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舊書新做是出版社常用的一種出版方式,是開發(fā)圖書選題、提高圖書質量、提高生產(chǎn)經(jīng)營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合理有效的舊書新做,可以實現(xiàn)圖書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
【關 ?鍵 ?詞】舊書新做;創(chuàng)新;經(jīng)營質量
【作者單位】羅財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7.9【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17.013
舊書新做指通過重印、修訂、改版、再版等方式對舊版圖書進行重新編輯出版發(fā)行,是一項重要的出版經(jīng)營活動。2019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重版圖書889種,占該社全年出版圖書的21%,重版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文章從舊書新做的重大價值和基本方法兩方面進行淺析,其中所論述的舊書僅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過的包括在版權期內和版權期外的舊版圖書。
一、舊書新做的價值
1.舊書新做可拓寬市場維度,延長市場周期
舊書新做所選擇的對象一般為選題具有較高價值、值得再次向讀者推介并不斷擴大讀者群的圖書。舊書新做從讀者精準定位、讀者群擴展、出版形態(tài)的與時俱進等方面著手開發(fā),“新做之書”可以不斷拓展市場維度,延長市場周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對《西域考古圖記》等珍稀文獻的二度及三度開發(fā),即為舊書新作的典型案例。
《西域考古圖記》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一套大型海外珍稀文獻譯著,全書5卷,約300萬字,內容范圍極其龐大,涉及歷史、地理、考古、人種、社會、民族、宗教等諸多領域。該書在國內首次譯著,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翻譯。出版首版《西域考古圖記》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從選題的珍稀性、學術價值的獨特性、編輯出版的投入等方面進行考量,將該書定位為珍稀文獻,并進一步對讀者對象、形態(tài)制作、銷售對象、定價策略等進行定位,即讀者對象為在考古、歷史、文獻、文化、宗教、人類學領域中具備專業(yè)研究基礎的研究者;以大型文獻的厚重、經(jīng)典為整體設計思想指導;以高校圖書館、大型省級公共圖書館、研究機構等為市場采購重點。1998年,《西域考古圖記》的出版采用大開本、全彩印刷、布面精裝、包裝采用木質函盒,定價5500元。高位定價和出版形態(tài)凸顯了該學術著作內容的專業(yè)性和珍稀性特點,其市場空間僅為珍稀文獻采購單位,難以在普通學者及讀者群體中普及。
時隔20年,為了讓珍稀文獻從圖書館館藏庫走上研究者的案頭和書架,將圖書市場從館配擴展至普通研究者,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牽頭,組織原譯者對該書內容進行了全面譯校,修訂再版。修訂版在開本、版式、定價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改版和創(chuàng)新。再版的《西域考古圖記》自2019年6月上市以來,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xiàn),該書的責任編輯也因此獲得了當當網(wǎng)年度優(yōu)秀編輯。一套珍稀文獻真正開始被專業(yè)研究者擺上案頭,從圖書館走向普通讀者的書房。
緊接其后,因文獻中諸多內容富于知識性、故事性、趣味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團隊整合斯坦因的三次考古報告,即《古代和田——中國新疆考古發(fā)掘的詳細報告》(1900—1901年)、《西域考古圖記》(1906—1908年)、《亞洲腹地考古圖記》(1913—1916年),整體策劃編輯出版了“西域游歷叢書”(全15冊)。該套叢書從內容編排到整體設計均借鑒近年歷史普及類暢銷讀物的特點,將市場維度從普通研究者拓寬至不需要任何專業(yè)研究背景的普通讀者。正如該叢書的出版說明所言:“斯坦因上述三次考古報告都是綜合性的學術性專著。為了方便一般讀者更多地了解斯坦因在我國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和天山以北東部以及河西敦煌等地區(qū)的發(fā)掘工作和搜集文物的情況,我們對上述三次考古報告原著做了一些技術性處理,即刪除了一些專業(yè)性特別強的內容,將插圖進行適當調整并重新編序等?!眳矔鶕?jù)各章內容的關聯(lián)性進行分冊,并為每一冊擬定書名,而每冊書名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聯(lián)性。此外,責任編輯還從每冊圖書內容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以及重點內容提煉撰寫腰封語,這些腰封語實則每一冊的內容導語。整套叢書無論是外在導語還是內在內容,都鮮明地突出了西域游歷的時空結構,給讀者以巨大的吸引力。通過再版,“西域游歷叢書”(全15冊)從三部專業(yè)性極強的考古報告變身為一套普通讀者喜愛的歷史考古類大眾讀物,該套叢書一經(jīng)上市便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青睞和熱捧,取得了市場預期。
