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書籍封面設計與視覺元素息息相關,視覺元素的運用只有契合時代美學和書籍的精神內涵,才能充分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情感。文章分類歸納現(xiàn)階段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運用在美學表達、圖形焦點、色彩心理和視覺編排方面的不足,以期為業(yè)界在書籍的設計立意、元素革新和工藝材質上提供有益借鑒。
【關 ?鍵 ?詞】書籍封面;封面設計;視覺元素
【作者單位】杜妍,西安文理學院藝術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26
書籍是人類文明成果中極為重要的載體,記錄和傳播著人類的思想與實踐印記,是人類全部知識的符號化表現(xiàn)形式[1]。書籍的封面不僅能快速準確地給讀者傳遞書籍名稱、作者、出版社等信息,還起到了宣傳書籍的作用,使書籍作為一件藝術品被讀者所接受[2]。因此,探索建立具有審美特性、充滿視覺引力、感染讀者情緒的書籍封面設計模式尤為重要。
一、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的運用框架
現(xiàn)代書籍封面的裝幀與工藝主要由文字、圖形、顏色和材質四類視覺元素構成,呈現(xiàn)精美化、藝術化特征。這些視覺元素不僅具有表達信息和喚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意境[3]。在書籍封面設計的過程中,重點在于增強視覺感知,建立視覺元素運用框架,推動視覺動線進入“生成—轉移—聚焦—傳達”的閉合回路,以醒目的書名、精美的工藝、強烈的視覺感引起讀者的注意。
1.基于創(chuàng)意的文字元素運用
文字元素是最基礎的視覺元素,具有較強的說理特征和直觀的表達性質。書籍封面字體由標題、廣告文字組成,基本主題有古典、修飾、現(xiàn)代和符號四種風格?;趧?chuàng)意的文字元素運用,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抽取書籍自身的靈感與想象,通過內容展現(xiàn)文字;另一方面是以空間塑造作為基礎面,以正形空間推導負形空間,形成互補的動態(tài)視覺張力。創(chuàng)意文字元素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演變,基于宋體和黑體的基礎字體可衍生出大量藝術字形,在場景烘托上的應用十分廣泛。
2.基于載體的圖形元素運用
圖形是一種信息載體,從遠古時期的象形符號到現(xiàn)代社會圖文并茂的多元表現(xiàn)方式,以視覺刺激為目的,圖形元素充分地發(fā)揮了語義載體功能,其功能甚至可以超越單純的文字記述,簡單的線條和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表現(xiàn)語言能在視覺上營造出強烈的感觀沖擊,使讀者與書籍封面產生溝通與交流[4]。圖形元素是書籍封面視覺框架的主體,多為照片、圖案、繪畫及線條等多種形式,設計手法包括寫實、寫意和概括三類。其中,寫實手法多用于通俗書籍,以具體的圖形加深讀者對內容的理解;寫意手法多用于文學藝術書籍,用似是而非的方式表達情調和聯(lián)想;概括手法也稱為抽象手法,多用于政經、科技或自然類書籍,用圖形表達無法簡短描述的標題內容。
3.基于認知的色彩元素運用
色彩往往帶有“喧賓奪主”的特性,不需過度解讀和推理就可以作用于讀者的心理和認知。顏色的差異給人的心理感受千差萬別,體現(xiàn)和渲染的情感屬性也不同。如多數情況下,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寧靜,灰色代表優(yōu)雅;理論著作宜采用平和的色調渲染厚重的情緒,兒童書籍宜采用艷麗、活躍的色制造引力,暢銷小說宜采用流行色迎合市場。書籍的內容與其閱讀對象從整體上決定了書籍封面色彩元素的運用,依據書籍內容選取匹配色調,是書籍封面設計的關鍵。
4.基于展現(xiàn)的材質元素運用
