名前來求學(xué)了。李白的這個徒弟,武功也是高深莫測,他能將李白之子于亂軍中救出,其勇其義,乃真英雄也。李白也贊武諤是個真正的仗義豪俠:“精誠合天道,不愧遠(yuǎn)游魂?!?/p>
許多文人都有俠客情結(jié)。其實莫說是文人,就是我這樣的平凡之人,也有一顆向往酒劍江湖的心,奈何如今人間已變了模樣,哪里還有俠客的存在?就是這輕財重施,尋常人也是辦不到的。但李白是一個真正的俠客,他一生狂傲不羈,行走江湖,從未將誰放在眼里過。除了他,還有誰能狂妄到叫楊國忠磨墨、命高力士脫靴?除了他,還有誰能不圖名利,即便是皇上圣旨傳來,照樣喝酒不誤的?
十五歲開始習(xí)武,二十幾歲只身一人闖蕩江湖,師父是“劍圣”裴旻,徒弟能從亂軍中救人。諸位看客看到這里,是否相信李白不僅會武功,且武功不弱了?若不信也不打緊,只當(dāng)聽人說了一回書,打發(fā)了一段無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