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銳新
秋日的天空格外高遠,白云形單影只,整個天地間都很明亮,比起夏季驕陽的炙熱,秋日的陽光更加溫和,總是靜靜地灑落。透過搖曳的綠葉和淡黃的小花,在墻頭,落了一片細碎的光。
在這個屬于中國南亞熱帶的小城,桂花并不少見。然而,桂花不比山茶和牡丹綻放得那么熱烈而又引人注目,只是小小的,擠在滿樹的葉子里,這兒一團,那里一簇。開得悄悄的,謝得也悄悄的。在那些與秋風相伴的日子里,它們是那樣的靜默,弱不禁風,惹人愛憐。
我們這里的桂花,又以銀桂為多。桂花的一大特點便是那四溢的香氣,但銀桂又不比丹桂、金桂的香氣那般濃郁,只是淡淡地、悄悄地彌漫了整個院子,彌漫了我的秋季。
我在熙攘的公園里見過銀桂,也在不知名的街道旁見過銀桂,甚至在我對小學(xué)校園的記憶里,也有一株銀桂的存在。
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卻只有兩株。
一株是父親在自家廚房旁親自栽下的。父親將它栽在黑色的泥土里之后,便再也沒有管過它。沒有人為它修枝剪葉,它便野蠻地瘋長,頂部的枝椏已經(jīng)夠到了二樓的窗臺,側(cè)面靠墻的那邊,它也把枝條伸出了墻外。它泛青的灰褐色樹干上攀附著不知是一株還是兩株的寄生植物,細細的藤一圈圈纏繞著,碧綠的葉為這孤單的銀桂添了幾分別樣的生氣和不可言喻的美感。
銀桂花開的時候,光透過花隙葉隙,總是留一地碎光。秋風路過,綠葉沙沙作響,細小的花朵就在葉叢里玩起了捉迷藏。夕陽又斜,陽光的溫度在逐漸冷卻,橘紅色的余暉仍在墻頭逗留,染紅了一樹的銀桂,讓我一時竟分不清這是丹桂還是銀桂。炊煙從廚房頂上的煙囪里裊裊升起,和銀桂的花香一起,消散風里,墻頭的金紅色碎光也在逐漸褪去,滿是人間煙火的氣息。
而另一株,是叔公家灶邊的那一株。叔公喜歡侍弄花草,特地在院子的墻腳下用土磚圍了一塊地,栽下了一株銀桂。叔公的母親身體尚硬朗,老人用了一輩子的土灶,用不慣燃氣灶,叔公就在桂樹旁搭了個小棚,建了個小灶。叔公的兒子今年二十七,十九歲那年穿上了軍裝入了伍。銀桂花開,正值清秋,也是家鄉(xiāng)社戲上演的時候,堂叔每年都會在那個時候回來,坐在那株桂樹下,和他正在燒水的祖母拉家常。風拂過,漾開了一個院子的銀桂花香。斑駁的光影落在黑色的風衣上,挺拔的身姿,年輕的眼眸,還有映在他眼眸里的,一個頭發(fā)花白而佝僂的身影。
堂叔在家的時間,比銀桂的花期要短,堂叔回部隊的時候,他那年邁的祖母便會拿出他十九歲時的照片,坐在那株銀桂樹下。金黃的碎光、細小的花瓣掉了一地,掉在灶臺上,也掉在她的發(fā)上和背上。此時,她那渾濁的雙眼里,仿佛又有了光。
十九歲那年,在一個銀輝滿地、星光熹微的夜晚,是否也有一個少年在那株銀桂樹下迷茫著,躊躇著?過去的八年里,又是否有很多個清冷的秋夜,讓身著軍裝的堂叔望著漫天星光和陰晴圓缺的月亮,吹著咸腥的海風,想起故鄉(xiāng)的銀桂?八年前墻頭的車票印刻下了堂叔的青春,靠墻的銀桂則藏起了堂叔最深的牽掛。
夏天就要過去,銀桂花又將簇擁在枝條葉間。我在等待,等待銀桂花香溢滿整個院子,等待那細細的光再次傾瀉而下,碎落在墻頭。
指導(dǎo)老師蔡泗明推薦點評:
一、此文語言靈動優(yōu)美,畫面感特別強,引人遐思,給人以一種“驚艷”的感覺。
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幽遠,扣人心扉。在時光的穿越與情景再現(xiàn)中深化了主題。
三、全篇文章藝術(shù)性較強,有留白,耐咀嚼,是一篇值得欣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