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運動針刺療法配合普通針刺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臨床經驗

2020-10-12 14:47:32趙欣宇賀亞輝

趙欣宇 賀亞輝

【摘 要】 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疾病之一,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們生活質量。運用中醫(yī)手段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具有療效顯著、見效快、副作用少等優(yōu)點。文章總結賀亞輝副教授運用運動針刺療法配合普通針刺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臨證經驗。賀亞輝副教授認為肩關節(jié)周圍炎病程較長,病勢纏綿易反復發(fā)作,在治療時根據不同癥狀以辨證分型,具體取穴。

【關鍵詞】 運動針刺療法,普通針刺,肩關節(jié)周圍炎

【中圖分類號】R249.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20)15-0086-03

Abstract: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is one of the common clinical diseases, which affect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to some extent.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by mea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s of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quick effect and few side effec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He Yahui in the treatment o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ith exercise acupuncture and general acupuncture. He Yahui, associate professor, thinks that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has a long course of disease and is prone to relaps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mptoms, it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specific acupoints can be selected.

Keywords:Exercise Acupuncture;General Acupuncture;Scapulohumercal Periarthritis

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最常見的肩部疾病,在肩部疾病中,該病的發(fā)生幾率為42%,發(fā)病多與慢性勞損相關。目前肩周炎的治療方法很多,其中針刺治療肩周炎的療效明確,得到了國內外的大量認可。肩關節(jié)周圍炎簡稱肩周炎,肩周炎是指因關節(jié)肩周圍肌腱、腱鞘、滑囊和關節(jié)囊等軟組織慢性炎癥粘連,限制肩關節(jié)活動,引起肩部疼痛、活動障礙的病癥[1]。有研究表明本病好發(fā)于50~70歲,以50歲左右最為常見,發(fā)病率2%~5%,女性多于男性,非優(yōu)勢側肩發(fā)病率稍高,約有6%~17%患者雙側肩部發(fā)病,時間間隔通常為1~5年[2]。從西醫(yī)學角度分析,肩周炎的主要病因為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性病變、肩部受到外界傷害治療不當、長期姿勢不良等。肩周炎的發(fā)展過程主要分為三期。首先是急性期,主要以疼痛為主,伴活動受限,但肩關節(jié)仍有一定活動度,病程可遷延2~3個月;其次為粘連期,此期疼痛減輕,但肩關節(jié)活動嚴重受限;最后為緩解期,表現為疼痛減輕,同時肩關節(jié)的活動度也有所好轉[3]。

賀亞輝副教授從事針灸工作20余年,在針灸治療方面頗有心得。本文對賀亞輝副教授運用運動針刺療法配合普通針刺治療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經驗總結如下。

1 辨證分型

肩周炎屬于中醫(yī)學“肩痹”范疇,也被稱為“漏肩風”“肩凝癥”“五十肩”,中醫(yī)學認為肩周炎的病變部位在肩部的經脈和經筋,其主要病機為經絡阻滯不通或者失養(yǎng)[4]。從疼痛的部位并結合經絡的循行路線,此病主要分為四種不同證型,以肩后側肩貞、臑俞穴處疼痛為主、肩內收時疼痛加劇者為太陽經證;以肩外側肩髃、肩髎穴處疼痛為主、外展和外旋疼痛加劇者為陽明經證;少陽經證疼痛部位與陽明經證疼痛部位相近,但主要以外展和內收時疼痛加劇;以肩前中府穴疼痛為主、后伸疼痛加劇者為太陰經證。然而從不同的病因來看,主要有三種證型,其一為外邪內侵型,該證一般而言病程較短,疼痛較輕;其二為氣滯血瘀型,此證疼痛主要呈針刺樣且疼痛劇烈;其三為氣血虛弱型,通常以肩部酸痛無力為主要癥狀。根據賀亞輝副教授臨床經驗所得,太陽經證多屬于外邪內侵型,陽明經證一般屬于氣滯血瘀型,少陽經證多屬于氣血虛弱型,賀亞輝副教授對不同證型進行穴位加減,運用運動針刺療法配合普通針刺治療肩周炎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F將舉3種不同證型的典型醫(yī)案,以供參考。

2 病案舉例

2.1 外邪內侵型太陽經證 患者廖某,女,58歲,2018年11月7日就診。主訴:雙肩部冷痛伴活動受限1年,加重1月?;颊?年前淋雨受涼后出現雙肩部冷痛,呈陣發(fā)性,以肩后側疼痛為主,遇冷加重,得溫痛減,雙肩關節(jié)內收功能受限,內收時疼痛加劇,患者自行熱敷后有所好轉,未予系統(tǒng)診治。1月前患者外出吹風后雙肩部疼痛加重,久居潮濕之地畏寒,無發(fā)熱,納寐可,二便調,舌淡紅,苔白,脈浮。中醫(yī)診斷:肩痹,病因辨證:外邪內侵型;經脈辨證:太陽經證。治則:祛風散寒,通絡止痛,方法:取肩髃、肩前、肩貞、中平、后溪、天宗、支正、合谷、內關進針,留針30分鐘后取針,囑患者取坐位,取雙側肩痛穴,即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足三里穴下2寸,偏外1寸,快速進針,針刺得氣后,囑患者最大活動范圍內行雙側上肢內收,活動10分鐘后出針,每日1次,10日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雙肩部冷痛明顯減輕,雙肩關節(jié)內收功能基本恢復。

