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焜
面對疫情,她們毅然出征,剪去一襲長發(fā),換得萬戶平安。她們是醫(yī)生,是護士,是90后,是中國女性。然而,在我們因其犧牲而贊美時,一場激烈的討論不期而至。
近日,人民網(wǎng)評論了這樣一段話:“直播女護士含淚被剃光頭,至少有欠同理心和同情心。一頭秀發(fā),對正值青春的女孩子意味著什么,分量又有多重,一個成年人真的會懵然無知嗎?這樣的時刻,除非本人愿意,滿眼痛苦的她們,需要的也不是頌揚,而是尊重和回避。這類報道本身或無惡意,甚至記者內(nèi)心也可能確實被感動——這更說明甚至在知識分子群體中,尊重和愛護女性的意識,也遠沒有深入人心。”
但我不禁疑惑:“留發(fā)與去發(fā)”的選擇,真的是“痛苦”的嗎?做出如此犧牲的她們,真的不需要被“頌揚”嗎?
誠然,是否尊重女性,是一個人,也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尺和底線。尊重女性權(quán)利,是時代的要求,本身并沒有問題,但將“留發(fā)與去發(fā)”上升到尊重女性的程度,著實大可不必。疫情當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不論男女,站在一線,都是英雄。剪發(fā),是女性逆行者戰(zhàn)斗的一種方式。報道鐘南山院士的國士擔當,是表達對其的敬意;報道一批90后白衣天使奔赴戰(zhàn)場,是表達對其的贊揚與肯定。那為何報道女護士“去發(fā)”,就成了不尊重女性呢?為了表示“尊重”而選擇回避,或許也是另一種不平等。
那這些毅然剪去秀發(fā)的白衣天使,是否需要被頌揚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當我們面臨“封城”甚至封國,人民的心中是不安的、忐忑的。我需要正能量來感動人民,激發(fā)人民的斗志。報道、贊美女護士剪發(fā),一方面是對奉獻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人民增強信心,告訴大眾有人在為我們的生命保駕護航,對“穩(wěn)定軍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當然,我們頌揚其精神,并不是進行道德綁架,要求所有人都去這樣做,更不鼓勵“孕婦上陣”這樣的做法。相反,正因為這些女戰(zhàn)士們是自愿的,我們才更加贊美其勇氣。為了不被貼上道德綁架的標簽而選擇不報道,我想是矯枉過正。
話已至此,那么她們眼中所含的淚水,遠不應(yīng)該是“痛苦”的。剪去多年的長發(fā)著實令人可惜、不舍,但我在她們的淚水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對生命逝去的無奈,對疫情形勢的擔憂,以及承擔責任的決絕與戰(zhàn)勝病毒的信心。而剪發(fā),則是“舍小我,為大家”的實際體現(xiàn)。正如人民網(wǎng)中提到的,“頭發(fā)是女孩子的青春”,那自愿放棄這一頭秀發(fā),則意味著成長,意味著責任。如同破繭成蝶,痛苦過后,是耀眼的絢爛,是90后的擔當。
因而我想,文章中為“感動”二字加上引號大可不必。不僅僅是記者,每個看到報道的人應(yīng)該都會感受到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實力量,是真真切切的感動,或者說是感激。我們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我們可以傳承其奉獻精神,“有一分光,發(fā)一分熱,就如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待炬火”。
“我把生命都交給你了,還在乎這一頭長發(fā)?”留發(fā)與去發(fā)之間,是醫(yī)者仁心,是青年擔當。以一襲長發(fā),護萬家燈火;用一份奉獻,守生命之花。
(指導(dǎo)老師:柴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