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梅 劉玉芳
統(tǒng)編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方式,讓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貫穿單元始終。這樣安排能夠很好地解決語文課堂中學科知識碎片化、學習方法隨意化和學習過程散點化的現(xiàn)象。如果教師能夠樹立整體觀,增強單元整體意識,站在“單元視域”的高度進行教學設計,就能教好統(tǒng)編教材,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科育人的課程目標。
以四年級上冊的閱讀策略單元為例。本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如何站在單元視域的高度,讓提問策略在閱讀教學中落實?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閱讀策略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是什么?只是單元導讀中點明的語文要素?顯然不是。語文要素指向單元整組課文,是重點目標,除此之外,還有學段常規(guī)目標和課文個性目標,諸如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內(nèi)容理解、語言運用等,但對其不做過多、過高要求。
若要進一步明晰單元的教學目標,還要聚焦語文園地里的“交流平臺”。從“交流平臺”中可以看出,單元閱讀目標層次清晰:一是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二是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三是閱讀的時候要動腦筋思考,積極提出問題,養(yǎng)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這樣學生才會成為積極而得法的閱讀者。
“提問”這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是怎樣的?教師需要在單元視域下,整體把握教學內(nèi)容。
為了達到單元閱讀目標,本單元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和一篇略讀課文《蝴蝶的家》。教材還在《蝙蝠和雷達》的課后練習題中安排了《它們是莖,還是根?》的片段,讓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這些閱讀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予以呈現(xiàn),三篇精讀課文進行策略的示范與指導,一個片段和一篇略讀課文分別引導學生用學到的閱讀策略進行單項、綜合的運用與實踐。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后出示了一份“小組問題清單”,整合了課文提出的兩個閱讀要求:一是讀課文,積極思考,看看可以提出什么問題;二是讀完課文,把問題寫下來。顯而易見,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是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nèi)容提的,讀課文后提出的問題是針對全文提的。這是學習提問的第一步。除了“小組問題清單”內(nèi)的三個問題,課后練習還提出一個問題:“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面對這樣的教材編排,教師需要深入思考兩點:一是教學生“針對課文的一部分內(nèi)容提問”和“針對全文提問”,學生就能學會提問了?有沒有其他合適的角度?學生有學習童話故事的經(jīng)驗,如果從閱讀童話故事的角度去思考并提出問題,是不是更能夠打開他們的思路?二是課后練習為什么提出第四個問題,并要求學生和同學交流想法?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問題?經(jīng)過思考,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問題是“速答型問題”——有現(xiàn)成的答案,有的問題是“深入思考型問題”——需要使用大腦。教師要訓練學生,使其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
《蝙蝠和雷達》一開始就提出了閱讀要求。它既隱含了上一篇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閱讀時和閱讀后提出問題,又布置了新的學習任務——針對課題提出問題。課后的“小組問題清單”讓學生清楚提出問題后還要整理問題,明晰提出問題的不同角度:有的問題是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的,有的問題是從課文的寫法上提出的,有的問題是從課文中得到啟示,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提出的。針對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容易提出。而另外兩類問題不容易提出,需要教師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和訓練,但在閱讀科普類文章時,它們更應該受到關注。這樣的問題要通過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甚至還需要查閱課外資源,進行研究和探索。課后練習“讀下面的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提供了實踐訓練,這樣的安排及時而必要。
閱讀《呼風喚雨的世紀》時,除了用前兩篇課文學到的方法提問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課后第二道練習題提供了示例,呈現(xiàn)了三個問題。如果給這三個問題排序,可以引發(fā)深入思考的問題排第一,可以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問題排第二,不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排第三。如果讓學生篩選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非第一、第二類莫屬。
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在文前安排了導語:“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試著把問題分分類,篩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并嘗試解決?!边@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閱讀策略進行自主閱讀。
經(jīng)過對教材結構框架的梳理研究,我們就可以把整個單元每一課對知識、能力、方法的要求都提煉出來。由于明確了教學指向,開展學習活動就容易了。
要想真正獲得一項能力,需要進行持續(xù)的訓練。提問策略僅憑這一個單元的學習就能被完全掌握?回答是否定的。那前面的語文學習中有沒有鋪墊?之后的語文學習中有沒有繼續(xù)訓練?回答是肯定的。教師必須有“前后關聯(lián)”的思維,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的意識和基本能力。