按語:患者中老年女性,肌膚衛(wèi)陽不固,《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患者久居潮濕之地,外出當風,冒雨受涼,致外邪內侵,風為百病之長,且風性輕揚開泄、易襲陽位,風邪侵襲,傷及肌表,久病不愈,病邪入里,傷及筋脈,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性凝滯收引,寒邪傷人,使氣血津液凝滯、經脈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寒客經絡關節(jié),經脈收縮拘急,屈伸不利。濕性黏滯,易阻氣機,濕邪致病,病程較長,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風寒濕三邪共同侵犯人體,導致肢體關節(jié)疼痛伴活動受限?;颊咭约绾髠忍弁礊橹?,雙肩關節(jié)內收功能受限,且有病邪入侵,舌淡紅,苔薄白,脈浮,可明確辨證為外邪入侵型太陽經證。取肩髃、肩前、肩貞,謂之“肩三針”,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配伍合谷、內關穴,可祛風散寒、疏經通絡。且肩貞穴為手太陽小腸經之穴,淺層布有臂外側上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主治肩背疼痛、手臂麻木不舉。從解剖來看,中平穴所在位置內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和隱神經分布,深層是腓深神經。對此穴行強刺激可能會轉移大腦皮質的興奮灶,或者直接刺激了傳導神經,導致痛覺纖維的傳導發(fā)生了障礙,從而產生了鎮(zhèn)痛作用[5]。后溪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且通督脈,督脈調節(jié)全身陽氣,刺激后溪穴可鼓舞全身陽氣奮起抗邪外出;天宗穴首見于《針灸甲乙經》,其中曰:“肩覓,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針刺天宗穴具有舒筋通絡、祛風除濕之功。支正為手太陽小腸經的絡穴,絡穴具有調節(jié)本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故取支正以調節(jié)肩部氣血,加快疾病恢復。

2.2 氣滯血瘀型陽明經證 患者錢某,女,50歲,2019年3月21日就診。主訴:左肩部刺痛伴活動受限2年余,加重6天。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肩部刺痛,程度較重,呈持續(xù)性,疼痛拒按,以肩外側刺痛為主,左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功能受限,外展、外旋時疼痛加劇,自行貼膏藥處理,癥狀未見明顯好轉,遂至私人診所行針刺、推拿(具體不詳)等治療后,癥狀稍有緩解。6天前因重物砸傷左肩部,疼痛加重,入夜尤甚,甚則影響睡眠。患者素來煩躁易怒,納可,睡眠差,難以入睡,睡后易醒,舌紫暗,苔黃,脈弦澀。中醫(yī)診斷:肩痹,病因辨證:氣滯血瘀型;經脈辨證:陽明經證。治則: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法:取肩髃、肩髎、手三里、膈俞、血海、太沖、合谷穴進針,留針30分鐘后取針,囑患者取坐位,取對側肩痛穴,即腓骨小頭與外踝連線的上1/3處,足三里穴下2寸,偏外1寸,快速進針,針刺得氣后,囑患者最大活動范圍內行左側上肢外展、外旋,活動10分鐘后出針,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患者左肩部疼痛消失,左肩關節(jié)外展、外旋活動度增加。

按語:患者為中年女性,素來性情抑郁,煩躁易怒,久怒傷肝,肝主疏泄氣機,氣機不暢,則發(fā)為痛,氣能行血,氣機不暢,無法推動血行,致血脈瘀阻,痛則加劇,加之外傷損傷局部經絡,氣血瘀滯,則痛處固定,夜間尤甚。患者疼痛性質為刺痛、拒按、入夜尤甚,舌紫暗、苔黃、脈弦澀均為瘀血之征,且以肩外側疼痛為主,外展、外旋功能受限,辨證為氣滯血瘀型陽明經證。肩髃、肩髎穴為患者主要疼痛部位所在,既是阿是穴同時也是局部取穴;手三里為手陽明大腸經的腧穴,主治手臂疼痛、無力,上肢癱瘓、麻木;膈俞為八會穴之血會,血海為足太陰脾經之穴,主治血證,太沖為足厥陰肝經的輸穴、原穴,肝又主藏血,疏泄氣機,綜合來看針刺膈俞、血海、太沖有活血化瘀之功。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配伍太沖穴,二者均為四關穴,具有通絡之功。諸穴合用,疾病向愈。

