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瑩 by Yu Ying
如果有人問:賞石的本質(zhì)是什么?可能絕大部分人會(huì)回答:賞石是一種有關(guān)審美的文化藝術(shù)活動(dòng)。至于古人和今人對于賞石的認(rèn)識,因?yàn)闀r(shí)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致來說,古人賞石重意味,今人玩石重趣味。今人玩石的游戲意味更重一些,古人賞石的敬供意味更濃一些,這與賞石的起源有關(guān)。
一
賞石源自古代,由文人士大夫所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其實(shí),賞石的起源,與審美并不太相關(guān),而是與自然崇拜有關(guān)。石頭與人類結(jié)緣,最初應(yīng)該與避邪和風(fēng)水文化有關(guān)。如“泰山石敢當(dāng)”的習(xí)俗便是一例。泰山石敢當(dāng)習(xí)俗是遠(yuǎn)古人們對靈石崇拜的遺風(fēng),屬于鎮(zhèn)物(避邪物)文化范疇。萬物有靈論是原始宗教思想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某些巖石所具有的奇形異彩,或所處的特殊地理環(huán)境,都可能被古人賦予靈性。如四川羌族地區(qū)茂縣、汶川、理縣、北川等,至今還流行有白石崇拜。
此外,石頭在人類進(jìn)化歷史上立了頭功和奇功,所謂“人猿相揖別,只幾個(gè)石頭磨過,小兒時(shí)節(jié)。”(毛澤東《賀新郎·讀史》)所以,古人潛意識之中,一直對于石頭抱有敬畏之心,靈石崇拜也是這種表征。供石之說(置),多少是這種對于石頭敬畏之情的集體無意識的一種表征。如魯作底座有一種三面工,背部平素?zé)o工,似乎就是為了表明賞石是用來敬供的。也就是說,最早(乃至很長一段時(shí)間)賞石并不僅僅是作為一種玩好物,而是一種供賞物——供石之說,比起玩石來更顯得莊重一點(diǎn)。這可能也是傳統(tǒng)賞石更多地以帶有山岳的形象或是意象(全貌或是局部)——而不是象形物——出現(xiàn)的深層次原因。因?yàn)閱渭兊南笮问瑤в腥の缎愿嘁恍?,?huì)沖淡敬供的意味。
古代賞石以丑為美,不求形似,可能也是認(rèn)為石頭是大自然的一種神秘力量,如南宋文人孔傳在為杜綰《云林石譜》作序中提到:“天地至精之氣,結(jié)而為石。負(fù)土而出,狀為奇怪,或巖竇透漏,峰嶺層棱?!锵笸鹑?,得于仿佛,雖一拳之多,而能蘊(yùn)千巖之秀。大可列于園館,小或置于幾案,如觀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清思。”其中所謂的“物象宛然,得于仿佛”,關(guān)注的并非是一般意義的象形物,而是“蘊(yùn)千巖之秀”的景觀石,無論“嵩少”(指河南嵩山及少室山),還是“龜蒙”(指山東之龜山及蒙山),都是可以望、可以居、可以游的景觀山。其實(shí),這種觀念在唐代詩人、賞石家白居易的《太湖石記》中已有詳細(xì)描述:“撮要而言,則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笨梢姡皆赖囊庀笫枪糯娜诵哪恐匈p石的終結(jié)形象。
如果說,“石令人古”(明代文震亨《長物志》),那么,山岳形象或是意象的賞石與“太古”有一種時(shí)空穿越。宋代詩人唐庚有一首《醉眠》詩寫道:“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世味門常掩,時(shí)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彼^“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便道出了這種古意。山形景觀石雖然也可以視作是一種象形,不過,很少有完全對應(yīng)的一些特定山川景觀,更多是一種眾多山形景觀的綜合概括和濃縮,也是對于自然山川景觀形式美的一種提煉和升華。
山在古人心目中自有生命和性情,不但是萬物生長的地方、可以居游的場所,更多是帶有象征意味,它是崇高(德行)的象征,長壽的象征,也是隱逸的象征。南北朝詩人陶弘景隱居句曲山(茅山),在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寫道:“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zèng)君。”從此,山中和白云就成為了文人雅士所向往的“凈土”。不過,并非許多人都能置身巖下,所謂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是一位著名賞石家——的“中隱”思想,化解了道家與儒家出世與入世、無為與有為之爭,影響了后世文人立身行道的方式。大和三年(829年),白居易外遷洛陽,做太子賓客分司,官場失意之后,他將自己比喻為“中隱士”,作《中隱》詩曰:“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中隱雖然不能盡享山林之趣,但小中見大的園林(包括賞石)卻能撫慰文人野逸之心。賞石(園林置石),便成為了一種山林之濃縮和象征,這在白居易《太湖石記》中已有充分揭示和闡述,其實(shí)也是奠定了傳統(tǒng)賞石的隱逸象征意味。清初園藝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幽齋磊石,原非得已。不能致身巖下,與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謂無聊之極思也。”