一次首版,兩次“新做”,不是簡單的加印重復,而是更加細致地研究讀者和市場,不斷拓寬市場邊界,這體現(xiàn)了出版就是將優(yōu)質選題澤惠廣大讀者群的重要意義。
2.舊書新做可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出版活動就是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設一座橋梁,通過作者的思想智慧引領讀者,也通過讀者的接受和需求的反饋調整作者的輸出方式和出版形式,二者良性互動才能形成知識傳播,即接受的完整鏈。舊書新做,就是通過感知讀者的閱讀心理和閱讀需求,不斷順應和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對優(yōu)質選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開發(fā)。
《紅軍長征記》(影印版)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一本珍稀文獻類圖書。該書源自美國哈佛燕京大學圖書館,系朱德贈送給斯諾的簽名本,由于種種原因,國內已經(jīng)找不到該書蹤影。影印出版《紅軍長征記》,對廣大讀者了解紅軍長征的真實歷史具有重大意義。但該書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因技術所限,母版印制質量不高,書中許多文字漫漶不清,導致閱讀不夠便利;二是該書字體為繁體且排版為豎排,很多年輕讀者閱讀起來不習慣。因此,該書上市后,購買對象僅局限于研究者和收藏者。
201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為進一步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讓更多的年輕讀者了解這段可歌可泣的偉大歷史,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對該書進行二次開發(fā),出版發(fā)行了簡體橫排版《紅軍長征記》(上下冊)。書稿重新排版,以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需求為出發(fā)點,對文獻進行編校處理,增補圖片及導讀內容。該書責任編輯廣泛搜集了16張珍貴的紅軍長征歷史圖片作為插頁置于正文前面,并根據(jù)歷史文獻和正文內容撰寫“編者按”,這是該書新版最重要的創(chuàng)新點?!都t軍長征記》的責任編輯還在長征的每個重大歷史關頭的內容前增補了小標題和介紹性文字,如“中央紅軍開始戰(zhàn)略轉移”“突破第四道封鎖線”“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通過彝人區(qū)”“兩河口會議”“過松潘草地”“勝利到達吳起鎮(zhèn)”等,小標題和介紹性文字簡明扼要,把原本稍顯散亂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導讀,對普通讀者來說極為重要。
新版《紅軍長征記》出版后,獲得由中國出版協(xié)會直屬單位《精品閱讀》雜志社主辦的年度好書獎,并入選廣西、云南、江蘇、遼寧等省區(qū)市農(nóng)家書屋和紅色書屋(書店)采購目錄,進一步凸顯和擴大了雙效。此外,廣西師范大出版社專門給紅軍長征沿途的20家紅軍長征紀念館贈送新版《紅軍長征記》440套,對傳承和弘揚紅軍長征精神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除上述圖書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還對《思考中醫(yī)》《走近中醫(yī)》《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你一定愛讀的極簡歐洲史》等書籍進行改版和再版,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xiàn)。
二、舊書新做的基本方法
1.從內容修訂進行創(chuàng)新
舊書新做的基礎是舊書,值得新做的舊書一定是有價值、值得被一再出版推介的選題。從內容角度推陳出新是舊書新做的重要方法,具體有修訂、增補、刪減,增加圖片、導讀說明、音視頻等附加內容,可采用一種方式,也可綜合采用多種方式。
