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夏
最近收拾舊物,翻出了許多書信和明信片。粗粗地數(shù)了下,有100多封,時間跨度十余年。按照不同的階段和寫信的對象,我進行了重新分類,將它們放進不同的袋子里。
書信的一部分來自小學階段與筆友們的通信。
那個時候很流行交筆友。有一些雜志會在每頁的底部登出姓名、地址和愛好,讀者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選擇筆友,進行信件投遞。我也跟風,交了幾位筆友。從挑選信紙和信封到寫信裝封,到最后貼上郵票進行投遞,然后等上一到兩周看是否有回信,久的話等一個月也是有的。收到回信的那一瞬間,喜悅的心情我至今難忘。
等待似乎是漫長的,但是我愛極了這樣的過程。更重要的是,那時候內(nèi)向的我有很多無法說出的話語,卻可以在信中一吐為快。每個月最開心的事,就是去郵局寄信。閑暇之余,喜歡去文具店買上一堆信紙和信封;有時候也會挑選帶圖案的素雅紙張,自己做成信封。筆友們知道我喜歡集郵,會特地貼上有意思的郵票。我身邊有本郵冊,三分之一都是筆友們的郵票。初中的時候,大家忙于學業(yè),也可能對這件事都少了最初的熱忱,漸漸少了聯(lián)系,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誰先停寫了回信。等到想要再聯(lián)系的時候,發(fā)現(xiàn)距離上一封信已經(jīng)是好久以前了。
再次開始寫信,是2008年上了高中。初中認識的兩位好友——小許和笑笑,小許去了市區(qū)最好的一所中學,笑笑和我則進了同一所高中。我和小許平時很難找機會相聚,那時候的我們也不像現(xiàn)在的少年,人人一部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發(fā)消息與朋友聯(lián)系。于是從初中畢業(yè)的那個暑假,我們開始了通信,交流近況,互相鼓勵訴說彼此進入新學校新班級的煩惱,面對學習的壓力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有時候小許也會在信中寫起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過年的吃食與習俗,文筆十分幽默。說起來,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全英文的書信就來自于她。我仍然記得當時打開那封信的一瞬間的心情:哇!全英文的!好厲害!
雖然時隔久遠,但是我總能想起信的開頭和結(jié)尾。
“Dear Liu:
We have been in different high school for nearly one month. What about you?
… Good luck to you, my dearest friend.”
何其有幸,我能成為她最親密的朋友。
我和初中的另一位好友——笑笑,進入了同一所高中,但是我們沒有分到同一個班。直到高二,我們都選了文科。雖然不同班,但是在同一層樓。那時候,語文老師鼓勵我們多看《讀者》或《青年文摘》這類的雜志,進行素材的積累。我們就商量好每人各買一本,然后找時間交換,這樣每個人都能讀到兩本雜志。后來互換雜志的時候,我們會附上信件,有時候附上看到的詩歌或者段落,有時候在信件里裝上我們共同喜歡的動漫人物的卡片或者一兩枚書簽?;蛟S是這些通信和交換雜志的原因,我們兩個人在語文學習上勁頭十足,成績也一直都很不錯。
這兩位好友有個共同的特點,字都寫得很好,令人賞心悅目,盡管她們自己不這么覺得。在和她們互寄書信的時候,我會下意識地想把字寫得工整。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加沉靜。
進入高中以后,我認識了許多人,最重要的是高一認識的一位新朋友。她姓“高”,有時候我也稱呼她為“高高”。高一我們分在了一個班,進入班級的第一天,同學們輪流上臺進行自我介紹。我發(fā)現(xiàn)我們來自同一個初中,心生親切。
