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良東
摘 要:從20世紀初期開始,抽象藝術傳入到了中國,老一輩藝術家開啟了中國繪畫史的第一筆的嘗試。這些留學到國外的藝術家們有林風眠、吳大羽等先輩在法國學習西方油畫藝術。回國后,在教學與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地推動中西藝術結合,探索中國化的抽象藝術的可能性。豐子愷、倪貽德等現代藝術家都曾介紹和討論過抽象派藝術,但在中國的實踐過程中,抽象藝術仍然存在許多的概念。在中國抽象藝術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實踐形式,然而,形成一個抽象的時尚,以抽象形式表現形態(tài)是被一個廣義概念的實踐出現在中國抽象藝術中。但是在西方的抽象名義和形式下的中國抽象藝術,包含了有各種觀念與內涵的“抽象藝術”之說,探討抽象藝術在中國慢慢練習和變異,在當代抽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國的學習方法和當代抽象藝術的中國藝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
關鍵詞:抽象藝術;時間和變異;方法創(chuàng)作
Abstract:Abstract ar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when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artists made the first attemp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These overseas artists have Lin fengmian,wu dayu and other predecessors in France to study western oil painting art. After returning to China,he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artistic creation,and explored the possibility of abstract art in China. Abstract art has been introduced and discussed by modern artists such as feng zikai and ni yide. Abstract art in China has become a common practice form,however,to form an abstract fashion,to express the form in abstract form is by a generalized concept of practice in Chinese abstract art. However,under the abstract name and form of the west,Chinese abstract art contains a variety of 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abstract ar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adual practice and variation of abstract art in China,the learning methods in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abstract art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contemporary abstract art in China.
Key words:abstract art,time and variation,methods the creation。
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初抽象藝術悄悄地走進中國藝術文化中近有一百年的時間之久,大家都知道抽象藝術的先行者有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人,他們用一些脫離物體本身的表現手法來繪制作品,對藝術的牽制他們是通過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繪畫技法。據說抽象藝術本質的關鍵的是超越了“視”,從“視”進入到“覺”這個層面上[1]。所繪畫出來的作品超越了肉眼可見的,走向表達感覺中去,表達人對這些事物的“覺”這是抽象藝術在藝術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進程。僅僅有“覺”是不能達到抽象性藝術高的境界,當然要想有一個高境界的抽象藝術就應該走進一種思想文化中的“覺”。作為一個獨立的審美對象中國藝術運用筆法來進行衡量,當它已達到了一個高水平的抽象藝術,這就是文化。我們利用筆表達的時候同時可以交流,用這樣一個觀點,表述中國抽象藝術。
藝術家們在有意無意中傾向一種觀念,這是在19世紀后期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思想相形成的一種觀念:先從最基礎的談起,繪畫自身就存在一個實體,而不是模仿別人的東西去做。在這樣一種觀念的影響下“抽象藝術”逐漸形成。各個國家因為文化背景不同對抽象藝術的影響也是不相同的,在現代各種藝術流派和藝術風格中抽象藝術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然而在西方藝術史上,抽象藝術是作為一種精神貫穿整個藝術發(fā)展史的。中國抽象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可實際上,來自西方的傳統(tǒng)抽象藝術被中國無形中接受了。
