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元雜劇與大都文化:淵藪與鏡鑒

2020-09-23 07:53:24張裕卓
北方文學 2020年14期
關鍵詞:雜劇文化

張裕卓

摘 要:雜劇作為研究元代社會生活的重要史料,對于文學研究和歷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大都是元代的首都和元雜劇的興起之地,大都的文化與元雜劇的形式、內容、呈現(xiàn)、受眾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筆者對元雜劇與大都文化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民族文化交融、商業(yè)文明影響、先鋒思想體現(xiàn)、社會矛盾呈現(xiàn)等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雜劇;大都;文化

古往今來,為元雜劇獨特魅力所折服者甚眾,王國維先生曾稱元之曲是“一代之文學”[1]。所謂一代之文學,既代表了一個特定時代文學藝術的高峰,也是一個特定時代社會生活的鏡鑒。元雜劇興起于北方,繁盛于大都。鐘嗣成《錄鬼簿》記載,元前期雜劇、散曲作家八十七人,大都籍貫占十九人。元曲四大家中,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三人為大都人[2]。大都為雜劇之淵藪,其社會生活與獨特文化孕育出雜劇藝術的繽紛多彩;雜劇為大都之鏡鑒,雜劇中的大都風土人情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向后來者展示真實的、立體的、多維的大都。

一、雜?。好褡逦幕蝗诖呱乃囆g形式

13世紀60年代,元世祖定都燕京,稱大都。黃文仲于《大都賦》中寫道,“維今之燕,天下大都”[3]。大都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地方;元雜劇又稱北曲雜劇,是在北方形成、運用北曲作為聲腔系統(tǒng)的綜合表演藝術。由于它大盛于元代,故有元雜劇之稱[4]。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傳承了傳統(tǒng)中原文化,也吸收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文化。

自明代以降,學界對于元雜劇的發(fā)源做了廣泛研究考證,多認為元雜劇傳承、融合了詞的特點,“詞上承于詩,下沿為曲,雖源流相繼,而界域判然”[5]。北曲套曲中〔點絳唇〕〔粉蝶兒〕〔憶王孫〕〔青杏子〕等,都是詞調用作曲調。

點絳唇

佇立閑階,夜深香靄橫金界。瀟灑書齋,悶殺讀書客[6]。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7]。

——李清照《點絳唇·蹴罷秋千》

這些詞、曲,調名相同,格律也相近?!奥曇糁溃沤駛鬟f”,雜劇的產生與演變過程中,融合了宋詞的唱法與藝術形式。

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蕃曲”在宋代宣和年間便已盛行于汴京,“宣和間客京師時,街巷鄙人多歌蕃曲,名曰〔異國朝〕〔四國朝〕〔六國朝〕等。其言至俚,一時士大夫皆歌之”[8]?!擦鶉澈髞肀槐鼻泊笫{〕吸收。從北曲的調名上,可以看出一些調名是吸收融合蕃曲而來:

者刺古? 阿忽那? 也不啰? 古都白? 唐兀歹? 阿忽令? 拙魯速[9]

上面這些曲牌名都是以漢字標音的少數(shù)民族曲調名。雜劇中所塑造的人物也常有多民族背景,如元雜劇《拜月亭》中王瑞蘭為金國尚書之女,《麗春堂》中的金國丞相完顏樂善和右副將軍李圭。少數(shù)民族作家也參與到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來,雜劇《虎頭牌》的作者李直夫即女真族作家。元代女真人改易漢姓也成為社會習俗,《虎頭牌》中有一段道白,講出女真人改漢姓的循例。

元雜劇繼承了宋詞的特點,又萃取和吸收了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民間特色;它記錄了各個民族文化和藝術交融的過程,元雜劇的形成昭示了大都的蒙元文化、女真文化及北方其他少數(shù)民族文化交融,體現(xiàn)出源遠流長、不斷發(fā)展、海納百川的中華文明。

二、市井大都:商業(yè)文明孕育出戲曲文化

元雜劇在大都的興起略晚于平陽、東平、真定,但隨著公元1267年大都建都,在雜劇興起的北方地區(qū),大都成為最耀眼的明珠。作為新城,大都擁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狹舊制之陋側,相新基而改造。面平原之莽蒼,背群山之繳繞?!盵10]元朝統(tǒng)治者建成了雄極一時的東方都城:“上法微垣,屹峙禁城?!盵11]元雜劇的興起,開創(chuàng)了中國戲曲史上的首個黃金時代。

在大都,商業(yè)街就是娛樂場,《大都賦》曾描述大都市井的繁華景象:

論其巿廛,……出而晨,歸而昏。華區(qū)錦市,聚四海之珍異;歌棚舞榭、造九州之秾芬?!舴蚋桊^吹臺,侯園相苑,……一笑金千,一食錢萬,此則他方巨賈,遠土謁宦,樂以消憂。[12]

