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亞玲
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 ?平湖中學高二年級期中測試語文卷第21—22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小題。(6分)
材料一: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p>
(《論語·陽貨》)
材料二:或謂孔子曰:“子奚①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②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論語·為政》)
【注】 ①奚:為什么。②施:施行,延及。
21. 第一則材料中,“小人”在句中指 ? ? ? ? ? ? ,“牛刀”喻指 ? ? ? ? ? 。(2分)
22. 根據(jù)上述材料,簡要分析孔子對“為政”的認識。(4分)
這里考查的兩則材料,第一則選自課文《高山仰止》。它借孔子和子游間的一次玩笑,一方面體現(xiàn)了孔子與弟子的關(guān)系,另一方面闡述了禮樂教化民眾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則是課外材料,孔子闡述了“孝”“友”與“為政”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他的為政思想。
參考答案
21. 卑賤的人(地位低下的人);禮樂之道
22. ①為政的目的是推行“禮樂之道”,以維護社會安定和諧。②為政的基礎(chǔ)(前提)是踐行“孝悌友愛”(或推己及人、親親仁民),把孝悌的精神擴展到政治上去。(或為政的途徑之一是通過教育培養(yǎng)弟子先立身處世后為官從政,即師長憑借弟子出仕間接參與國家政治。) (每點2分)
失分示例1
道德品行低下的人;為政以德
在《論語》中,“君子”與“小人”是一組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反義詞。一般情況下,“君子”指人格高尚、品行端正之人,“小人”則正好相反,比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但在第一則材料中,“君子”“小人”指的是身份地位上的高低??鬃优c子游在探討的是治理國家(地方)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可以分為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這和道德水平無關(guān)。
“為政以德”雖然是孔子最重要的為政觀,但在這則材料中并沒有體現(xiàn)。材料開頭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這里的“弦歌之聲”顯然是推行禮樂教化的表現(xiàn)。
這個答案沒有把“小人”和“牛刀”兩個詞放入材料語境分析理解,只是生搬硬套,不得分。
失分示例2
普通人;子游的才華
從“普通人”這個答案可以看出,這位同學基本上理解了文意,但用詞不夠準確?!捌胀ㄈ恕边@個詞的指代范圍很寬泛,可以指人的道德、地位、才能等各方面“普通”,而材料是特指身份、地位方面,應(yīng)當予以明確。
第二個空格,這位同學填了“子游的才華”。作為老師的孔子贊賞弟子子游的才華,對其只能治理武城這個小地方表示惋惜,似乎合情合理。但“牛刀”在這則材料里是有特定含義的,它與上文的“聞弦歌之聲”及下文的“學道”之間均有緊密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出孔子主張的推行禮樂教化的核心思想。
這個答案不得分。
失分示例3
①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來治理國家,反對用政令、刑罰來訓導百姓,使百姓有羞恥心而內(nèi)心歸依。②孔子認為仁者愛人,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容易被驅(qū)使。③為政還表現(xiàn)在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大家在小事上做出貢獻,約束自己,按照禮仁的原則要求自己。
材料二中,有人對孔子說:“您為什么不參與政治?”孔子說:“《尚書》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把這種道理推廣到政治上去,這也是參與了政治,為什么非要做官才算參與政治呢?”這體現(xiàn)了孔子對于“孝”“友”與“為政”的關(guān)系的看法。
這個答案的第①句詳細闡釋了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反對“為政以刑”的思想,卻與材料無關(guān)。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為政以德”的外延與“禮樂教化”有一定聯(lián)系,但兩者不能混為一談。第②句雖然結(jié)合了材料,但只是簡單翻譯了原文的句子,且把“仁愛”與“禮樂之道”混淆了。第③句點出了材料二中的“孝”與“友”,并對此進行闡發(fā),卻沒有抓住注釋中“施行、延及”這個關(guān)鍵詞,沒能把孝悌與“為政”聯(lián)系起來,屬于答非所問。
這位同學知道要結(jié)合材料答題,但沒有真正理解材料,只是照抄材料中的部分信息,并生硬地加入了《論語》中提到的孔子的其他思想,只能得1分。
失分示例4
①孔子的“為政”是想要恢復周禮,是由禮樂制度來建等級制度,與現(xiàn)實名實不符的社會有著強烈反差。②孔子主張為政以德,他渴望通過德來治理國家,盡管他知道施行仁政讓百姓學道、學仁是不可行的,體現(xiàn)了孔子“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以及“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這個答案得2分。這位同學的最大問題是沒有讀懂課外材料,且沒有結(jié)合材料作答。
答案的第①句明確點出了禮樂制度及孔子為政的目的,對課內(nèi)語段有正確的理解。但第②句的內(nèi)容在材料中找不到任何依據(jù)。
從課外材料中的“孝”“友”“施于有政”及注釋可以推斷,孔子是在談?wù)摗靶迸c“為政”的關(guān)系。再結(jié)合課內(nèi)學過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等內(nèi)容可以得知,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是維系等級制度、政治穩(wěn)定的基本保證,在家尊重父母、兄長的人,才會在外“不好犯上”,這是孔子為政觀的基礎(chǔ)。
失分示例5
①孔子“為政”的目的是推行禮樂之道,他要建立禮樂有序的社會,鞏固等級制度。②同時有“仁政”思想,使“君子愛人”“小人易使”。③但他因為不得志無法直接為政,而是通過踐行孝悌、教導學生,間接影響政治,推行自己的禮樂為政主張,從而達到目的。
答案第①句準確地點出了孔子“為政觀”的目的,即推行禮樂之道以建立有序社會、維護等級統(tǒng)治??梢娺@位同學對孔子的思想有一定的理解。答案第②句和材料無關(guān),不能得分。
答案第③句提到“孝悌”及其對政治的影響,準確地抓住了材料關(guān)鍵詞及其內(nèi)涵。但材料中沒有關(guān)于孔子“不得志”的內(nèi)容,這位同學認為孔子是因“不得志”才主張踐行“孝悌”,屬于主觀臆測,使答案的表述不夠準確,導致失分。
這個答案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