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萬杰
現(xiàn)在的通緝令上面,用的是犯罪嫌疑人的相片,因此很容易辨認。可是古代沒有照相技術,犯人頭像都是用毛筆畫在通緝令上的,和本人相差甚遠,簡直就是抽象派藝術,按理說犯人很難被認出,可是實際效果出奇地好,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那時和現(xiàn)在不一樣,沒有大規(guī)模的流動人口,農村不但沒有外出務工人員,而且為了控制人口,實行“保甲制度”,就是今天大家所說的“連坐”。把一塊區(qū)域的人劃為一保甲,如果這個區(qū)域有人犯罪或者包庇外來犯人,沒人來檢舉,那么這個區(qū)域的所有人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因此,犯人在農村無處藏身。
進城可以嗎?更危險。當時有專門辦案的人員,俗稱“捕快”,拿著捕票一直在打聽消息和追捕犯人。雖然通緝令上的畫像不像本人,但通緝令上會明確寫出這個人叫什么,哪里人、外貌特征等相關信息,為盤查做足了準備。
當時每個人也有和今天差不多的身份證,叫“路引”。白天進城,守門人都要盤查,你如果拿不出“路引”,那后果可想而知。就算你混進了城,或者沒來得及出城,沒有“路引”是無法住店的,古代又實行宵禁制度,大晚上一個人在街上閑逛或者露宿大街,很容易被官府的巡夜發(fā)現(xiàn)并被緝拿歸案。
重點是大家對抓捕犯人十分上心,因為有賞銀,一般是幾百兩到幾千兩不等,這筆賞銀一般是給知情人和捉拿人。這筆錢對古人而言,相當于如今的一夜暴富。因此,人們一旦發(fā)現(xiàn)有人酷似通緝令上的罪犯,就會發(fā)瘋一般報官。發(fā)動了群眾的力量,想不抓到犯人都難??!
(摘自《課外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