大都市井街坊四通八達,商業(yè)氣氛濃厚,街市之間連接緊密,城市非常大,“出而晨,歸而昏”。生活在這座商業(yè)化大城市里人們表現(xiàn)出對戲劇的熱愛,“歌棚舞榭、造九州之秾芬”,人民群眾對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催生出勾欄文化;而“他方巨賈”和“遠方謁宦”也紛紛來到繁華大都,齊聚“歌館吹臺,侯園相苑”,觀賞戲曲表演時也伴隨著高額消費,“一笑千金,一食錢萬”。在大都,從民間草根階級到富商高官,都對戲曲文化喜愛甚篤。

留存至今的元代散曲中也有不少描述雜劇表演的相關記錄,杜仁杰在《莊家不識勾欄》中便以進城首次觀看雜劇的農民的口吻,對城鎮(zhèn)雜劇演出場景作了詳細生動的介紹。

無名氏〔般涉調·耍孩兒〕套曲寫道:“穿長街驀短衢,上歌臺入酒樓。忙呼樂探差祗候:眾人暇日邀官舍,與你幾貫青蚨喚粉頭。休辭生受,請個有聲名旦色,迭標垛嬌羞。”[13]

大都勾欄文化蓬勃的生命力,一方面表現(xiàn)為觀眾對勾欄表演的喜愛,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雜劇創(chuàng)作的井噴。大都的雜劇家往往以書會形式結社,其中有名的書會有玉京書會、元貞書會、燕趙才人等。書會實際是元代作家建立的創(chuàng)作組織[14],是雜劇作家與曲作家、表演藝人合作的創(chuàng)作團隊。書會與戲班的密切聯(lián)系,從無名氏所作雜劇《藍采和》中可窺見一斑:

〔南呂宮·梁州〕〔末〕(藍采和唱):若逢對棚,怎生來妝點的排場盛。倚仗著粉鼻凹五七并。依著著書會社的恩官,求些好本令,(云):君子務本,本立而后道生。(唱):那的愁甚么前程?

可見在元代大都,勾欄文化十分流行,雜劇演出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雜劇作家們也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作方式,結為書社,與戲班共同創(chuàng)作生產文化產品。這些現(xiàn)象與大都的商業(yè)文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摩登大都:雜劇里的先鋒思想

大都作為13世紀的一座國際化大城市,常有各國客商往來,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也曾來到大都生活居住,跨文化的交流與思辨往往孕育進步的思想。

北宋理學家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欲”,用封建禮教壓迫和束縛人性。北宋程朱理學大行其道,戲曲、民歌、小說等通俗文學樣式難登高雅文學之堂奧。大都雜劇的興起,鮮明地反映出大都社會思想的進步性和革新性。

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崔鶯鶯與張君瑞反抗封建禮教、勇敢追求愛情的故事,借劇中人之口說道:“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圓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15]這與南宋朱熹對待自由戀愛的觀點大相徑庭。

關漢卿在雜劇中塑造的女性們,具有頑強的抗爭精神,追求個人的權利與自由,代表了元代的先進思想,是其作品至今仍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拜月亭》的女主人公王瑞蘭,出身女真族官宦之家,長于亂世,在逃難路上與蔣世隆相識相知,途中蔣世隆對其照顧有加,而后蔣世隆生病,王瑞蘭亦悉心照料,兩人惺惺相惜,結為患難夫妻。但是王的父親并不承認這段婚姻,王抗辯道:

“自古及今,那個人生下來便做大官享富貴那?”[16]

這句話既是由王瑞蘭處境所觸發(fā)的詰問,借著王瑞蘭之口所說出來的辯爭,也是元代雜劇對自由平等思想的歌頌。王瑞蘭反感趨炎附勢的父親,沒有因為父權壓迫便放棄獨立的自我:

“則就那里先肝腸眉黛千千結,煙水云山萬萬疊?!粓D今生貴,豈問咱夙世緣。違著孩兒心,只要遂他家愿,只要旁人羨?!盵17]

這段話控訴了王父愛慕虛榮,只想攀附富貴而視女兒的幸福為無物。王瑞蘭的婚戀觀在那個時代來說無疑是超前的,也是反封建專制的。而關漢卿所創(chuàng)作的雜劇之所以在大都風靡一時,亦反映出大都人民群眾對于平等自愿的婚戀觀接納程度較高。

四、矛盾:雜劇與大都的共同主題

雜劇表演在大都民間風靡一時,同時也深受元代皇室喜愛。蒙古南下中原之初,采取殘酷的屠殺政策,但對“優(yōu)伶”除外:“除工匠優(yōu)伶外,悉屠之?!盵18]元世祖在中統(tǒng)年間設立教坊司,管理各類戲曲雜劇演員。馬可波羅曾描述:“宴罷散席后,各種各樣人物步入大殿。其中有一隊喜劇演員和各種樂器的演奏者?!盵19]