2.3 氣血虛弱型少陽經證 患者彭某,男,66歲,2019年2月12日就診。主訴:左肩部酸痛伴活動不利5年余,加重1月?;颊?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左肩部酸痛,呈持續(xù)性,以肩外側酸痛為主,左肩關節(jié)外展、內收功能受限,外展、內收時疼痛加劇,無心慌、胸悶等癥狀,自行貼膏藥處理,癥狀有所好轉,但仍反復,1月前無明顯誘因左肩部酸痛加劇,難以忍受。精神差,神疲乏力,納一般,寐可,大小便正常,舌質淡,脈細弱無力。中醫(yī)診斷:肩痹,病因辨證:氣血虛弱型,經脈辨證:少陽經證 。治則:益氣養(yǎng)血,祛風通絡,方法:取肩髃、肩髎、肩前、中平、陽陵泉、中渚、外關、足三里、氣海穴進針,留針30分鐘后取針,囑患者取坐位,取對側肩痛穴,快速進針,針刺得氣后,囑患者最大活動范圍內行左側上肢外展、內收,活動10分鐘后出針,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治療3個療程后,患者左肩部酸痛基本緩解,左肩關節(jié)外展、內收功能明顯改善。

按語:患者66歲,為中老年男性,《素問·上古天真論》云:“男子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患者年老體弱,正氣不足,氣血虧虛,外邪乘虛而入,侵襲經絡,導致經絡閉阻,氣血無法榮養(yǎng)肩部筋脈,而導致肩部酸痛,肩痛日久,氣血瘀滯,以致肩部關節(jié)粘連僵直,活動受限。患者以肩外側酸痛為主,且外展、內收功能受限,加之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無力辨證為氣血虧虛型少陽經證。針刺穴位局部取肩髃、肩髎、肩前,肩髃歸屬于手陽明大腸經,為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與陽蹺脈的交會穴,具有理氣、通絡的作用,《針灸大成》云:“肩痹痛,肩髃、天井……關沖”;肩髎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穴,《針灸資生經》曰:“肩髎,療肩重不舉”。且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循行路線均過肩部,正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故取肩髃、肩髎二穴。肩前為經外奇穴,主治肩臂痛,臂不能舉;中平穴系現代研究發(fā)現治療肩周炎的經驗效穴,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陽陵泉為八會穴之筋會,主治筋脈之疾病;中渚為手少陽三焦經之輸穴,《難經·六十八難》中對輸穴的作用概括為“輸主體重節(jié)痛”,因此取中渚穴治療肩關節(jié)的疼痛不適;外關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絡穴,且為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陽維脈調節(jié)六陽經經氣,主一身之表,治療少陽經證的肩周炎療效較佳。取足三里、氣海穴調節(jié)氣血,濡養(yǎng)肩部筋脈,以促疾病向愈。

3 小結

肩周炎是一種在中老年群體中的常見病,發(fā)病趨勢逐年上升,其病因主要分為內外二因,內因為年老之人,肝腎虧虛、氣血虛弱,無法榮養(yǎng)筋脈,外因多為外邪侵襲或外物閃挫,經脈閉阻,氣血瘀滯。主要表現為肩關節(jié)的疼痛和活動障礙,早期以疼痛為主要困擾,后期則主要以活動障礙為不適。單以普通針刺治療肩周炎,療程較長,費用高,然而通過實踐證明,辨證求因,分型論治,以運動針刺療法配合普通針刺治療肩周炎能大大縮短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且療效較佳,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瀅如,楊金生,王亮,等.《肩周炎循證針灸臨床實踐指南》解讀[J].中國針灸,2017,37(9):991-994.

[2]李偉,詹紅生,陸念祖.肩周炎國內外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5,11(22):44-46.

[3]姜春巖.肩關節(jié)鏡手術技巧[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7.

[4]洪靖,劉永尚,王鵬,等.中醫(yī)藥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8,20(3):88-92.

[5]王春榮.運動針刺療法治療肩周炎的優(yōu)化方案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yī)藥大學,2014.

(收稿日期:2020-03-31 編輯:程鵬飛)

榆中县| 离岛区| 鸡东县| 三原县| 克拉玛依市| 宁河县| 长白| 白朗县| 武宁县| 雅安市| 宁强县| 景谷| 繁峙县| 独山县| 宁夏| 阿拉善右旗| 皮山县| 双鸭山市| 兰考县| 通河县| 靖安县| 铁岭县| 尚志市| 银川市| 陕西省| 宁阳县| 呈贡县| 富阳市| 沧州市| 嘉义县| 沾化县| 和平区| 遂宁市| 固阳县| 肥东县| 册亨县| 共和县| 香港| 彭州市| 林周县|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