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厲錦軒
打卡理由:初次見面,少不了彼此介紹,互相熟悉。打卡第一站必須是校史館!了解它的過去,參與它的現(xiàn)在,見證它的未來。知道自己將要度過三年青春的地方是怎樣的,是一種儀式感,更是一種莫名的力量源泉。
坐落于鳳起路上,環(huán)繞于清水河旁,杭州高級中學(xué)的拱門雅致而溫柔地矗立著。越過重重碧樹,花園深處便是幽靜的校史館了。
門口的玻璃柜里放著一張陳舊的“中舉捷報”,是用端莊的隸書寫的。這里最早是江南貢院,于謙、王陽明在此考試并中舉。清朝末年,鳳起路邊上辦了養(yǎng)正書塾,后成為省立一中,最后和貢院的省立一師合并。
再往深處走,歷史的畫卷鋪展到了五四時期?;秀遍g,我看見三兩學(xué)生匆匆走過,手里捧著一疊油印的報紙,面朝校門外的警察毫無恐懼——這是“浙潮第一聲”。
老師們微笑著走過,然而背脊筆直、雙目明亮。一個矮小的男人留著八字胡,他慈愛地念起年輕人的信,說起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他便是魯迅。展廳中央放著他編寫過的教材,一切親切得像是他仍在這里鏗鏘邁步。
繼續(xù)向前,一間不算寬敞的活動室里,幾個青年高聲吟誦著新寫的詩,有的擊節(jié)嘆賞,有的批評指摘。是湖畔詩社。那詩句多么清新自由,因而成了文學(xué)史上“現(xiàn)代愛情詩的源頭”。
走過回廊曲處,便看見另一個故事。天安門上,毛主席身邊,須發(fā)花白的老者推了推黑框眼鏡,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是杭高的國文教員陳叔通,當(dāng)時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他自城樓遠望,看見孩子們走出校門之后扛起槍支、拿起鋼筆做了戰(zhàn)士,他們英勇的背影在校園的磚瓦草木間永遠不朽。
展廳出口處,炫目的陽光重新從天潑灑。校園里熟悉的草木越過重重歲月向我走來。掌心升騰起一股力量,要我不負百廿春華秋實,順著洪流,闊步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