從視覺展現(xiàn)來看,書籍封面由兩層內容構成:一是由文、圖、色構成的藝術封面,二是由印刷工藝、紙張質感表現(xiàn)的材質封面。材質直接決定了書籍封面的品質,是藝術封面的實體化呈現(xiàn)。在書籍封面的材質元素運用中,既可以基于現(xiàn)有的制作工藝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也可以根據創(chuàng)意理念和書籍內涵進行工藝革新,使新的材質和印刷工藝更加匹配書籍內容。在表現(xiàn)力上,除了常用的紙張材質,書籍封面選材范圍可擴大至木頭、絲綢、皮革甚至金屬,使讀者產生強烈的視覺張力。紙質封面的運用最為廣泛,紙的壓紋和肌理能夠烘托出內容細膩的意境,發(fā)揮文字難以企及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
二、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運用存在的問題
在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的運用是要著重考慮的問題,比較泛化的要求有兩點,一是要分析書籍內容,二是要具有美學體驗。從近幾年的書籍封面設計案例來看,視覺元素在表達思路、焦點空間、色彩工藝、視覺布局的運用上仍存在一些普遍性問題。
1.美學表達思路固化
以書籍封面字體作為考察對象,在設計封面字體時,應盡量精簡,特別是介紹性文字要基于內容表達,字體形態(tài)要一致。如盡量減少修飾性、變形類文字,以方便讀者閱讀,使讀者在瀏覽內容時獲得精準的信息流。市面上不少書籍封面的設計為突出信息量,設計思路固化、格式化,堆砌大量文字并采用多變字號和多種字體,整個版面字體大小、風格和形態(tài)各異,弱化了美學藝術和審美原則,極大地降低了書籍內容的傳達效率。
2.圖形焦點空間失真
圖形是整個書籍封面的“門面”,讀者常常根據封面圖形決定是否進一步翻閱和購買,因此,圖形對書籍內容的凝練呈現(xiàn)十分重要。有的書籍封面設計者對于圖形的運用存在認識誤區(qū),在沒有充分了解和領會書籍內容的情況下,設計抽象的圖形裝飾封面,使讀者無法感知封面背后的故事和意境。
3.色彩工藝效應鈍化
封面色彩與工藝的運用以心理學理論為支撐,色彩和工藝材質的差異將使讀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一般而言,歷史性書籍封面使用黑、白、淡黃、中紅的色系,推理小說封面使用淺灰、淡黑等低純度色系,兒童讀物則偏向于綠、紅等亮色系。通常來講,書名是整個封面的核心,應選用高對比度色塊,增強書名的特征性和辨識度。如國內早期出版的兒童美術類書籍封面,普遍采用弱漫反射紙張印刷工藝,整體色系多采用單色或多色漫畫形式,線條和色彩暗淡,圖形和圖像的印刷不夠清晰,難以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4.視覺布局重心不穩(wěn)
視覺布局以視覺動線為依據,優(yōu)先級依次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遞減,整個封面的黃金點位應該在左、中、上。封面編排中,應根據視覺內容對視覺元素進行分類,以信息的優(yōu)先級確定編排的重心和上色運用。目前,不少傳統(tǒng)書籍封面在編排上習慣采用分割技法,通過多重分割填充文字,導致構圖主次差別不明顯、版面重心多重分布,難以凸顯書籍的內容主題。
三、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運用的建議
在圖書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下,書籍封面設計的認知逐漸從刻板、單一的設計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封面中所滲透的審美、個性、娛樂等理念日趨豐富,日益朝著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推動讀者心智成長和促進讀者獨立思考的方向發(fā)展。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美學鑒賞能力不斷提高,書籍封面設計應瞄準模式更新,綜合運用多種元素和手段創(chuàng)造作品,推出更能激發(fā)讀者興趣、提升閱讀體驗的優(yōu)質封面。
1.以立意構建視覺元素的美學場景
