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國際通用的3414 平衡施肥試驗設計(見表1),小區(qū)面積2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3 次重復。
表1 脫毒紅薯3414 施肥方案設計
本試驗氮肥最高施用量為225 kg/hm2,磷肥最高施用量為每270 kg/hm2,鉀肥最高施用量為每450 kg/hm2。供試肥料為尿素(46%N),重過磷酸鈣(40%P2O5)和硫酸鉀(50%K2O)。
(二)試驗地基本情況
本試驗設在唐河縣昝崗鄉(xiāng)趙建莊村。土壤為砂姜黑土。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前茬小麥產量為5250 kg/hm2。基礎養(yǎng)分含量為有機質11.5 g/kg、堿解氮69.3 mg/kg、有效磷15 mg/kg、速效鉀132 mg/kg。
(三)供試品種
本試驗脫毒薯品種為脫毒商薯19,寬窄行種植,定植密度63 000 株/hm2。5 月28 日栽植。生育期田間管理措施一致。10 月27 日收獲,單打計產。
(一)對脫毒紅薯生長狀況的影響
對試驗觀察記載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可知,在氮、磷、鉀配比合理情況下,脫毒紅薯從栽苗到封壟,植株早發(fā)健壯;葉色濃綠,有光澤,分枝多,節(jié)間均勻,莖葉肥壯,根系發(fā)育快,薯塊形成早,薯多而整齊。14個處理蔓長127~230 cm,單株薯質量435~555 g。不施氮肥葉色淺黃,蔓長只有127~158 cm,地上部發(fā)育不良,單株薯質量455 g。而達到最高施氮水平,葉色黑綠,蔓長達230 cm。由于施氮過量而出現陡長現象,單株薯質量只有435 g。
(二)不同處理對脫毒紅薯產量的影響
田間試驗表明,平衡施肥法即以氮、磷、鉀合理配合施用的增產效果最為明顯。除處理8 及處理1 較對照略有減產外,其他處理均較對照增產,增長幅度為1.87%~25.4%。其中以處理3 增產幅度最大,較對照增產19.03 kg。從增產幅度大小可以看出,氮對脫毒紅薯影響最大,合適的施氮量能夠獲得高產,過量施氮只能導致減產。從交互效應看,NPK >PK >NK >NP,鉀是脫毒紅薯產量的決定因素。
(三)不同肥料配比情況
由表2 可知,14 種配比中以處理3 肥效最高,較其他處理產量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處理6、處理7、處理9、處理10、處理13、處理14 這7 種配比肥效相似,產量差異不顯著,但較其他處理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處理2、處理4、處理12、處理8、處理1 肥效相似,產量差異不顯著,但較處理1 產量差異顯著。處理1肥效最差。
表2 脫毒紅薯平衡施肥試驗產量比較
(四)各種化肥適宜用量
1.氮肥適宜用量。根據試驗施氮(N)75 kg/hm2時產量最高,施氮(N)150 kg/hm2時產量開始下降,施氮(N)225 kg/hm2時表現減產。因此,施氮(N)150 kg/hm2作為適宜用量的終點,氮肥適宜用量為75~150 kg/hm2。
2.磷肥適宜用量。根據試驗結果,在氮、鉀用量相同時,脫毒紅薯產量隨磷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在磷達到最大用量時產量有所降低。因此,確定磷肥適宜用量為180~270 kg/hm2。
3.鉀肥適宜用量。根據試驗結果,脫毒紅薯對鉀的需求量較大,而且在氮、磷用量相同時,產量隨鉀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鉀達到最大用量時產量有所下降。因此,確定鉀肥適宜用量為300~450 kg/hm2。
(一)氮、磷、鉀平衡施用對脫毒紅薯具有顯著的增產作用,在氮、磷、鉀三因素對脫毒紅薯增產效應順序為N >K >P,適宜比例為1:1.2~2.4:2~4。
(二) 本試驗結果顯示,脫毒紅薯施肥量以純氮75 kg/hm2、P2O5180 kg/hm2和k2O 300 kg/hm2最為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