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鈺卿
“體驗式作文教學”就是從學生主觀體驗人手,本文筆者通過帶領學生走出課堂、組織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等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最真實的體驗,加深學生對身邊人事物的感受,讓學生不再懼怕寫作,在作文時能夠真正做到言之有物。
一、走出課堂,仔細觀察,親身體驗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陣地,但相對于寫作來說,僅憑課堂上的講解,告訴學生如何安排材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即使學生知道如何安排材料,可是沒有材料可安排,也照樣無從下筆,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必須經常讓學生走出課堂,身臨其境地去觀察課堂外的景致、景物將自己融入其中。如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們的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寫校園的一處景色。課堂上,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回憶校園的景色,這時我們便發(fā)現(xiàn)了問題:生活了好幾年的校園,每天習以為常的景色,今天要你真真切切地講一講時,才發(fā)現(xiàn)印象有些模糊——原來平時根本就沒有仔細觀察過,沒有用心感受過,當然也就不知道該講什么。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應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從進入校門開始,按一定的順序重新參觀我們的學校,親身體驗學校景色的美好。如,一進入校園就映入我們眼簾的鐘樓,告誡我們時間寶貴;校園內石榴花嬌艷欲滴、冬青蔥綠整齊;操場上顏色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迎風飄揚;還有讓我們“愛上閱讀”的圖書館……這些還僅僅是進到校園就能看到的景物,還有一些需走近觀察的景物,如我們各個樓層的樓道布置,特別是走廊里以“詩情畫意”為主題的山水壁畫,充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學生徜徉其間,流連忘返。一番游覽之后,學生們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校園。此時此刻,學生不是沒內容可寫,而是不知寫哪一處更好了。他們的情感自然會被激發(fā),不吐不快,這時習作還困難嗎?此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想象校園里各個季節(jié)時的不同景色,經過一番引導,學生一定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提筆寫下自己看到的最美好的校園景色了。
二、組織活動,留心過程,記錄生活
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組織活動。如我們每年的合唱月、社會實踐活動、戲劇展演、趣味數(shù)學競賽、英語拼詞大賽、運動會……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都是學生習作的豐富素材。實踐證明,活動后學生的周記、作文都不會無話可說。特別是今年的愛心義賣活動,給學生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記憶,為他們的寫作積累了很多極好的素材。為了使學生充分獲得真實的體驗,真正成為寫作的有心人,活動開始之前,我就提示學生要留心觀察整個活動的過程,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記住讓自己最感動的瞬間。從活動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準備,募捐東西、整理歸類、標定價錢、給商店命名、制作義賣標語、安排小小售賣員……義賣活動當天,學生早早地來到學校,體育館內,同學們踴躍購買,因為大家知道我們買的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為患病的貧困小朋友奉獻的一份愛心。在老師、同學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這次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給學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和感悟,他們精彩的周記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角色,感同身受
學生作文時除了寫常見的主題外,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根據情境作文,提高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積累能力。比如,考試結束后,教師可以先不講課,讓同學們看一看大家都在干什么,然后讓學生以《考試后》為題,來一次口頭作文。由于這時學生比較容易觀察到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也最了解自己的感受,就會很容易把自己觀察到的情形和自己的感受表述出來。有的說:我趕緊翻書,看看我某個字寫錯了沒有,如果寫錯了就會一臉失望,如果對了,會拍手歡呼;有的說:張三和李四一臉焦急地在對題,生怕自己哪道題寫錯了;還有的說:某某靜靜地坐在那兒,既不翻書,也不和同學討論,自信心滿滿。
也許學生在課堂外,在活動中,在情境中形成的諸多體驗可能只是浮光掠影,但日積月累,總有一天我們會靈光乍現(xiàn)、茅塞頓開,靈感會水到渠成般從我們的心靈中進發(fā)而出,我們會意識到那一連串的內心活動皆來自那些曾經被遺忘的感覺——它是我們最寶貴的真實體驗,也是讓我們能不再懼怕寫作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