書籍封面的立意與繪畫中的意境類似,立意的基本原則是“意在筆先”。設計立意是整個封面的靈魂,也是創(chuàng)意的焦點,所有的視覺元素均以立意為核心進行布局。一是以書籍內容約束立意范疇,承載和反映書籍特色。市面上的書籍種類繁多,有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科學等多種類別,各類別內容差異明顯,設計師應緊密結合書籍個性、尋找創(chuàng)意點,彰顯書籍的魅力。二是以作者效應烘托立意形態(tài),展示情感與態(tài)度。從市場表現(xiàn)來看,書籍的作者是讀者購買該書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知名作者會形成集聚效應,成為書籍內容之外的附加因素,因此,封面設計既要展示作者個性又要呈現(xiàn)書籍內容,通過立意形態(tài)展現(xiàn)作者的思想觀點。三是以市場規(guī)則引導立意創(chuàng)新,緊跟社會時尚潮流。市場行情或時尚趨勢是美學領域重點關注的問題,書籍封面設計要以市場喜好為參考,在立意創(chuàng)新上瞄準新的美學意象,設計符合大眾審美的封面。另外,在書籍再版時也應對原封面設計進行立意調整,以適應市場的新趨勢和新要求。
2.以革新驅動視覺元素的空間聚焦
書籍封面的視覺元信息量最大、渲染力強,四種基礎視覺元素便可以創(chuàng)造出千變萬化的封面布局,營造出不盡相同的視覺效果。視覺元素的運用應著重面向手段革新,在傳承現(xiàn)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向新樣式、新元素拓展。一是深度傳承視覺文化。文化是一個延續(xù)的過程,書籍封面視覺文化的建立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也與書籍本源聯(lián)系緊密,對視覺文化的深度傳承應契合讀者認知的連續(xù)性規(guī)律。二是優(yōu)化革新視覺表象。書籍封面設計創(chuàng)意以獨特和凝練為表象,由此形成視覺引力場,促使書籍印象深植于讀者大腦。視覺表象應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視覺元素的組合與布局,形成新穎獨特的視覺表象,既連接書籍精髓,又貫通讀者心智。三是勇于突破視覺慣性。設計要以視覺動線理論為基礎,重構新的元素模型和視覺焦點,引入構圖元素、關系元素等新型組合單元,創(chuàng)造雙焦點甚至多焦點等視覺效應。
3.以工藝支撐視覺元素的布局感知
書籍封面的工藝是視覺建立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是觸覺感知的核心因素。作為工藝最主要的體現(xiàn)因素,材質與書籍內容的匹配度決定了該書對讀者吸引力、讀者的翻閱意愿以及書籍自身的價值。材質工藝的使用與設計氣質、封面主題和書籍內涵密不可分,始終圍繞著書籍本身進行取舍,以求達到賞心悅目、觸感良好、書形合一的境地。一是增強材質的協(xié)調性。封面是書籍的“衣裝”,只有整體協(xié)調才能彰顯氣質。這里的協(xié)調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材質與視覺元素間的同步應符合文字、圖形和顏色的組合效果;另一方面是材質與觸感的協(xié)同,要讓讀者的觸感與視覺感知相統(tǒng)一。二是瞄準材質的表現(xiàn)力,書籍封面材質應具備表達書籍整體意境的作用,在選取上應切合書籍的觀點和氣息。三是豐富材質的工藝性。封面材質的工藝與封面藝術相輔相成,當前,書籍細分類目越來越復雜,利用現(xiàn)有的工藝配套書籍整體裝幀是省時省力的方法,但創(chuàng)造新的工藝模式配合不同書籍的理念,打造內外一致、表里如一的書籍印象,值得嘗試與實踐。
書籍封面的形態(tài)始終與時代文化背景息息相關,不僅展示了書籍自身的內容,還反映了社會經濟、美學、生活等多種刻面關系。書籍封面設計者要運用好的視覺元素,充分了解大局環(huán)境,深刻領會書籍內容體系及作者的人格特征,認真研究讀者的審美意向和興趣點,運用多種視覺元素與讀者心理進行對接,設計具有強烈吸引力和購買欲的作品。書籍封面設計在突出整體藝術感的同時,還要注重文字、圖形、顏色和材質等視覺元素成體系穿插的融合,并仔細考量封面的印刷、裝訂等過程,確保書籍封面足夠吸引視覺、觸感足夠舒適、翻閱足夠便捷,這也是書籍封面設計中視覺元素運用的升華和進階。
|參考文獻|
[1] 余秉楠. 書籍設計[M]. 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5.
[2]陳曉燕,李碧茹. 書籍裝幀封面設計的色彩美學[J]. 出版廣角,2013(4):41-42.
[3]宋玉立. 傳統(tǒng)版畫符號對現(xiàn)代出版設計的影響研究[J]. 出版廣角,2017(11):71-73.
[4]朱瑞波. 少數民族視覺元素與書籍封面設計的融合[J]. 貴州民族研究,2014(10):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