山往往是石頭的聚集,無石不成山,“山不讓土石,以成其高?!保ā痘茨献印ぬ┳逵?xùn)》)山岳文化是一個(gè)涵蓋面極廣,內(nèi)涵極深的主題。許多傳說、神話、信仰以及宗教、建筑、文學(xué)、生態(tài)、民族、歷史、地理,乃至心理的研究都與其息息相關(guān)。所以,山形景觀石其實(shí)更多地也是帶有一種象征意味。無論園林置石,還是案幾供石,雖然大小尺寸和供置形式有所變化,但是其象征意味應(yīng)該并沒有改變,也就是小中見大,芥納須彌,這也是無論橫山或是立峰,古代賞石都可以稱之為“山子”的原因。
賞石的本意就是親近自然,與自然對話。而山形石是觀賞石中最接近大自然的,也可以說是自然的縮影。賞石最初給人完全是一種自然式體驗(yàn),它是自然山川的濃縮,是人們親近自然、臥游山水的表征。這是賞石者山水情結(jié)之由來,也是日本水石為何多為山水景觀石的淵源。
二
古人賞石重意味,可以從傳世至今的古代賞石實(shí)物以及有關(guān)名家詩文中找到佐證。比如,20世紀(jì)三十年代被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童寯評為“江南三大名石”的蘇州市原清代織造府花園的太湖石“瑞云峰”、上海市豫園的太湖石“玉玲瓏”以及杭州市西湖的英石“皺云峰”,分別是“透”“漏”“瘦”的典型,都不是以象形示人,而是帶有很強(qiáng)烈的抽象意味。
說起古代詩人詠石之名篇,以宋代詩人為盛,其犖犖大者如北宋詩人蘇東坡、黃庭堅(jiān),南宋詩人曾幾、陸游等,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詠石詩篇。有意思的是,蘇東坡和黃庭堅(jiān),曾幾和陸游都是師生關(guān)系,賞石、詠石也是他們共同的愛好。他們所心賞的奇石,多為帶有山形造型的景觀石。
蘇東坡圍繞湖口石“壺中九華”作有兩詩。紹圣元年(1094年)七月,蘇東坡在被貶惠州的途中,在江西九江湖口偶遇了這方奇石,一見傾心:
清溪電轉(zhuǎn)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明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題名:【玲瓏出自然】 石種:來賓水石
題名:【空中樓閣】 石種:九龍璧(華安玉)
蘇東坡原來大概覺得遇赦北歸不需要多少時(shí)間,所以信心滿滿:“百金歸買碧玲瓏”。不想,嶺南一呆就是數(shù)年,再度北歸路過湖口已是七年以后。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四月,蘇東坡自海南遇赦北歸,路經(jīng)湖口,得知此石已被好事者求去(估計(jì)是因?yàn)橛辛嗽娙说募映郑?。蘇東坡悵然久之,次前韻再寫一詩:
江邊陣馬走千峰,問訊方知冀北空。
尤物已隨清夢斷,真形猶在畫圖中。
歸來晚歲同元亮,卻掃何人伴敬通。
賴有銅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瓏。
蘇東坡逝世后,黃庭堅(jiān)念念不忘。崇寧元年(1102年)五月,黃庭堅(jiān)自荊州放還,經(jīng)過湖口,李正臣持蘇東坡當(dāng)年所作兩詩來見,黃庭堅(jiān)悵然久之,次其韻作了一首詩。與其說這是一首詠物詩,還不如說是一首悼亡詩:
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
試問安排華屋處,何如零落亂云中。
能回趙璧人安在,已入南柯夢不通。
賴有霜鐘難席卷,袖椎來聽響玲瓏。
曾幾有不少詩作是寫賞石的,而且太湖、靈璧、英德、昆山“四大名石”均有涉獵,這在宋代詩人中極為少見。清人朱蘭圃在??痹鴰自娂瘯r(shí),也注意到曾幾詩中寫石頗多的現(xiàn)象,他在《校茶山集四首》中寫道:“談禪談石復(fù)談茶,山寺孤清自一家?!痹鴰鬃饔幸黄秴巧z靈壁石以詩還之》,寫出了友人送贈(zèng)的一方靈璧石的不凡形質(zhì):
題名:【牧笛】 石種:沙漠漆
閑居百封書,總為一片石。
窗中列遠(yuǎn)岫,所欠者靈壁。
吳甥手持來,知向何許得。
鏗鏘發(fā)金聲,溫潤見玉色。
諸峰掃空翠,一水界山白。
嵁巖出其間,如月掛虛碧。
坐令所珍藏,不作一錢直。
吾雖甚愛之,子亦有此癖。
歸與霅溪旁,從汝舊知識。
欲去復(fù)遲遲,摩挲遂移刻。
陸游愛石是否受到乃師影響不得而知,不過他確實(shí)藏石頗豐,堪稱賞石家,詩文中提到了靈璧石、英石、林慮石、震澤石(太湖石)、舂陵石等品種,其中《吾家舊藏奇石甚富,今無復(fù)存者,獨(dú)道石一尚置幾案間,戲作三絕句》,還提到了詩人珍藏的一方道州石(產(chǎn)于今湖南永州道縣、寧遠(yuǎn)一帶),也是山形景觀石:
其一
秋風(fēng)嫋嫋雨斑斑,身隱幽窗筆硯間。
小試壺公縮地術(shù),數(shù)峰閑對道州山。
其二
林慮靈壁俱尤物,散落人間不復(fù)還。
投老東歸風(fēng)味在,舂陵小岫伴身閑。
其三
誤因祿米棄蓴鱸,一落塵埃底事無。
布襪青鞋雖與盡,此峰聊當(dāng)臥游圖。
石種:戈壁石
規(guī)格:11cm×9cm×5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
石種:沙漠漆
規(guī)格:5cm×4cm×5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
石種:沙漠漆
規(guī)格:10cm×9cm×11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
石種:戈壁石
規(guī)格:5cm×7cm×3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
類型:戈壁石
規(guī)格:板長27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
石種:沙漠漆
規(guī)格:12cm×11cm×9cm
收藏:洛陽市·聽石館 袁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