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西域考古圖記》的新做為例。《西域考古圖記》(修訂版)在內容上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修訂和編校兩個方面。20年前,參與翻譯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團隊隊員多為年輕學者,研究背景廣泛,譯筆風格多樣,整個團隊體現(xiàn)了較強的專業(yè)精神和學術功底。但是多人翻譯一套大書,風格不統(tǒng)一,錯漏在所難免,再加上出版社也是集中力量由多人參與編校,難免出現(xiàn)內容前后不一致等情況。20年后,《西域考古圖記》翻譯團隊的各位學者已經(jīng)是各研究領域的資深研究者,學術成就斐然,再次修訂書稿,質量的長足提升不言而喻。在出版社方面,該書的重版由一名項目負責人負責,耗時三年半,幾次通讀稿件,在編校處理方面做到了全面把握,整體和細節(jié)了然于胸,并以此指導各位通讀編輯,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編校質量。
舊書新做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增補和刪減內容,或增加圖片、音視頻等以提升附加值。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類圖書《瓦下聽風》,通過增加音頻使內容有聲化等形式進行新做,邀請國家級播音員、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大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教師等共同完成全書的音頻錄制,音頻以二維碼形式附在每篇文章后,為紙質書賦能。
2.從圖書形態(tài)進行創(chuàng)新
隨著讀者對圖書審美的要求不斷提高,出版方越來越注重圖書的整體設計,在圖書外觀形態(tài)和內部細節(jié)方面的提升日益凸顯。對優(yōu)質選題進行二次開發(fā),并從整體設計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新,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舊書新做的“新”,可以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版本形態(tài)的改變,如精平裝的變化,精裝增加收藏意義,平裝價格親民、便于攜帶。如《思考中醫(yī)》一直以平裝本和親民的價格暢銷多年,后為滿足部分讀者需求,推出精裝典藏本,凸顯了內容的傳承價值;《西域考古圖記》首版為8開,修訂版為16開,“西域游歷叢書”為小32開精裝,三個開本對應三種設計風格,面對三種讀者對象,為讀者提供三種不同的閱讀體驗。二是重新設計封面,進行全新的內部編排。如《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修訂本)在作者對文字內容進行修訂的基礎上,設計者對其內部圖文關系進行全新編排,用最新的設計語言表達圖文關系,圖文的相得益彰提升了書籍的可讀性和視覺效果。
3.從讀者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
為滿足不同讀者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可順應讀者反饋對舊書做出更多嘗試。如搭配相關文創(chuàng)品,推出禮品裝、定制版等;為滿足人們碎片化閱讀的需要,推出便攜的口袋裝版圖書;為滿足不同年齡段群體的閱讀需求,開發(fā)同一選題的青少年版、漫畫版圖書等。
4.從市場營銷進行創(chuàng)新
舊書新做的圖書往往富含一些與現(xiàn)實契合的內容與話題,因此,從中提煉相關看點吸引讀者,是圖書營銷的重點。如《西域考古圖記》(修訂版)提煉的營銷宣傳語是“發(fā)掘絲路歷史遺存,再現(xiàn)中西文明深度交融”,緊扣“一帶一路”和“文明交流互鑒”等熱門話題,對該套圖書的銷售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舊書新做的圖書還可以和已有的相關圖書組合營銷,“以新帶舊”,形成新的營銷模式,如《思考中醫(yī)》修訂再版后,出版社將該書已有的《走近中醫(yī)》《選擇中醫(yī)》《內證觀察筆記》《思考文化醫(yī)學》等中醫(yī)系列圖書進行組合銷售,銷售業(yè)績持續(xù)走高。
5.從融延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出版物載體形式與相應的出版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舊書選題的二次開發(fā)最終形成的產(chǎn)品形態(tài)既可以是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也可以是電子書、有聲讀物、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物等。從紙質圖書到多形態(tài)圖書,提示了舊書新做的途徑和方式的多樣性。
舊書新做是對選題的二度開發(fā),在書號減縮的出版形勢下,“減量、提質、增效”成為很多出版單位的經(jīng)營策略。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年、2019年的重印、修訂、改版、再版分別為2517種和3290種,分別占全年出書總量的71.5%和78%??梢姡f書新做是新形勢下提升出版質量的有效路徑,是出版社提高經(jīng)營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有利于提升出版社的經(jīng)營質量,還有利于好書代代相傳以及社會文化的積累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