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興城古城,歷史悠久,明代稱寧遠衛(wèi)城,清時為寧遠州,叫它興城,那是民國以后的事。
古城始建于明朝宣德五年(1430年),天啟三年(1623年)明朝大將袁崇煥重修城池,在此與努爾哈赤大戰(zhàn)一場,最后以少勝多,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寧遠保衛(wèi)戰(zhàn),使小城增光生色。
古城池為正方形。城墻外面用大青磚,里面用巨石,中間夯土,墻底鋪3層條石打基,城頂青磚鋪就,顯得高峻而堅固。城的四面有4座城門,東門叫春和,南門叫延輝,西門叫永寧,北門叫威遠。城門之上有城樓。城內(nèi)東西南北大街十字相交,中心鼓樓一座。規(guī)規(guī)矩矩一座小城,至今仍保存得那么完好。
進了古城南門(延輝門),就是正在恢復中的“明代一條街”了。整潔的石板鋪成的馬路,古色古香。馬路兩側(cè)的瓦房,青磚青瓦、起脊漏窗,十分典雅。臨街商家的朱紅明柱上書寫著對聯(lián),古詞古意;門口或掛著鎦金大匾,或挑著酒幌、酒旗、飯店羅圈幌兒。鐘鼓樓右側(cè)的鼓樓商店,店員都穿著明代服飾接待顧客。女營業(yè)員身穿軟緞繡花大褂,頭帶眉勒插花,男營業(yè)員頭戴黑色鑲金無沿圓帽。他們在曲調(diào)舒緩的明代宮廷樂曲聲中,熱情地接待著游客……小街、市肆洋溢著古樸的情調(diào),給人一種新奇而又舒服的感覺。
夏日的興城,最招人的地方還是海濱浴場。這里的海濱浴場西南起于興城河口,東北至邴家灣,全長約4公里。
興城海濱,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沙灘細軟,岸坡緩坦,附近沒有大港口,海水潔凈無污染,是一個天然的理想浴場。遠望,波濤萬頃,天水一色;近看,海鷗翱翔,漁帆點點。海中的兩處明礁上早已修建了“觀海亭”,并有棧橋與岸邊相連,稱為“三礁攬勝”,是聽潮觀浪的好場所。這里夏季氣溫為32℃,水溫18~20℃。每年盛夏,這里天天都涌來成千上萬的游客,爭先泳浴,戲浪逐波。尤其一到雙休天,洋洋萬人,共鬧海潮,形成“鬧海盛會”。屆時,你會看到無比壯麗的景色。岸邊,各種顏色的泳裝、陽傘將海濱裝點得五光十色,就像是一個盛開的百花園。海里,游客擊水破浪,彩色繽紛的泳帽時隱時現(xiàn),有如點點出水的荷花……
在綠樹成蔭、風不揚沙的海灣灘岸,一條水泥甬路掩映在樹海之中。一幢幢乳白色的建筑,造型各異,小巧玲瓏,有旅社、飯店、更衣室、淋浴間、食品亭,為游人提供了方便。岸邊還有一座“興海公園”,給美麗的海濱又添風韻。游人上岸,信步公園,或在那亭臺樓閣中居高臨下鳥瞰大海,自是別有一番天地了。
站在海濱浴場向東南望去,浪濤、云靄、海鳥、漁帆,都圍繞著浪尖上的一座山峰轉(zhuǎn),那就是菊花島。
上菊花島,過去只有坐漁船,如今都是游艇,每天上、下午從海濱小碼頭起程,40來分鐘就到了。不過,我們還是搭乘了一條漁船,覺得這更有意思。
漁船揚帆向島的北端——龍脖子駛?cè)ァ4L是位熱情爽快的人,先是與我們敘談一番,隨后便到后艙去了。不大工夫,他端出一盆剛剛煮熟的海蟹,是梭子蟹,紅得像瑪瑙,飄出一股股香氣。他笑呵呵地說:“沒啥招待的,你們嘗嘗海蟹吧?!彼麚炱鹨淮髠€兒的,只掰下那對又長又肥的螯足遞給我,其余的部分隨手扔下海里。我驚愕了!雖說這里盛產(chǎn)海蟹,但集市上也要十幾塊錢一斤啊,怎么能這么個吃法?船長說話了:“別愣著了,這玩意兒在船上值不了幾個錢。我們船上人,就撿好的吃,圖個痛快!”就這樣,我?guī)е鴿M口蟹香登上了菊花島。