雜劇作為被廣泛接受的表演藝術形式,在某種程度上又為統(tǒng)治階級所限制。其生存境況是一種矛盾的存在,也是一種矛盾的隱喻。蒙古人滅金建立元朝后,將治下的人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婆e考試被取消的八十年間,眾多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不再有通過科舉致仕的通道。元代文人將社會現(xiàn)實寫入雜劇,《范張雞黍》中讀書人孔仲山成為馬前喝道的走卒;《秋胡戲妻》中秋胡結婚后三天就被迫拉去充軍。

對于大都文人來說,“學而優(yōu)則仕”這條實現(xiàn)自我和階級躍遷的途徑被封鎖??陀^存在的悖論就是:無法通過科舉致仕的讀書人,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才華投入到雜劇的創(chuàng)作中,推動了元代雜劇藝術的蓬勃發(fā)展。少數(shù)統(tǒng)治階級借特權奴役壓迫百姓,這些社會矛盾被知識分子寫進創(chuàng)作的雜劇中,關漢卿在《望江亭》中寫道:

〔雙調·新水令〕有這等倚權豪貪酒色濫官員,將俺個有兒夫的媳婦來欺騙;他只待強拆開我長攙攙的連理枝,生擺斷我顫巍巍的并頭蓮。其實負屈銜冤,好將俺窮百姓可憐見。[20]

胡祇遹在《紫山大全集·贈宋氏序》中寫道:

百物之中,莫靈貴于人,然莫愁苦于人。……此圣人所以作樂以宣其抑郁,樂工伶人之亦可愛也。[21]

胡祇遹認為,創(chuàng)作戲劇可以宣泄出心中不得志的抑郁感,而讓人忘記充滿矛盾與愁苦的現(xiàn)實生活?,F(xiàn)實生活對于大都的知識分子是矛盾而又統(tǒng)一的,一是無法通過讀書致仕途徑夠到上層階級的天花板,二是都市紙醉金迷的社會生活及大都戲劇行業(yè)的巨大市場。這些矛盾在雜劇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被統(tǒng)一。社會現(xiàn)實矛盾被融入雜劇中,如《感天動地竇娥冤》《救風塵》等反映壓迫與抗爭的名作;歷經千年我們仍可透過它看到生動的元代大都生活。

五、結語

元雜劇興起于大都,是大都多民族文化交融孕育出的碩果。大都的商業(yè)化氛圍推動了勾欄文化在民間的盛行,而豐富的社會生活為雜劇創(chuàng)作提供諸多素材。大都的戲劇文化依存于大都城市文化,雜劇的內容中反封建、反壓迫的思想是大都獨特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元代大都文化與雜劇創(chuàng)作相互浸染的風氣共同造就雜劇的鼎盛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長沙:岳麓書社,1998:50–80.

[2]鐘嗣成.錄鬼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01–150.

[3]黃文仲.大都賦[M].《全元文》第46冊,第131–138頁.

[4]季國平.元雜劇發(fā)展史[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24.

[5]萬樹.詞律[M].北京:中華書局,1957:1–60.

[6]王實甫.西廂記[M].王季思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778:100–190.

[7]李清照.李清照詞選注[M].于天文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91.

[8]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33.

[9]季國平.元雜劇發(fā)展史[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40.

[10][11]于敏中.日下舊聞考[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150–170.

[12]黃文仲.大都賦[M].《全元文》第46冊,第131–138頁.

[13]隋樹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華書局,1989:160–180.

[14]王季思.全元戲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15]王實甫.西廂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199.

[16]關漢卿.關漢卿集[M].馬欣來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253.

[17]關漢卿.關漢卿集[M].馬欣來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257.

[18]宋濂.元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六[M].北京:中華書局,1976:210–250.

[19]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游記[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100.

[20]關漢卿.關漢卿集[M].馬欣來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70–120.

[21]胡祇遹.紫山大全集[M].乾隆四十六年影印版.

猜你喜歡
雜劇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論宋雜劇結構并無三段式
戲曲研究(2022年4期)2022-06-27 07:08:0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唯以雜劇為正色”年代考
中華戲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4:32
誰遠誰近?
朱有燉雜劇版本新探
戲曲研究(2018年3期)2018-03-19 08:47:12
宋官本雜劇段數(shù)本事新考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40
國家圖書館藏吳奕雜劇二種略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5
广平县| 宁海县| 离岛区| 东台市| 桦甸市| 玛沁县| 榕江县| 监利县| 昌平区| 北流市| 安图县| 三穗县| 霸州市| 电白县| 陇川县| 历史| 武邑县| 罗定市| 万州区| 凤庆县| 三台县| 岳池县| 枝江市| 高唐县| 湖南省| 武宣县| 博爱县| 东港市| 霍城县| 广州市| 普陀区| 中卫市| 浦江县| 广河县| 京山县| 定边县| 福州市| 佛冈县| 韶关市| 营山县| 泸州市|