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霞
摘? 要:新課改下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產生了很多新形式的教學,小學數學“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提升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先對該教學法進行介紹,并講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重點闡述使用任務教學法的策略,旨在為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小學數學;統(tǒng)計與概率
任務驅動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開展活動,并在強烈的動機下,提升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在此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小學數學課堂中,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之上,將任務驅動法作為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手段,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概念界定
教育領域中的任務教學法,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教師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此,以實際任務為主線,經過自身對資源的探索,建構自主或者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任務。讓學生在此過程中,不但獲得新的知識點,還能掌握操作技能與思考方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再現式教學轉換為探究形式,更加重視學習過程。任務驅動法是教師向學生布置任務,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開展學習的過程。經過對文獻的收集與分析,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與教學內容,調整任務形式,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課堂中的教學流程為: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師生分析任務——生生解決問題——師生總結評價。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運用的優(yōu)勢
1. 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數學課堂開展任務教學法的時候,盡量依附于真實生活與實際,以任務為催化劑,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例如,在“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中,教師利用網絡挖掘教學資源,利用此方法,弱化原有數學知識自身的枯燥性與抽象性,借此升高學生學習興趣,還通過此讓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實踐。作為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與解決任務,學生的學習能力獲得了升高。
2. 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
以“統(tǒng)計與概率”為例,使用任務驅動法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細化很有幫助,并且在新課程標準下,更加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與體驗性。小學數學的任務驅動,實際上就是在活動中融合學習任務。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完成對知識探究的過程,自然建構新知識的學習過程。另外在此類交互式課堂中,將學生當作主體,既是教學目標也是課堂建構關鍵人物,任務驅動教學法令其為了完成目標,主動關注學習過程,更加注重數據描述法的掌握,以學生的整合分析與處理為主,加強其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
三、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小學“統(tǒng)計與概率”教學策略
1. 課前準備
(1)教師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運用,教師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可以在課程改革之下,指導如何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主動實踐,此時教師自然而然就學會運用任務驅動法,并以“問題”為導向,在班級內開展交互的教學形式。以“統(tǒng)計與概率”為例,教師要先了解任務驅動法的內涵,然后更新觀念,建立教學理念,為課堂教育奠定基礎。另外,教師要勇于實踐,嘗試新的思考方向,讓學生可以自主探究,進而優(yōu)化教學效率。
(2)做好準備,統(tǒng)籌安排。任務驅動教學法涉及多個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斟酌每一個細節(jié),重視教學內容的過程性與方法性,并發(fā)揮該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另外,基于任務驅動教學形式是建立在課堂中的,所以教師要對其時間有嚴格的把控,將學生探究需要時間長的活動安排到課前中,課堂中只進行關鍵的任務。只有教師做好課堂的管理,才能讓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序進行,學生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課中教學
(1)按層教學,循序漸進。任務驅動法自身的開放性強,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組織相關教學活動,打破傳統(tǒng)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脈絡,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中。在此教師起組織與指導的作用。但是教學形式突然的轉變,需要學生經歷一段時間的適應,特別是對于后進生來說,其自主性本來就不高,基礎知識掌握不完善。因此教師要循序建構課堂,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由淺入深,最開始的任務是基礎的、簡單的:可以將一個大的任務分解為多個小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逐個突破,完成后再開展高層次的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要重視對后進生的關注,抓住融入驅動教學法的時機,助其以解決簡單的問題,提升學習自信心,增強課堂參與度;還可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號召學生之間互相幫助,每名成員在小組中各司其職,分配任務,通過努力,幫助學生完成任務。
例如,在“統(tǒng)計與概率”課堂中,教師詢問“每年我們學校都會舉辦運動會,去年的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項目?”以學生的回憶挑起其學習興趣,即使是困難生,也能輕松回答。最后教師引入課堂教學內容,一層層地,設計難度更高的問題。
(2)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任務?!敖y(tǒng)計與概率”課堂中的教學主線為“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利用統(tǒng)計手段”,教師設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也要圍繞此進行,借此既能體現統(tǒng)計的作用,還讓學生知道其使用方法,然后開展數據的收集、分析與整理,建立數據分析的數學思想。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抓住“為何要開展統(tǒng)計”的融入時機設計,并在解決與分析任務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數據的統(tǒng)計。任務之后,再讓學生知道開展數據統(tǒng)計的重要性,進一步將任務驅動教學與課堂內容結合,并有效地調整教學手段。
例如,在“統(tǒng)計與概率”課堂中,“今天運動會,體育老師讓我統(tǒng)計一下我們班級學生想要參加的體育項目,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就幫助體育老師統(tǒng)計一下體育項目?!蓖ㄟ^教師在已有情境中設置任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然展開新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重難點。
(3)教師以多種角色,開展數學課堂。任務驅動法在小學教學中,因為課堂的開放性,教師很難掌控,容易造成教學效率低的情況,此時教師要以多種角色,有效控制課堂。第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人,有效指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有指向性的任務,加強學生的體驗經歷,在此過程中擴展思維。第二,在學生探究活動中,教師做好活動的協(xié)調者,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學生遇到問題或者思考方向偏額的時候,進行實時指導,另外教師并以整體意識,全面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公正公平的原則,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fā)揮的機會。第三,教師還要當作課堂評價的參與者,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于其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師給予客觀的評價,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以此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提升學習效率。
3. 課后評價
(1)對學生課中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滲透數學思想?!敖y(tǒng)計與概率”課堂中涉及很多教學內容與過程,其中對教師的關注要站在其是否掌握知識點中,缺乏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在此過程中,不只重視學生學習的對與錯,強調對學生統(tǒng)計過程的評價,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對學生學習統(tǒng)計的知識上,而不是可以正確地統(tǒng)計數據。例如,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復雜的數據中,掌握知識點,并知道多種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的統(tǒng)計方法的差異性,設置開放性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該方面知識點的時候,結合對其理解,選擇適合的統(tǒng)計方法。教師就對其收集的信息開展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并幫助其在此過程中不斷調整方法與形式,進一步養(yǎng)成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yǎng)其學習觀念。
(2)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形式,更好反饋學習形式。教師使用任務驅動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充分利用其優(yōu)勢,使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學習,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與同學和教師的溝通,將評價方式作為課堂中的關鍵內容。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基于小組合作基礎上,由組長記錄結果,并在小組中完成成員的互評。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表現,最終形成總結性的評價,借此完善評價體系,驅動學生掌握知識,評價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反饋,完成信息的反饋,并能發(fā)揮出師生與生生的交互作用。無論是師生評價,還是生生評價,都讓課堂變得更加飽滿,學生就可在此結合自己的真實需求,完成驅動型任務,進一步將數據與信息變得更加完善。
(3)隨時點評,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熱情。課堂評價的優(yōu)化,就是令其變得及時性,讓學生快速掌握課堂的重難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及時對其進行贊賞,鼓勵學生繼續(xù)學習,以此營造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令其活躍起來。課堂中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可以充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并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總結出數據統(tǒng)計的方法,及時對其問題進行反饋,保證學生語言完整性與思維邏輯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問題的回答要有積極響應,否則學生就會逐漸喪失激情,此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綜上所述,任務驅動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只要教師勇于把握其原則,善于實踐,將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中心,以“任務”為基礎,順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此情境中,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而建構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