一、抽象藝術的產生
說到抽象藝術,最直接就會想到我們從小學教師那聽到要發(fā)散自己的抽象思維。有人說“抽象思維是人類的大賦特征,與形象思維一樣是人類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4]。由此,原始人類對事物進行抽象性地歸納演繹,例如有符號(原始人出行打獵時)、圖案的運用等。對于抽象符號、圖像的運用可謂接連不斷地出現,有些書上介紹到:在人類文化史上,從蠻荒的石器時代到文明發(fā)達的現當代社會;從非洲的原始部落到神秘的印第安瑪雅文明;從西歐的地中海文明到我國黃河文明、長江文明都有運用抽象性符號、元素的經典案例,如埃及金字塔墓室壁畫中的兒何化圖案、甘肅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案、殷商時代的甲骨刻痕、占銅器川上的鑄紋、古老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的楔形文字、道教太極八卦圖形等,小勝枚舉[4]。這些都是從古的抽象藝術痕跡。說到抽象藝術,康定斯基是最具有現在意義的抽象藝術家了,看過或閱查過關于一切他的文獻上,你會發(fā)現他也是在無意中,在自己繪畫積累中得到創(chuàng)意的繪畫方式,簡單聽聽他的抽象美感從哪一瞬間得啟的:他稱這種美是抽象繪畫之美,一個清晨他像平常一樣走進畫室,看到自己的一幅“顛覆”過來的繪畫作品,那一瞬間,被作品所呈現的藝術美所震撼,說起是抽象美,抽象意義才得以出現的。有些不可思議,但真正抽象藝術的發(fā)現以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為代表的抽象藝術流派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雖然只有短短幾年的歷史,但是因由新的的藝術源開始了,藝術家們覺得的有一股新的血液在流淌著,在他們藝術世界里發(fā)芽成長。那種對新藝術探索的渴望,會讓人不自覺地想去實踐,在畫布的繪畫沖動,只有這樣,從新的血液里不斷地有新的藝術氣息注入身體到達認知、思緒、情感[5]。
二、中國的抽象藝術
到20世紀初尋找抽象藝術與中國藝術的關系痕跡,因為老一輩藝術家開啟了中國繪畫史的第一筆的嘗試。這些留學到國外的藝術家們有林風眠、吳大羽等先輩在法國學習西方油畫藝術。回國后,在教學與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不斷地推動中西藝術結合,探索中國化的抽象藝術的可能性。在他們之后趙無極、朱德群等人也先后留學法國,東方抽象繪畫逐步形成具有世界影響力。這些都是因為受到西方抽象藝術文化的熏陶,并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融入中華文化的特征。學習采用西方的工具材料、形式語言。但在追求審美情操上扔然保持濃厚的東方特色,東方審美價值追求在大量作品中可以體現。有恬靜、淡雅、虛懷若谷、天人合一等特點[6]。
談論中國的抽象藝術時,一方面:總會有一個參照物在大家的腦海中,那就是西方抽象藝術了(抽象藝術起源地是西方),當然不可以被忽視的還是中國的抽象藝術,西方抽象藝術發(fā)生的條件容易與發(fā)展邏輯特征混淆的,這是中國和西方的抽象藝術的關系。另一方面:中國本身的,在當代社會文化條件下的中國,既要看中國的抽象藝術與傳統(tǒng)藝術的關系,還要看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建立的關系的屬性。新世紀以來中國抽象藝術也展開了新的面容。從整體上來觀望是一種從藝術史走向當代藝術的樣式和形態(tài)的變化[2]。在來看看中國抽象藝術時,去繪制抽象作品有人認為許多藝術家并非為抽象去繪制,積累了社會閱歷、思想情緒抒發(fā),僅僅是從個人觀念表面層次動機來實現一個鮮明的繪畫特點,從事抽象藝術創(chuàng)作的。在藝術家們的佳作中,總是潛藏著從現實生活感受中獲得的形象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作。這些有形無形的形象來自藝術家個人的現實生活體驗,這種生活體驗成為制作作品基因上的擴大和蔓延,在結構上對應的感受,感受藝術家們自己的外部世界。在某種程度上有許多中國抽象藝術作品把敘事形式運用到具體作品上,在抽象的背后隱喻著社會的故事和人的情緒。在以上說出了中國抽象藝術與西方的特征區(qū)別,同時也大概闡述了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作為一種表述的特征。從抽象出發(fā)再到達表現形式要通過你了解和發(fā)現西方的抽象藝術的多樣式。由此可見,中國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在中國社會劇變的條件下形成抽象藝術痕跡,而這些動機更多是藝術家們自發(fā)表現的愿望。第一是意欲表現,第二是抽象語言的使用。所以中國抽象藝術的另一種特征是從表現出發(fā),可以說抽象是一種表現性抽象主義。在這類作品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心理的影響是外部世界,采用抽象藝術的語言來提供的藝術家的自由度,藝術家們找到了表現的途徑。傳統(tǒng)藝術仍然在當代藝術中出現被應用,在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領域的抽象藝術也是如此。同樣,當藝術家們的視野從西方及國際各國藝術作品中更多地還是轉向了傳統(tǒng)藝術。體現抽象藝術轉換傳統(tǒng)藝術,就是因為傳統(tǒng)的藝術思維方式、藝術方法還對當代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廣泛的豐富的資源資料。藝術方法論的價值在許多藝術家那里使用超過了價值理論的形成方法,成為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藝術家們的個性的方法成為將成為藝術的個性,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作品的表達方式的多種可能性由此產生了。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特征的闡述了解中國抽象藝術不僅要從現象上發(fā)以討論,還要為當代中國與國際藝術的對照提供了新的視角。因此在進行中國抽象藝術作品的展覽時,無論是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史的比較還是對當代文化背景的分析都是藝術家們撥開抽象藝術口[3]。
