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環(huán)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通過與文本的對話完成知識的建構,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完成這一建構。為了開啟學生探知語文學習的大門,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營造平等、和諧、互信、互動的對話氛圍,使學生樂于閱讀、享受閱讀。
一、營造悅讀氛圍,培養(yǎng)閱讀興趣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閱讀動機
要讓學生理解閱讀的重要性,先要使學生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閱讀也是為自己而讀,教師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例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第三段時,引導進行自主學習,結合“有”這個字想象圓明園往昔的輝煌,再結合已有經(jīng)驗思考自己認識的圓明園是什么樣子,通過多媒體展示圓明園,最后引導學生互相討論關于圓明園被毀滅的感受,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通過主動閱讀理解文本的意義。
2.立足生活實際,提升閱讀體驗
語文學習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會閱讀也需要一定生活經(jīng)驗的幫助,同時閱讀也能讓學生更好的認識生活,閱讀教學應立足生活實際。例如教授《給予是快樂的》時,讀懂課文并理解“給予是快樂的”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但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被給予的多,給予的少,該如何理解“給予是快樂的”呢?教授這篇課文前安排學生做一件“給予的事”,例如媽媽累了,送上一杯水給媽媽喝等,安排學生閱讀課文,體會小男孩說出“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的情感以及對弟弟的關愛之情。
二、開展對話教學,引導個性閱讀
1.圍繞教學目標,任務驅動學習
目標是行動的驅動力,為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就要發(fā)揮目標的驅動性,設計任務驅動型學習活動??梢砸龑W生通過課前反復朗讀和查閱資料來預習課文,從而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肚迤綐贰ご寰印肥切翖壖裁鑼戅r村生活的一首詞,作為愛國詞人向往恬靜農村生活的背后表達著一種怎樣的情感,小學生受自身經(jīng)驗和學習能力限制,無法充分理解,可以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和相互交流碰撞,加深對這首詞的理解,從而獲得更深入的閱讀體驗。
2.巧妙設計問題,增強閱讀欲望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常遇到學生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回答問題偏離主題,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通過巧妙設計問題增強學生與文本、教師對話的欲望。例如學習《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這篇課文叫“山中訪友”,那么他一路走來訪問了哪些朋友呢?第一個學生說“古橋”,第二個學生說“還有樹、鳥兒和露珠”,第三個學生說“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和云雀”。這時候教師說:很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10個朋友,這些朋友正好在3個腳印之中,那么第4、5個腳印呢?“落花、落葉、石頭”、“雷雨”,教師進行總結。
三、教習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
1.學會正確方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傳授多種閱讀方法,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閱讀方法很多,例如瀏覽法、默讀法、精讀法、摘抄法、聯(lián)想法、討論法等。針對不少學生只讀不動筆的問題,教師應重點教導批注法和讀書筆記法。批注法用于學生閱讀有疑問或感想時圈注、點評,可以培養(yǎng)學生讀書思考的習慣,有所思,有所悟,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讀書筆記法是讀書過程中及讀書后對文本內容的感悟和總結,養(yǎng)成讀書做筆記的習慣,不僅有助于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
2.加強閱讀訓練,提升閱讀效率
加強閱讀訓練是提升閱讀效率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求學生平時多閱讀,讀得多了,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速度也自然會加快;另一方面還要加強閱讀訓練。課堂上的閱讀訓練一般是計時閱讀,在一定時間內讀完一篇文章或者給定時間看誰讀得更多,通過這種訓練可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的速度。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