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保障人員在裝備保障訓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IETM的建議;介紹了裝備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IETM的概念、技術特點以及在裝備保障訓練中的應用價值。結合實際,提出了定制化的面向保障人員保障訓練的IETM主要內容和制作方法。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裝備保障訓練
目前,裝備保障人員在保障訓練中,主要以隨機配備的紙質裝備技術說明書、裝備使用說明書、裝備培訓教材、修理手冊和裝備電路圖冊等教材進行訓練學習。只通過看技術圖紙資料,不對照實物樣機操作使用,導致訓練效果不明顯,修理技能提升慢等現(xiàn)象,達不到保障訓練的目的。在裝備保障訓練中,如果采用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ETM)技術,借助與計算機輔助,利用電子化資料、裝備圖片、3D模型、音視頻的技術講解以及專家?guī)斓荣Y源,可以快速的較直觀的學習裝備的組成、原理、操作使用、故障診斷及維修,較好的達到裝備保障訓練的目的,快速提高保障人員的裝備保障技能。
1.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在裝備保障訓練中的應用功能和特點
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chnical Manual 簡稱IETM)出現(xiàn)于20世紀90年代,目前已成為美國等許多發(fā)達國家所推行的CALS(Continuous Acquisition & Life-cycle Support,持續(xù)采辦和全壽命支持)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裝備保障信息化技術研究和應用的熱點之一。IETM實現(xiàn)了技術手冊的數(shù)字化、交互式、智能化;IETM可以將產(chǎn)品的技術資料、使用手冊、維修手冊等信息以多媒體的形式存在并且展現(xiàn)給用戶,指導用戶對設備進行操作使用、日常維護、故障檢測及維修排故等工作。
按照目前IETM的實際使用情況,可以概括定義為是一種按標準的數(shù)字格式編制,采用文字、表格、圖形、音視頻等形式,以人機交互方式提供裝備基本原理、使用操作和維修等內容的電子技術手冊。它具有紙質技術手冊所不具備的特征。
1.1 信息的格式和樣式得到優(yōu)化,并能在各式屏幕上顯示,更易于操作和閱讀;
1.2 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化,采用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更易于用戶學習和理解掌握;
1.3 采取數(shù)據(jù)庫技術,信息的元素互相關聯(lián),更易于用戶快速查找到所需信息;
1.4 交互性強,能夠在與用戶互動基礎上,提供操作流程、維修過程向導等。
鑒于以上特點,對于裝備保障人員,能夠大大提高裝備保障訓練的效率以及裝備保障技能的提升。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極高的使用價值。
2 定制化的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在裝備保障訓練中的應用內容
制作交互式電子手冊主要是面向裝備維修保障人員,主要應用于日常的裝備保障訓練以及裝備輔助維修過程。所以,IETM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2.1 裝備技術說明書。該部分應包括裝備的用途、主要戰(zhàn)技術性能、系統(tǒng)組成、整機系統(tǒng)框圖、信號流程圖、整機工作原理,各分系統(tǒng)組成、功能、詳細工作原理技術參數(shù)、電原理圖等。這是裝備維修人員進行裝備保障訓練的基礎,內容應該詳細、完整,表現(xiàn)形式應該更加多樣化,應大量采用圖表、實物照片、動畫以及視頻講解等形式,供人員快速直觀全面的掌握裝備的工作原理,為裝備修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裝備操作使用手冊。該部分主要提供裝備的使用,操作說明,幫助人員掌握裝備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對于我們修理人員,該部分應重點突出操作使用前的準備工作,即開關機的注意事項、各功能開關、工作模式的初始狀態(tài)檢查等;各操作步驟的狀態(tài)反應;各種特殊情況和應急狀態(tài)下的處置方法等。
2.3 裝備維修手冊。該部分包括整機的預防性檢修、常見典型故障修理以及重要部件更換的拆卸和安裝步驟。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是根據(jù)操作步驟或故障分析修理流程樹,以交互式的方式一步步知道維修人員進行各狀態(tài)檢查以及故障定位。
2.4 裝備資料及管理部分。該部分可以收錄有關該裝備的其他各資料以及對技術資料、故障維修的更新補充等。
3.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的開發(fā)實現(xiàn)
作為一項新技術,IETM的開發(fā)非常專業(yè),而且難度很大。一般情況都是借助開發(fā)平臺制作IETM。本文主要講述以Quick IETM2.0通用開發(fā)平臺開發(fā)某雷達交互式電子手冊的制作過程。
Quick IETM2.0是北京航天測控技術開發(fā)公司自主研制的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通用設計與開發(fā)平臺,該產(chǎn)品兼容了國外和國內海軍的IETM標準,覆蓋了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的制作、發(fā)布和瀏覽全過程。通過Quick IETM2.0,可以實現(xiàn)裝備的基礎內容管理、系統(tǒng)結構的描述、維修任務與操作過程指導、故障檢測與故障隔離、零部件狀態(tài)維護與信息查詢等功能。
Quick IETM2.0創(chuàng)作系統(tǒng)開發(fā)IETM的主要流程如圖:
開發(fā)步驟主要有:
3.1 針對制作的項目準備素材以及內容結構設計。
素材的準備包括雷達所需的資料,沒有電子資料的可以根據(jù)紙質資料進行掃描識別等電子化操作,系統(tǒng)框圖、裝備詳細的圖片、需講解的音視頻等,分門別類的放于不同文件夾,以供引用。內容結構的設計,應根據(jù)項目裝備特點,從總體到各個分系統(tǒng)再到每個子系統(tǒng),按照設計的大類別進行分析。本文根據(jù)該雷達特點,對內容結構設計如圖:
3.2 根據(jù)項目,添加各主題要素。
Quick IETM2.0開發(fā)平臺把制作內容分為四大類主題,分別為描述信息、任務信息、故障信息和零件信息。其中描述信息主要用于系統(tǒng)原理和操作使用的建立;任務信息用于定義一個維修過程,例如拆裝、安裝、測試、調整等主要用于預防性檢修和故障修復;故障信息用于定義與系統(tǒng)相關的所有測試和故障隔離信息,主要用于故障維修部分;零件信息用于裝備器材如元器件、電路板等最小實物單位的信息。各主題又包括各基本元素,如文本、表格、圖形、鏈接、組件(播放音視頻的ActiveX控件)、條件、警告等。各主題基本元素完成后,再添加起始主題、主頁主題、以及索引,就可以進行打包準備輸出了。
3.3 將完成好的IETM項目資源打包生成IETM瀏覽系統(tǒng)的安裝文件。
3.4 用戶在設備上安裝生成的文件,使用IETM瀏覽器對項目進行查看閱讀。
最后生成的某雷達交互式電子技術手冊的顯示如圖所示。
4.結束語
實踐證明,通過IETM進行裝備保障訓練,大大提高了人員的訓練積極型,對裝備功能原理的理解,操作使用的熟練程度以及維修技能的提高都比原有的訓練方式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也大大縮短了訓練的時間,提升了訓練的效率。
作者簡介:
楊光(1979-)男,籍貫:江蘇宿遷,學歷:本科,職稱: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裝備維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