因此,具有了中國含義“抽象藝術”這個詞,至少代表了一種具有啟發(fā)意義的體系。重要的不是我們是否屬于這個源頭的純粹性,而是個人能否在現實創(chuàng)造中呈現杰出的表現。
三、對當代中國美術抽象藝術的探索
中國自古也是抽象藝術民族,出現了抽象藝術符號:從最典型的象形文字開始到藝術裝飾花紋的彩陶紋樣到人們的追求精神安穩(wěn)的太極八卦圖再到河圖洛出現等,這一連串的抽象藝術符號在歷史上留在了烙印。抽象藝術形式:這就來看看中華民族文化從西漢起的狂草書法各個朝代修建的園林造景皇族宦官的古玉、玩石還有蠟染等等。構成抽象藝術的“中國”從我們的傳統(tǒng)美學中來看,意境、詩意、人合一的人文精神的推崇,這些追求精神足以表現“中國”抽象藝術美。從仁、義、理、智、信、自由、天人合一等,還有當代社會的科學、民主、人權、發(fā)展共同組成當代中國社會的時代精神,這些都不能忽視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和價值觀,建立和諧的當代社會。抽象藝術的藝術魅力和境界,通過運用西方油畫材料有的肌理效果和質感的藝術要素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藝術情境。相關材料上有介紹說當代中國抽象藝術的發(fā)展大致可分為兩大主要脈絡:一個是行式語言抽象,另一個是藝術觀念抽象。前者,主要是指對那些專注于純粹的視覺形式作為第一要旨的抽象藝術;作為藝術的抽象藝術是存在于內部概念的本體,并在外部視覺形式的表達式的過程中所使用。在實踐藝術過程中,藝術家們能夠深深體會到東方人對自由藝術精神的追求,那些虛靜的,空靈性的,淡溫淡雅的等具有東方學、分析學特征的關鍵詞,就像點亮的寶塔指引著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之路。藝術家用敏感的神經去感悟時代的變遷,尋找當代社會中的抽象語言形式、抽象元素多元,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當代抽象藝術作品[7]。
四、中國抽象藝術語言、媒介、材料、技法的當代化的探索以及創(chuàng)作方法
在當代,隨著科學發(fā)展技術、社會進步文明、文化進步思潮均可為藝術家提供很多的有利的媒介材料,例如:電腦、影視、新媒體、鐳射、納米、現成品、復制、互聯網等等為藝術表達所用。在技法上,傳統(tǒng)的繪畫技法自然會有其研究價值和魅力所在,但新技法的開發(fā),具有時代的新意是利用在藝術創(chuàng)作上。在大量的現代技能技法被現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上使用,不管是網絡還是實體實踐上,都為現當代藝術增添新意。繪制表現出來的藝術性和用方法謀求的藝術性在本質上是平等的通過用手和腦的能力,新方法的運用和多種繪畫工具的運用以及材料的運用都會有新意的佳作出現在藝術界中。被稱之為“道”的學說,是中國古代莊子所說。他把有技巧進于藝術的情形稱作“道”[8]。對時代性的材料技法的把握,可是通過技巧修養(yǎng)的基礎。當你對繪畫的技法和對繪畫材料的表現已可達到某種程度了以后,就可上升到藝術精神??梢允钩橄笏囆g當代化更深一層的體現,要對傳統(tǒng)材料媒介更新了解、現代材料技法應用方法、未知媒介開拓思維。當然,中國抽象藝術方法論依賴于在藝術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兩者互相關系,兩者缺一不可。這些都會在無形中運用媒介的綜合材料實驗,來完成自己的作品,不管作品是自我無意識還是有意識的,是個人極端的形式實驗還是把一些作品偏向傳統(tǒng)詩畫學視覺的。都會根據當代中國時代特色尋找自身的創(chuàng)作發(fā)展。在不斷的探索和發(fā)展,中國當代的抽象藝術尋找屬于自己的抽象藝術風格和特色[9]。
我認為抽象藝術本身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當代中國藝術領域中具有發(fā)展?jié)撡|的必然趨勢。這種本身就具有具有形式上的美的藝術,還涵蓋濃厚的內在藝術精神,意義對抽象藝術家們影響也很深遠。盡管它不會像古典藝術容易被接受,一旦被人們所了解,可能會更容易激發(fā)人們的精神活力。
不變的法則。
參考文獻
[1] 中國美術館研討會 著《“抽象藝術與中國視角”學術座談會紀要》,2005,76頁.
[2] 朱其 著 《中國藝術》 中國美術社 2007年第1期 .
[3] 張敢 著 《當代抽象藝術》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年1月.
[4] 張振江 著《探索中國抽象藝術的當代性》 廣州美術學院教育學院,2011,3頁.
[5] 崔慶忠 著《抽象派》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136頁.
[6] 朱其 著 《中國藝術》 中國美術社 2007年第1期.
[7] 張妍 著 《對中國抽象繪畫發(fā)展趨勢的展望》 邯鄲出版社 2004年8月.
[8] 向麗 著 《文藝研究》 中國美術社 2007年第6期.
[9] 盛藏 著 《從/形式美·到/中國抽象》 藝術教育論壇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