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學習帶著問題默讀,理解課文的意思”。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用兩個小伙伴的話進行了梳理:一是“我默讀時,會隨時把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語畫出來,讀完后再想辦法弄清楚它們的意思”;二是“默讀時,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能幫助我理解內(nèi)容。沒讀懂的地方我會標記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進一步思考,或者向別人請教”。這些方法能夠為本單元的學習服務。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指向閱讀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重點梳理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如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jīng)驗、查資料和向別人請教。本單元三篇精讀課文的“課后練習一”都要求學生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由此可見,“提出問題”成為學生已有的意識和能力,“解決問題”則是需要培養(yǎng)的新能力。統(tǒng)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就是這樣前后關聯(lián)、螺旋上升的。
明晰了目標、梳理了內(nèi)容后,本單元的教學可以分成兩個模塊進行:一是借助自主學習要求,落實單元常規(guī)目標;二是創(chuàng)設相應的學習活動,將單元閱讀要素作為主線層層推進,一一落地。
對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理解詞語、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懂得文章說明的道理等單元常規(guī)目標,教師只需激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放手讓學生借助預習單、輔助資料自主學習,立足單元整體解決。教師只做簡單的檢查、糾錯、點撥、引導即可。預計用兩到三個課時。
對“提問”這一閱讀策略的落地進行整體設計,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遵循教材編排順序
本單元中,學會“提問”這一閱讀目標的達成要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每一課的側重點不同,但又相互關聯(lián)。教師應遵循教材的編排順序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訓練目標的遞進性與發(fā)展性。教材的單元結構不適合進行重組。
2.遵循基本教學思路
針對本單元的特點,基本的教學思路如下。
3.把握生本課堂節(jié)奏
“還學于生”的學教方式必然會帶來課堂節(jié)奏的變化。若把單元看作一個整體,教師要遵循“先慢后快”的規(guī)律,打破每篇課文用一樣的課時“勻速”教學的狀態(tài)。教學第一篇、第二篇課文時,教知識結構多一些,課堂節(jié)奏可以慢一些,多用一些課時;等到學生掌握了方法,熟悉了教學流程和路徑,學習后面的課文時,課堂節(jié)奏可以加快。如果學生學習《蝴蝶的家》一課時,實踐運用不到位,教師可以采用“1+X”拓展閱讀的模式對其進行適當訓練。
4.引導關注知識結構
在學習新課文之前,教師要了解學情,找準教學起點,引導學生回顧已經(jīng)學習和掌握的關于“提問”的知識與方法,在此基礎上教授新的策略,使其逐漸形成知識體系。這一知識體系可以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如下圖。
5.課前做好提問準備
在學習本單元之初,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日本作家長田弘的《第一次提問》,看作家如何用30個問題完成一本書;還可以閱讀美國自由作家、獨立寫作培訓師雪莉·艾利斯的“20個問題法”,看作家如何創(chuàng)造20個問題來幫助學員理解《夜游者》這幅畫。閱讀此書和此文能夠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打開學生提問的思路,幫助學生學習用“疑問詞”把問題表述清楚。
6.精心設計問題清單
閱讀一篇課文,讓學生提幾個問題,沒有挑戰(zhàn)性。學生必然應付了事,也提不起興趣。為了引發(fā)頭腦風暴,教師可提高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10個以上問題。教師要根據(jù)課文特點設計適用的“問題清單”,并在學生提問受阻的時候,從文體的角度給予引領。
?
7.優(yōu)化生本課堂結構
問題提出后,怎樣篩選問題和解決問題?本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的課后練習給出了方法與建議,但教學第一篇、第二篇課文時,不能只提出問題,也得解決問題。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給自己提出的問題分分類,看看哪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文章中或者問題是自己想一想就能回答的,哪些問題是自己不能回答,需要深入思考的。接著,學生從所有問題中選出2個自己認為最重要、最難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各小組再選出2個最重要、最難的問題,由組長寫在便利貼上進行全班交流。然后,教師從全班提出的重要難題中選出有價值的問題,每個小組分到一個,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解決。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資源。最后,教師針對問題進行點撥引導。
8.教學評價貫穿始終
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利用評判標準對自己和小組的問題進行評價,如何對學生個體和小組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調(diào)動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評價指標可以有兩個維度:一是基礎指標,指向提問的數(shù)量;二是獎勵指標,指向提問的質(zhì)量。提出10個以上問題、選出2個有價值的問題、小組集體解決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是基礎指標;小組提交的問題被教師選中、課后自己能解決自己提出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解決其他小組提出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是獎勵指標。課上可以自評,也可以小組互評;可以用分數(shù)評價,也可以用星級評價。最終,教師評選出“問題之星”進行表彰獎勵。
這樣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能夠突出學生主體,增加學生自主閱讀實踐的機會,改變線性的課堂結構,實現(xiàn)語文要素的落實、學科育人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