慕名而來,踏上海島后,我便放眼去尋那菊花。但不久,我便有點失望了;名為菊島,實無菊花。船長仿佛看透了我的心事,笑著說:“世聞名實不副的事多著呢?!庇谑撬僦|西方言,尾聲很高,像是在唱一曲民歌似的告訴我:這島本無名,這一帶人都叫它大海山。傳說戰(zhàn)國時,秦始皇并吞六國,燕國太子丹被秦兵追到海邊,走投無路,大叫:“何人救我?”這時,海上漂來一朵桃花,太子丹踏在花上,漂海上島。桃花島,便成了這島的名字。后來有個叫覺華的和尚來此傳經(jīng)多年,筑廟立碑,壽終于此,于是改叫覺華島。再后來嘛,大概人們不愿用和尚名,看島上有野菊花開放,就起了現(xiàn)在這個名字……
順著環(huán)島公路,汽車把我們一直送到唐王洞??h志上記載說,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此駐過兵,其實這也不過是傳說罷了。話雖如此,可這里確實有古代軍事家為防外患而設(shè)的地洞。地洞從臨海一側(cè)石砌高墻起,延伸至山腳,長達200余米,觀其狀,很像現(xiàn)代城市中的下水道。石壁石蓋,那石雖然粗糙,但是在這樣的地方筑成這樣的工程,卻也使人驚奇。而洞口兩側(cè)幾百米長的巨石砌成的古城堡樣的建筑,更是使人贊嘆。長形條石,個個千八百斤,壘起4丈有余的高墻,墻上是平臺,直達山腳。站在上面向東望去,浩海盡收。而站在海邊去看它,其狀真好似一座城堡,云蒸蒸,霧涌涌,也不知里面駐有多少兵。走到唐王洞下,臨海處有一眼水井,是由巨形長條石砌成的八角井,深約3丈有余,井水甘甜。這里臨海,又有淡水而食,便招來了歷代名士。遼代圓融大師在此建造了大悲閣,又名龍宮寺。
到興城旅游的人,大多對海懷有興趣,但是,勸君莫忘登首山。海邊的山,自有她的一番情趣。
首山離城只有5華里,是一座景色秀麗、青松翠柏覆蓋的山。遠眺,她像一位臥睡的美人,端莊的額頭,俊俏的姿容,嫻靜秀美,而那盤山公路,恰似她翩翩起舞的腰間飄帶。山上三峰并立,每當輕云薄靄繚繞三峰時,即呈現(xiàn)“三首云冠”的佳景,是興城八景之一。
首山的高度并不出奇,海拔只有330米,但她是在一片平緩之地猛地拔出的一座山,山勢險峻,怪石嶙峋。關(guān)于她的來歷,流傳著許多美麗的神話。相傳很久以前,海邊住著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小伙子叫首山,姑娘叫菊花。他們每天搖著船,唱著歌,一起下海捕魚。獨角龍王十分嫉妒,來搶美麗聰明的菊花為妾。首山、菊花和眾鄉(xiāng)親整船備劍,赴海迎戰(zhàn)。獨角龍王攪起滔天大浪,要把眾鄉(xiāng)親吞沒。菊花姑娘為了阻擋巨浪,奮不顧身,投入大海,化作一座島嶼。首山奮力拼殺,終于揮劍砍下惡龍的首級,自己卻身負重傷。歸途中,一路呼喚“菊花”的首山犧牲了,在他倒下的地方,聳立起一座山峰,這就是首山。巍峨的首山和秀麗的菊花島從此隔海相望。
首山主峰上筑有烽火臺,條石青磚砌成,古時軍情緊急時,可做舉火燃煙報警之用。因其地處險要,居高臨下,扼守遼西走廊通道,古往今來,被兵家視為軍事要地。
登頂遠眺,海水碧藍,沙灘金黃,亭橋連礁,樓閣映輝,極目菊花島,海天一色,島如珠玉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觀海上日出,這里也是最好的地方??傊灰巧鲜咨?,興城的美景就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