高高是個瘦瘦的,笑起來溫溫柔柔,說話也是輕聲細語的女孩兒。巧合的是我和她的名字里都帶有“青”這個字。高高后來在信中寫道:“寫名字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倆的名字里都有‘青字,就像草原上青青的草,在青青的春天里,一起迎風而笑?!?/p>
我們是如何熟起來的?好像是某次上電腦課,老師恰巧放了班得瑞的兩首歌。那個階段,我對流行音樂并不熱衷,比較喜歡聽輕音樂。就在下課以后,我們從一前一后,到并肩下樓,就這個話題一路聊了起來。大概是從走完那段樓梯后,我們成了要好的朋友。后來的周末我們相約去書店,在某處看到了班得瑞的一套音樂光盤。當時的我們囊中羞澀,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買下,也不好意思向父母開口。于是我們兩人商量,攢著零花錢,合買了一套。這樣,聽完幾張,再找個時間交換。至今這套光盤的一半光碟,都好好地收在了我家中的柜子里。
高高知道我喜歡席慕蓉的詩,于是專門在圖書館里找尋她的詩集并借閱,帶到學校給我。這樣我可以慢慢品味,不用苦惱該怎么找全她寫的詩。也是在那段時間,我迷上了詩句接龍。某次上藝術(shù)鑒賞課,老師在講臺上放著視頻,我和同桌拉著她和她的同桌一起偷偷聯(lián)詩。當年聯(lián)詩的紙質(zhì)版,已經(jīng)找不到了,但當時我第一時間錄進電腦的word版,一直留到了現(xiàn)在。當年聯(lián)的詩帶著某種“少年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是現(xiàn)在無法找回的少年心境了。
隨著高二分班,我和高高一文一理。我們并沒有因為分班漸行漸遠,反而聯(lián)系比以往更加緊密。每逢生日或者節(jié)日,要么是我遞給她一封信,要么是她給我一張卡片。書信的內(nèi)容從最開始傾訴聽音樂的感想,到抄錄工整的兩首詩,或者是讀后感,有時候也會寫一些兩人間才懂的小秘密。整個高中時代,周末有空的話,我們相約去書店或者博物苑轉(zhuǎn)轉(zhuǎn),看書或賞花的間隙,隨意地聊著。這樣愉快的相聚,一直持續(xù)到我們大學畢業(yè),進入了工作崗位。每每分開回家之前,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拿出準備好的書信或者禮物進行交換。
“高中三年,音樂相近,文墨相親?!边@是高高在剛上大學時發(fā)來的新年短信,那一年我們到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學,她在長沙,我在成都。除了信件,我們開始互寄明信片。內(nèi)容除了最近生活的感想,有時會摘錄近期在看的文字。出去游玩,到了某些景點,比如我在成都的錦里,高高在長沙的橘子洲頭,我們會在附近的書店里挑選一張明信片,蓋上專屬郵戳,寄給對方。雖然相隔千里,通過這些信件,兩人的心卻不曾拉遠,仿佛一直陪伴左右。
現(xiàn)在有了手機和電腦,大家都能第一時間互相聯(lián)系。對于以前的書信來往,反而沒有多少人在意。甚至有些人介意信件的速度太過緩慢,沒有電子郵件便捷,但是我依然懷念那些年互寄書信的時光。
“Dear晴,誠愿快樂每一天?!?/p>
“Dear晴晴,高二是新的開始,愿我們的理科能有新的突破,文科更上一層樓!”
“晴晴,節(jié)日快樂。學業(yè)繁重,預祝取得好成績哦。”
“又是一年春色好,聽風聽雨過清明。不知成都今年的春色又如何。最后,生日快樂!”
…… ……
這些都是可愛的朋友們通過書信給我的祝福和鼓勵。時光帶走的不僅是年紀,還有許多的記憶。這些書信好像小小的時光機,記錄了我們共同的成長過程,讓我回想起了許多微小溫暖的瞬間。這些書信仿佛在人生長河里刻上了印記,不時地提醒著我:我的學生時代不全是學習,還有幾位好友努力向前的身影。她們都是溫柔向上的人,漫漫人生路上,有她們的陪伴是多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